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乱:隋末权力真空,看李渊家族是如何步步为营,问鼎天下

北雁寄南书 2024-07-29 08:37:14
引言

李渊进入关中后,就像蛟龙入海,猛虎进山,一路势如破竹。而且他更是没有想到他受到的欢迎和拥戴是如此之热烈。作为大隋帝国的贵族高官,大场面李渊见得少吗?可这一回,人们看向他的目光,却让他有点儿不习惯了。大隋子民苦杨广久已,他们也希望能有一位新的天下之主让这失序的天下恢复宁静。

内心里,此时此刻的李渊应该挺喜欢这种感觉的,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救世主。

屈突通最后的坚持

在东都洛阳,李密正陷入重重困境,而与此同时,李渊的兵马已经渡过了黄河,直逼关中地区。此时,大隋的名将屈突通急忙命令尧君素带兵在河东阻挡敌人,自己则带着精锐部队火速南下,意图经由潼关、蓝田两地奔赴长安,支援那里。

然而,李渊早有预料,他派出了左统军王长谐在必经之路上设伏等候。屈突通赶到潼关时,本想与守将刘纲合兵一处,可惜王长谐抢先一步占据了南城,杀死了刘纲,迫使屈突通只能退守北城。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屈突通和刘文静在潼关两侧对峙了一个多月,两军都难以向前推进。屈突通派出桑显和夜袭刘文静的营地,刘文静匆忙应战。经过一夜激战,隋军人数虽然多,但义军凭借地势和战术始终坚持着。

就在战事空前紧张的时刻,隋军的攻势忽然停滞。原来,经过一夜苦战,隋军士兵已经精疲力尽,桑显和便决定暂停进攻,让士兵们吃一顿早饭,好恢复体力再来攻破刘文静的营地。

谁料,这个决定却成了大错。刘文静趁机整顿兵力,暗中夺回了被攻破的营地。他并非想反击,只是想拖延时间,等待救援。然而,命运却像开玩笑一样,一支不过数百人的游骑兵出现在隋军背后,虽然不是援军,但突然袭击让隋军措手不及。

这个变故让隋军大乱,刘文静抓住时机,全面反攻,隋军大败,死伤无数,桑显和狼狈逃脱。这一场战败,让屈突通失去了战略要地,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

屈突通眼见大势已去,长安的陷落已是不可避免,他所效忠的隋朝也将迎来末日,却无能为力。但尽管如此,作为一名老杨家尽职尽责的老员工,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拒绝投降,打算以死效国。

在这样的末世纷扰中,屈突通虽无力回天,但能够坚持忠诚,着实不易。他的身影,投射在王朝陨落的余晖中,让人格外肃然起敬。

然而,历史的车轮无情前行。三个月后,即便是像屈突通这样的忠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不得不放下一切,屈服于李渊。这既是无奈,又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话说三个月后,当屈突通听说长安城失守,自己家里人被抓走了,顿时心如刀绞。他就让桑显和守着潼关,自己带着部队东行,打算到洛阳投靠越王杨侗。

屈突通刚转身向东,桑显和就让大家伙儿丢盔弃甲,决定投降刘文静。刘文静一听这消息,赶紧派了窦琮、段志玄这群骁将,带着精兵快马,跟着桑显和去追屈突通。

屈突通走到稠桑,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地界,被刘文静的追兵围住了。屈突通列阵以待,就等着打一仗之后殉国。窦琮心生一计,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老爸开城投降。屈突通一听,火冒三丈:“咱们曾经是父子,现在成了仇人!”话一落,下令射箭,儿子屈突寿只好躲回去了。

这时候,老部将桑显和开始在屈突通的部队里煽风点火:“都听见没?关中丢了,你们这些都是关西来的,还往东跑干嘛?”这些兵士一听,顿时心里没了主意,纷纷扔掉兵器,一窝蜂投降了。

屈突通一看,部队没了,大势已去,心里那个苦啊!从马上下来,面对东南方向,扬州那边的方向,跪下又跪下,哭喊着:“我屈突通,尽力了,兵败如山倒,我可没辜负皇帝陛下,老天爷在看呢!”最后也只能低头,投降了。

被带到长安后,见到李渊,李渊就问:“你怎么现在才来见我啊?”屈突通哭着说:“我没能尽到忠臣的本分,搞成这样,给国家丢人了,愧对代王。”李渊一听,赞不绝口:“真是隋朝的忠臣啊!”下令释放屈突通,还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封为蒋国公,并且作为秦王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

心存忠义之人,总是受人尊敬的,得了屈突通,李渊也算是捡到宝了,屈突通此后又为李唐王朝建立了很多的功勋。

平阳公主出奇兵

隋末动荡,李渊凭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豪杰们争逐天下的舞台上,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位。

他对时机的把握恰如其分。早起兵,可能陷于在各路反王之间的纷争不得脱身;但如果太晚起兵,则又可能错失机会,让隋朝的遗产被他人瓜分一空。而李渊选择的时机,正是隋军已经陷入兵连祸结、无法形成合力的混乱局面之中,这就使得他的进军之路相对顺畅。特别是长安,这座大隋帝国的西京尚未落入他人之手,为李渊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立身之地。

