70余万根火柴棍复刻中国古建筑,“皋亭”模型献礼国庆

杭州日报 2024-10-05 08:35:48

【人物特写】倪鑫元,1946年出生,利用火柴棍、雪糕棒等材料制作建筑模型。1997年以来,制成了杭州火车站、西湖十景、北京天坛、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等三十余件作品,共耗费70多万根火柴棍。

作为皋亭山标志性的主亭,皋亭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怀。

倪鑫元,这位年近八旬的手工艺大师,耗时数月,以1:100的比例,用超过6000根火柴棒和雪糕棒,通过复杂的榫卯结构,精心复刻了这座古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火柴虽小,却能成大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从2013年搬来丁兰,十多年来我见证了丁兰的发展与变化,也想把这里的标志性古建筑作为礼物,献礼祖国。”倪鑫元捧着一座火柴棍搭建的皋亭,笑着说道。

从横梁到飞檐,从榫卯结构到瓦片铺设,倪鑫元凭借着30多年的技艺积累与不懈追求,将这座“微缩”皋亭打造得栩栩如生。他介绍,这座“微缩”皋亭是以1:100的比例进行复刻,高60厘米,底径25厘米,共用了6000多根火柴棍,以榫卯结构搭建而成,其中主体框架是火柴搭的,底部则是由雪糕棒铺的,光6根柱子就用了450根火柴棍。

这件作品耗时两月完成框架,再添细节,如瓦片、木椅,并抛光上漆,地板铺绿色毛毡增色。每天早上七八点,倪鑫元就站在自己的工作台前开始忙碌,一做就是5个小时,但他却乐此不疲。

“我从小就喜欢动手做手工”

说起为何会有用火柴棍搭建筑的想法,则要从倪鑫元从小的兴趣爱好与家庭环境说起。

“我从小就喜欢动手做手工,记得七八岁时我就爱搬个小板凳,坐在那里做手工,心静得下来。”而真正接触、学习建筑,要从他19岁去新疆支边说起。“当时在兵团设计院学了3年的建筑理论知识和图纸设计,后来又在当地学校当数学老师,住的房子就是我们自己动手搭起来的。”12年后,他回到杭州,进入城站火车站工作。

“1997年,杭州火车站重建,我父母亲都是杭州火车站‘城站’的员工,这里承载了我们两代人的回忆,那会儿空的时候我就想着,能用什么特殊的方式记录下老火车站的样貌呢?于是就想做一个老城站的模型。”正巧,倪鑫元有收藏火花(火柴盒贴画)的爱好,于是他突发奇想——利用火柴棍搭建“城站”模型。

“我一边摸索、一边抽闲暇时间慢慢做,花了两年多才做好,用了19832根火柴棍。”倪鑫元制成的杭州火车站模型受到社会不少关注,如今的“城站”模型正在火车东站的历史陈列馆中展陈。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做完“城站”模型后,倪鑫元又开始了西湖十景的模型制作。“起初,我自己购买火柴作为材料,每次都要用水浸泡火柴,搓去火柴头,然后晒干才可以使用。”倪鑫元回忆,当时的杭州火柴厂厂长听说后,特地给他送来了两大箱没有火柴头的火柴棍。

这么多年来,他用火柴棍复刻了一个又一个古建筑模型:西湖十景、北京天坛、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再到如今的皋亭。

“有些地方我专门跑去现场看,比如黄鹤楼,就去过很多次,看它内部的结构。”倪鑫元说,时光流转中,很多建筑或翻新或重建,他也会根据现状重新调整模型。

1997年至今,倪鑫元制成了三十多件作品,这些作品也记录着变化,映射着发展。“养身、养心是最大的收获,将火柴棍变作亭台楼阁、长桥、游船等的同时,也是不断提高手工技能、锻炼大脑思维的过程。”倪鑫元笑着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