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问界是首个官宣调价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年后的新能源汽车圈算是彻底被特斯拉刷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降价,不仅将其自己顶到了风口浪尖下,整个新能源领域也被大众仔仔细细地审视再审视。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宣布对国产车型进行调整,经过调价后,国产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基本上已经处于历史的最低位。对此,虽然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特斯拉价格调整是“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 ”,但从特斯拉最近的表现来看,这更像是在“以价换量 ”。
业内人士也表示,“显然,特斯拉大幅降价是迫于市场需求放缓的压力。”而从定价策略上来看,特斯拉确实已经从“成本定价法”转为“需求定价法”。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特斯拉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市场,但面对如此大幅度的降价,短时间内国内车企并未宣布跟进,而AITO问界是自特斯拉宣布降价以来,首个官宣调价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只不过,经过再细一步的探索就可以发现,虽然AITO问界与特斯拉都是采取了降价策略,但相较于特斯拉突击式降价、引发消费者维权热潮等一系列操作,AITO问界的调价策略充满了人性化、正确性与前瞻性,二者已然分化出两条泾渭分明的脉络。
拒绝“一刀切”
AITO问界模式更真诚
不得不说,虽然降价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但特斯拉毫无预警地降价,不仅让新提车用户蒙受经济损失,也让特斯拉的老用户们备感寒心。
用户利益永远是企业一系列策略的根本,这一点,AITO问界就充分做到了对于用户选择权的尊重。
具体来看,针对2023年1月13日8点30分前已提车的车主,问界表示推出新年感恩回馈活动。其中,其中针对AITO问界M7及AITO问界M5 EV车型,提供了价值2.1-2.3万的延长整车质保至8年/16万公里和价值1.2万的12万AITO积分,积分可在AITO商城内选购丰富的华为产品和周边产品。同时,针对没有价格调整的问界M5车型,则提供了2年的基础保养服务。
此外,问界全系车型将于近期进行OTA升级,新增超级桌面、智能寻车、HUD高度自动调节等功能,进一步优化智慧出行体验。
由此可见,同样是车型降价调整,但AITO问界和特斯拉对于老车主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AITO问界真正站在了老车主的角度,照顾到了他们的感受,推出的一系列权益政策,彰显出了企业的责任心以及真诚关爱车主的态度。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忘初心保障了老车主权益,也让潜在用户和准车主对AITO品牌更添信任。从这一点来看,AITO问界的做法不仅值得特斯拉学习,也值得其他车企借鉴。
这也说明,AITO问界真正要做的,是为用户提供长期友好的购车、拥有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服务体验,明确品牌真诚度与好感度,从而以榜样的力量驱动行业正向前行。
拒绝“割韭菜”
AITO问界坚守用户初心
当然,确如业内人士的分析,此前问界M5 EV纯电版发布时,便将特斯拉Model Y视为主要竞争对手,而此次价格调整后,两款车型的入门版价格仅仅相差100元,这无疑是硬碰硬地正面硬刚特斯拉。
但在价格挑战之外,最终决定市场地位的还是产品本身。“当新能源汽车进行到耐力赛时,就要回归先进制造本质,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先进制造水平,以此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敢不敢降价要看有没有在生产制造方面的能力。”
而恪守“用户至上”的本心,在产品和营销端持续创造和引领用户价值,一直是赛力斯在做的事情。
从品牌诞生至今,不到一年时间便推出三款产品。AITO问界M5定位为智能豪华电驱SUV;AITO问界M7定位为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AITO问界M5 EV定位为智慧豪华纯电SUV……
在每一款极具特色的产品背后,不仅是赛力斯突破产品价值的一次次大胆尝试,更与“用户至上”造车理念和思考一脉相承。
一方面,赛力斯坚持创新驱动,保证企业在技术变革时代不会掉队。
据悉,赛力斯早在2016年,便布局新能源,不断加大在新能源研发领域投入。仅是在过去6年,赛力斯就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每年创新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目前赛力斯拥有专利技术近3000项,新能源技术专利超过1000项;培育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的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DE-i),推出了行业领先的智慧汽车及三电产品。
其中, 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DE-i)适用于增程、纯电等多场景、多模式,自主研发的1.5T 四缸增程器能够实现15:1的高压缩比,带来41%的热效率,从而提供更强的动力输出、更低的油耗及更安静的驾乘体验。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过渡到“智能化”的下半场竞争,赛力斯与华为的跨界业务合作,为其撑起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传统车企的转型,靠单打独斗的希望很小,一定要跨界合作,才能形成新的汽车生态体系,而赛力斯升级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原来的整车研发、制造基础上,把智能化发挥出来。”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如是说。
