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鼓有很多种,有战鼓、乐鼓,还有祭祀的鼓、报时的鼓。周人是很重视鼓的,曾经专门设置“鼓人”,负责制鼓、击鼓等事。西周之时,天子礼乐中有所谓“八音”,而鼓则是群音的首领,就是所有奏乐之前都要有鼓鸣。至于祭祀活动,鼓更是被视作通天之器,是绝不可缺的,祭祀之用鼓有雷鼓、灵鼓等。
在周人的生活中,从天子到庶民,鼓都相当重要,尤其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人们闻听钟鼓之声,总会思绪万千。周宣王四十三年时,正当大祭之时,“夜漏二鼓,人声寂然。忽见一美貌女子,自西方冉冉而来……将七庙神主,做一束儿捆著,望东而去。”天子之噩梦,也是从鼓声而起。“召乐公呜钟击鼓,品竹弹丝,宫人歌舞进临,褒妃全无悦色”,周幽王甚至用到了丝竹鼓乐,就是要让褒姒开心。结果这个褒姒不是爱好音乐之人,听了鼓乐居然无动于衷。
有天子之处,即有鼓乐。周天子登基即位或是大会群臣之时,就会击鼓鸣示。有所谓“乃鸣鼓以聚群臣,胡乱将军中一二人坐罪行诛,以掩众目”“ 卫侯朔鸣钟击鼓,重登侯位”“ 闻钟鼓之声,人报旧王已入城坐朝矣”。齐桓公会盟诸侯时,也是“筑坛三层,高起三丈,左悬钟,右设鼓”,就是天子不到场,还要在场地上设“天子虚位于上”。正式会盟时,更是必须要击三通鼓后,才能玉盂盛血,跪而请歃。
至于战场之上,对阵双方也都会同时击鼓。宋襄公与楚国对阵之时,就有“襄公使军中发鼓,楚军中亦发鼓”,才是展开血腥大战。诸侯将臣都想的是“一鼓作气”“一鼓而胜”,军中之敲鼓者,至少也是力大者。楚文王攻打黄国时,还有“王亲鼓,士卒死战,败黄师于踖陵”之事,可见击鼓击得好,对战场之胜负也是至关重要。有“鼓声如雷”“ 金鼓大鸣”“ 金鼓喧天”此类说法,便是往往有大军出征或是来袭之时。而“城上偃旗息鼓,全无动静”,则就可能是打了败仗,要丢盔卸甲全面撤退了。
战场防御体系中,战鼓亦为重视。周幽王的虢石父曾经说“于俪山之下,置烟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救,又呜起大鼓,催趱前来。”可见战鼓跟今天的电报电话很是相似,即是当国家遭受侵扰之时,就以战鼓召唤诸侯前往救援。
这个时代里的通报时辰,过一个时辰似乎就要敲一回鼓。所谓“是早五鼓,坛之上下,皆设庭燎,照耀如同白日” “主公数日前,于五鼓微服出宫”“至五鼓,托言感寒疾腹病”,似乎说的就是凌晨或是清晨时分,也可见那时代即便诸侯重臣们也不能安眠,也是日夜艰辛。
贵族子弟或是民间百姓,吟唱歌曲之时,也不会少了鼓之乐。有所谓“杜氏援琴而鼓,其声凄怨,乐工俱倾耳静听,自谓不及”,可见民间擅鼓乐者,朝堂之乐工也逊色之。鼓乐有的时候也成为喜庆之事的标配,比如晋文公迎娶秦穆公女儿的时候,就是在河边搞了迎娶仪式,是“百官扈从,旌旗蔽日,鼓乐喧天,好不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