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谦语谈书风
编辑|谦语谈书风
一介草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摇身一变为农机专家?这便是发生在山东农民吴洪珠身上的真实故事。
他怀揣着发明家的梦想,抵住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即便背上200万的负债,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最终,吴洪珠获得26项发明专利,甚至被美俄两国争先恐后地要求合作。这位“田间发明家”在广袤的土地上,谱写了关于自己的华丽乐章。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发明,让美俄两国都哄抢呢?
而吴洪珠的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小小发明家1970年,吴洪珠出生在山东一小村庄,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给全家人更好的生活。
不得不说,吴洪珠对学习有着天生的热爱,对未知的世界也充满了好奇。
那时候,老师常常问孩子们:长大之后,想当什么呀?
吴洪珠眨巴着眼睛,坚定地回答道:“我想当一个像爱迪生一样的发明家!”
想必,不少人都有过这般天真的梦想,如今想起是否会觉得好笑呢?
然而,在吴洪珠看来,这的的确确是他心中最大的梦想。
每逢放学回到家,别的孩子满庭院地嬉戏玩耍,唯有吴洪珠在屋子里捣鼓他的小玩意儿。
说白了,在父母眼中,那些都是一些废旧的破烂,但吴洪珠却把它们视为宝贝。
他学着爱迪生的模样,潜心研究,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搞出名堂来。
父母见他一头扎入其中,倒没有批评他,就随他“胡闹”去了。
就这样,吴洪珠的童年便在奇思妙想中度过了。
可惜好景不长,家里的收成一日不如一日,面对生活的压力,他只能被迫辍学。
虽然,父母也不希望剥夺孩子读书的机会,可他们连实现温饱都困难,这也是无奈之举。
于是,吴洪珠小小年纪就随着父母来到田里干活,总是心中万般不甘,也只能接受。
在他们那个村庄,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靠种土豆为生的,吴洪珠家也不例外。
一天,他跟着父母来到田里,看着父母顶着烈日,弓着腰捡土豆,没一会儿就累得汗水直流。
他们将土豆装进编织的篮筐里,让吴洪珠背着回家,再回来取下一筐。
吴洪珠将装得满当当的土豆背到肩上,差一点儿一个踉跄,被坠倒在地。
他努力稳住平衡,往回家的方向走去,可篮筐上的绳子勒得他龇牙咧嘴地疼。
一路上,他都在想:为什么就没有专门用来收土豆的机器呢?
如果用机器,父母还有乡亲们岂不是不用那么辛苦了?
这个想法就好像是埋在他心田中的一颗土豆,逐渐生根发芽。
他萌生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发明一款高效的土豆收割机。
这样就可以帮助家乡的人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在那个闭塞的小村庄,他哪里有机会接触到机械有关的书籍呢?
因此,这个梦想便搁置在心中,不过他从来没有忘记。
艰难的发明路时间一晃,几年过去了,吴洪珠走进了社会,成为了一名拖拉机司机,在工作之余,他总是琢磨着各种小发明,尽管这些发明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切实际的。
幸运的是,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了各种机械,他对此十分感兴趣。
因为,他幻想着找到一款最合适的机械,用来创造出他心中的土豆收割机。
于是,吴洪珠时常拿着小本子去问厂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要么就自己到处找资料。
同事们得知他的想法,不由得笑出声,说道:
“省省力气吧,专家们都没有搞出来的东西,你能有多大本事?”
吴洪珠没有在意对方的嘲讽,他一如既往地苦心研究。
后来,他结婚生子,开始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为此,吴洪珠在家里搞了个简单的实验室,里面放满了各种图纸和零件。
不出所料,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身边人的理解,就连妻子也不支持她,甚至说他是在做白日梦。
但吴洪珠没有被这些质疑声打败,他果断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开始了自己的发明之路。
然而,这条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失败。
有时候,甚至也怀疑过自己是否还能够坚持下去。
但一想到爱迪生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所以他没有放弃,咬牙坚持了下来。
最终,在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后,他成功发明了一种新型土豆收割机。
那一天,吴洪珠带着他的机器第一次在田间运作,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
只见机器经过的地方,土豆全都被收集了起来,大家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
然而,这时,机器突然被卡住,仔细一看收上来的土豆也大都被绞入其中。
也就是说,第一台机器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此宣告失败,吴洪珠也转喜为悲。
但他痛定思痛,他一次又一次地投入资金,重新开始研发。
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代土豆收割机终于问世。
这一台收割机大大提高了土豆的收割效率,农民们见状欢喜得不得了。
然而,吴洪珠并没有停下脚步,他随后申请专利,将这项发明推向了市场。
初次创业的他内心澎湃,然而,就在他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原来,第二代土豆机器也存在缺陷,它工作一会儿就罢工了,因为被泥土牵绊住了。
一些顾客因此纷纷退货,再加上欠工厂的钱,吴洪珠一夜之间背上200万的债务。
但吴洪珠依然没有放弃,他顶住压力,再一次投身于研究当中。
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日没夜地研究,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
妻子看在眼里,既心疼又生气,无数次劝道:“不如算了,钱咱慢慢还,可别累坏了身子。”
然而,吴洪珠就是一根筋,他说什么也要把机器改良好。
不单单是为了填平债务,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这台土豆机器,他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如今,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他又怎么甘心放弃呢?
妻子见劝不动他,也就任他去了,只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
最终,又过了几个月,吴洪珠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他笑着说道:“这次一定能成!”
这段时间里,他无数次在苦海中挣扎,甚至都消瘦了不少。
但好在,第三代土豆机器最终生产出来了,而这一次,是一台最完美的机器。
吴洪珠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寻找各种合作机会,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发明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很快,他的发明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关注,甚至引来了美俄两国的争相合作。
他们也看中了吴洪珠这款高效的土豆收割机,对于美俄两国的大型工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吴洪珠的土豆收割机被抢购一空,摆平债务的同时获得了26项发明专利。
就这样,这位普通的山东农民,如今他的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农机领域,都赫赫有名。
结语放在今天,依然有很多人惊讶于吴洪珠的成就,一个没上过几天学的农民,竟能够创作出如此伟大的发明!
吴洪珠的故事顿时传遍了大街小巷,那些曾经质疑过他的人也纷纷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
他的土豆收割机不仅改变了家乡的生产方式,也为国家带来了不菲的荣誉和利益。
如今,吴洪珠的土豆收割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农民们的新宠,而他,也成为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典范。
原来,只要心怀大志,一介草根也能为国家、为百姓造福。
希望吴洪珠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人去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用智慧和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信源】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