关中地区地形险要,四周有山河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其中,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和萧关是关中四塞,是历代军事重地。得之,进可攻,退可守,是成就帝王霸业的上佳之选。强秦大汉均以关中为根基之地,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李渊的老巢太原,也是块宝地,对于他来说,不仅是战略上的优势,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太原不仅是“陶唐故国”,与他家族的声望相符合,更是军事上的要冲,为他起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

李渊麾下人才汇聚,文有裴寂、刘文静等智囊,武有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勇将,下一代中又有李建成、李世民这等出类拔萃的继承人,这都构成了他强大的核心团队。在这一切苦心经营之下,李渊的事业如同在风中积聚的火焰,最终燃起了一片璀璨的光辉。

在所有这些人中,最值得一说的,要数李渊的千金,我们所熟知的平阳昭公主。别看这位公主在历史上没有留下真实名字,但她的胆识和才略,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她不仅继承了其父李渊的政治智慧,而且还兼有其母窦氏的无畏胆识和豪迈气魄。在那个男人凭武力掌控江山的时代,平阳公主凭她的勇气和才智,做出一番举世罕见的壮举。

大业十三年的夏天,柴绍在长安得知消息,李渊起兵在即,急召他急速赶往太原。那时的柴绍心情复杂的很,既有激动和喜悦,也满是忧虑。他不是担心起义能不能成功,而是担心自己一走,留下妻子该如何是好。柴绍把心事告诉了平阳公主,没想到平阳公主立马说:“你就放心去吧,我一妇道人家,容易隐藏起来,自己想办法,你不必担心。”

柴绍走了之后,平阳公主并没有选择远避他乡,也没有就近躲藏,而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举兵起义。她迅速回到自己的庄园,变卖了所有家产,招兵买马,不仅积极响应父亲在晋阳的起义,还成为了父亲进军关中的一支内应力量。

长安附近的形势复杂,变民军众多。有一支以李渊堂弟李神通、长安侠士史万宝为首,拥有一万余众;另一支由西域商人何潘仁领导的变民军,更是有三万之众。除此之外,还有向善志、丘师利等小股部队。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平阳公主的处置和行动与她父亲李渊如出一辙,那就是广结善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平阳公主,这位在乱世中崛起的女英雄,以其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无畏的胆识,证明了女子同样可以纵横捭阖,决胜千里。话说平阳公主面对长安四周的诸般势力,头脑清晰仍然极为冷静,她看准了形势:李神通是自己人,没问题;李仲文他们势力不大,可以先放一边;而要紧的是,得先把何潘仁拉到自己这边来,表面上是结个盟,实际呢,就是收编了。

主意一定,她立刻让家里的小童马三宝带着她的口信去找何潘仁,跟他说了个明明白白,利害关系摆得清清楚楚。何潘仁听了消息,感觉自己不跟平阳公主联手,等李渊一进关,自己就彻底没地儿站了。这何潘仁是个聪明人,立刻做出决定,归顺了平阳公主。

何潘仁归顺了之后,平阳公主立刻指派他和李神通一起,带着兵去攻打鄠县,没花多少工夫就拿下了这块地盘,建立了自己的地盘。紧接着,平阳公主又让马三宝出马,说服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部,最后长安附近的所有变民军都投到了她的旗下。李渊肯定没料到,自己兵未动,女儿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此后,长安留守那边不断派兵过来攻打鄠县,可都被马三宝和何潘仁打了个落花流水。而她带领的娘子军,从关中的一方小势力一跃而起,声威大震。平阳公主治军严谨,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四面八方的人都纷纷投奔到她的旗帜下,队伍很快壮大到了七万人。

她便把在关中起义、节节胜利的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闻讯大喜。李渊渡过河来之后,立马派人前去南山迎接自己的女儿。李世民进军渭北时,平阳公主和柴绍带着精兵一万余人北上,与他会师。在围攻长安之前,李渊授予平阳公主和柴绍“各置幕府”的权力,也就意味着他们夫妻各自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平阳公主统领的这支队伍,更是有了正式的番号——“娘子军”。

娘子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有着正式编制和番号的女兵队伍。而平阳公主,也自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军事统帅之一。

而今,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有个名字响当当的关隘,就是长城第九关——娘子关。这关原本叫苇泽关,可就因为平阳公主曾经带娘子军驻扎在此地,所以就改了现在的名字。

尾声

大业十三年秋,在长安城内,天色阴沉沉的,落叶在风中飘舞,一派萧瑟景象。刑部尚书、京兆内史的卫文升,看到这幅景象,心中是无比的凄凉。

黑云压城城欲摧,长安城的气氛变得越发沉闷。隋王朝的末日,似乎也跟着呼啸而来的黑云,越来越近了。

卫文升的心中满是忧虑和哀愁,一病不起。作为长安城的最高行政长官,他若是倒下,那么长安的安危,就只能寄托在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和京兆郡丞骨仪身上了。尽管名义上还有个年仅十三岁的代王杨侑作为西京留守,但在动荡的时局下,年幼的小代王又能担多少重任呢?长安的城墙,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沉重,每一块砖石都在无声地沉寂着。

3 阅读: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