众所周知,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凭借在通信和智能领域的长期耕耘,志在万物互联的华为Harmony OS鸿蒙生态已迅速成熟。赛力斯与之合作后,AITO问界推出的所有车型搭载Harmony OS智能座舱,实现了与人、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表之间的无缝流转,完成车联万物的便捷。
除此之外,赛力斯也对AITO问界系列车型的座舱舒适性,进行了充分的适配。包括AITO问界M7搭载的零重力座椅和全车NVH方案等,同步给予用户豪华感与科技感的体验。
同时,赛力斯自身的智能化节奏也在不断加速。目前,赛力斯已经布局了智能化生产线,积极进行智慧工厂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为核心,快速精准地进行规模化定制生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新模式和新思路的渠道建设路径,赛力斯汽车与华为打造了全新的营销与渠道体系,通过“渠道共融,全域互通”的优势,将店铺搬进了商场,走近用户生活圈。2022年,赛力斯AITO问界已经覆盖超过230座城市,门店数量近1000家。
在技术、智能化和渠道建设加持下,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加速奔跑。数据显示,自2022年3月启动车型交付以来,赛力斯克服缺芯、疫情、高温、限电等因素影响,让AITO问界系列不断刷新行业记录,仅用170天完成超3万台交付, 半年内月交付破万,年内累计交付超7.5万台,获得了市场及用户的高度认可,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余承东曾经称赞说,赛力斯是现今中国车企中,极少数能够看懂市场、看清未来的企业。顺“势”而为加上厚积薄发,为赛力斯在新能源赛道的漫长征程上占得了先机。
接下来,问界系列车型必然会冲击更高的销量目标。最终,在愈发内卷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此可见,赛力斯以“新能源技术自持者”为定位,围绕技术、产品、渠道三大产业核心进行不断创新,正在为AITO问界抢占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版图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当AITO问界进一步突破市场天花板,赛力斯也将以独有的 “赛力斯速度”持续弯道超车。
拒绝价格战
AITO问界打响保卫战
1月10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49.8万辆,零售销量567.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3% 和90%,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
不过,缺芯、锂电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车企一直处在高压状态。进入2023年,随着“国补”退场,新能源车行业又将面临新的变局。
而此时特斯拉的突然降价,形同“搅局”加速行业退出,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这是一场席卷全行业的血雨腥风,没有谁能躲过。很真实,也很残酷。
事实上,很多车企已经感受到了2022年市场的寒意,以及艰难。特斯拉在这一年跌落了神坛,新势力如威马、零跑、哪吒、小鹏,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困境。“2023年是电动汽车品牌的洗礼之年。”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行业在转型升级,车企在优胜劣汰,中国企业必须迎难而上。”
与此同时,业内也在提醒自主车企不要盲目跟进特斯拉的价格战。“价格竞争是威胁,同时也是契机,自主品牌应更多考虑如何在产品创新。”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认为。
所以基于此认知,AITO问界率先迈出的官降这一步,其实本质目的是让用户在产品、服务、价格上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让消费者增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
目前,AITO问界已经以技术研发突破了行业痛点,在品牌背书上也有华为与赛力斯强强联合,再加上产品的清晰布局与规划、自有智慧工厂的产能保障、高覆盖高便捷的渠道建设等,这五大维度的夯实基础,已经自信展现出实实在在、蓬勃向上的中国品牌新形象。
从这个角度上讲,赛力斯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品牌全面展开市场保卫战的领军先锋。
人们常说,“价值观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未来”,用极低价格生造出来的性价比注定无法获得长久的认同,靠营销套路和产品套路也无法真正建立起品牌的概念,自主新能源品牌想要守住市场,需要的必然是诸如AITO问界一样以可靠产品质量为基础,用适应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的技术、智能化等硬性品牌力的提升,去打造的真正市场竞争力。特斯拉不会永远火热,如果能在热浪褪去之前找到属于自主新能源品牌发展的合理路径,找到真正能抵御特斯拉下探压力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模式,那这场新能源市占率的保卫战才会真正变得有意义。
作为首个官宣调价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问界显然也是要不惜代价地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此前,赛力斯就曾表示要将AITO问界打造成全球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而在前进的道路上,特斯拉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竞争者。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主品牌和特斯拉这样的高手过招,才能更快提升。
所以说,在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比拼的是厂商综合实力,AITO问界通过极具诚意的感恩回馈,将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慧出行带来的乐趣,也将进一步带动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
撰文丨王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