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时期天下大乱,刘关长桃园结义,为匡扶汉室四处征战,到处招贤纳士,后经人介绍,前往隆中请卧龙先生出山。卧龙先生会给出刘备怎样的建议与计划?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一,卧龙出山卧龙先生本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原本身处深山中的他,虽然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但却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他精通政治、军事、文学等等诸多技能,对发明创造也有独到的见解,诸葛连弩以及木牛流马都是诸葛亮所发明的产物。
刘备在战败后,逃亡荆州,依附于刘表。此时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所软禁,并以此为要挟,希望徐庶能够归顺自己。徐庶无奈,只能离开刘备,离开之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卧龙先生。
刘备本想让徐庶劝诸葛亮来见自己,但徐庶却建议刘备亲自去见他。徐庶说到:“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仿。”刘备同意了徐庶的建议,亲自带着关羽张飞前去拜访。
然而第一次,诸葛亮刚好不在家,刘备无奈只能回去,第二次,刘备冒着风雪前去拜访,然而诸葛亮又恰巧外出游玩,无奈只能下次再来,刘备临走前留下一封书信,以此希望能见诸葛亮一面。
三天后刘备打算再次前往拜访,然而经过这两次的经历,关羽张飞却有些不满诸葛亮的做法,关羽认为诸葛亮只是徒有虚名,没有真才实学才故意避而不见。张飞却打算自己一个人去,见到孔明,如果他拒绝自己,自己就把他绑来。
刘备无奈责备了张飞一顿,随后带着兄弟二人第三次前往拜访孔明。抵达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坐下与他交谈。
诸葛亮知道刘备的来意,就向他陈述了三分天下的计划。
诸葛亮表示,如今曹操平定北方各势力,佣兵百万,挟天子令诸侯,不可与之争抢。孙权占据江东,可作为外援,但不可以谋取他。刘备可以荆州宜州作为根基,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即可发兵平定天下,匡扶汉室。(大致意思的总结,原话可看原文隆中对)
刘备听闻后大肆赞扬了诸葛亮的想法,再次邀请诸葛亮出山,希望诸葛亮能成为自己的军师,帮助自己夺取天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随后答应了刘备,离开隆中,成为了刘备的军师。
次年,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周瑜孙权与刘备一同抵抗曹操。
在演绎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最终说服众人一同对抗曹操,可谓出尽了风头,周瑜嫉妒诸葛亮,于是给他出来一道难题。
周瑜告诉诸葛亮军中缺少箭,希望诸葛亮能够解决箭的问题,诸葛亮看出来这是周瑜的一次试探,他不急反笑问道:“需要多少支箭。”
周瑜回到道:“十万支箭,若是能在十天之内集齐便是最好。”
古代对箭矢是要求非常高,粗细长短要一直,十万支箭,即使一个月的时间也不一定凑齐,周瑜认为十天是不可能凑出这么多支箭。
诸葛亮听后淡然一笑:“不用十日仅需三日便可。”
周瑜有些吃惊他认定三日做不完,十万支箭,于是他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若三日弄不到十万支箭,就要军法处置。
诸葛亮算出晚上有大雾,于是命人准备十只小船,穿上装满稻草假人,随后前往曹军所在的营地。借助大雾的掩护,诸葛亮下令鸣鼓,曹军听到声音认为是敌军夜袭,随后下令万箭齐发。
诸葛亮坐在小船里惬意的饮酒作乐,待小船因为箭的重量倾斜时,下令将小船旋转用另一面继续接受箭雨的袭击,等到时机成熟后,诸葛亮下令,停止击鼓返回营地。
就这样,诸葛亮用了三天就为盟军获得了十万箭。
二,蜀汉的解决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军20万顺江而下,在赤壁与刘备孙权所联合的军队相遇,此时的曹军众多将士染上了瘟疫,又是水战,曹操暂退于乌林地带,两军隔江对峙。虽然初次战斗曹操败给了刘备和孙权,但并没有伤到元气,面对曹操数量众多的战船,众人决定火攻。
周瑜与黄盖联合使出苦肉计,诈降曹操,黄盖乘坐数十艘载有柴草膏油的小战船,假装投降,在靠近曹操军营的时候,点燃小船借助风势向曹军撞去,随后周瑜等率部攻向曹军,曹军因此大败而归。
此战后,刘备开始发展长大自己的势力,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平定荆南四郡,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此后刘备才真正有了和曹操的一战之力。在刘备外出征战的期间,诸葛亮负责后勤,为前线输送粮草援军等等。
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成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蜀汉的丞相,国家诸葛亮和刘备的运营下蒸蒸日上,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然而,刘备因为关羽的死耿耿于怀,他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意见,决心东征讨吴。原本刘备靠着兵强马壮的蜀军打的吴军节节败退。眼看形式一片大好,刘备命令蜀军安营扎寨,因为当时天气炎热,于是将营地安置在树林中。结果被陆逊抓住机会火烧连营,辛苦经营20年的兵马一夜之间消耗殆尽,若不是赵云赶来的及时,刘备也就一同命丧火海了。
战败后的刘备来到白帝城,他也在这次打击中彻底垮了,命悬一线的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付后事。
将年仅十六岁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表示,能扶就扶,扶不起就自己称帝。诸葛亮拒绝了刘备让自己当权的决定并坚持辅佐刘禅称王。
后来诸葛亮决定北伐,占领陇右三郡,原本形式一片大好,但无奈马谡自作主张,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执意在山顶扎寨,导致街亭失守,由此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再后来的六年时间里,诸葛亮共发起了四次北伐但效果甚微,公元234年,诸葛亮发起最后一次北伐,因为蜀汉道路险阻,军队的后勤一直是一个大难题,他打算在五丈原靠屯田打造军粮自给自足,以此来减缓粮草辎重的压力。
但由于长期操劳过度导致积劳成疾,诸葛亮病倒了,同年八月,诸葛亮的病情恶化,向李福和众将士交代完后事后,下令撤退,不久在军中去世。
上方谷一战随是虚构的战役,但当大雨落下,丞相双目紧闭抬头一声不发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丞相当时的无力感,汉室气数已尽,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他一刻不停的向前走去,他从不会为谁而停顿,明知天命不可违,而为之。
当丞相坐着自己的四轮车来到营地上,看着随风飘舞的克复中原的旗帜时,眼泪从他的眼角滑落,他终究没能遵守先帝的嘱托。弥留之际,士兵集体向丞相跪下送别丞相,一句,丞相一路保重包含了多少心酸,丞相抬头看向天空,不甘的问到:“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手中的羽毛扇滑落,至此丞相永远离开了他所心心念念的蜀汉。
早在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就曾说过,“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水镜先生精通气门,他早就遇见了诸葛亮的结局,虽然跟了刘备有了能让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但无奈汉室的气数已尽,纵使诸葛亮雄才大略,可面对兴复汉室的行为终究是无望的,可谓是生不逢时,实属可惜。
诸葛亮是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自己所建设的蜀汉政权中极具威望,受人爱戴,世人对其评价极高。其一生的成就还在不断影响着后世。他七擒七放孟获,将其制服后命其为南王,为蜀汉守护南方的国土。千年后孟获的后代在抗日战争中,依旧履行着与丞相的约定,保卫着我国南部地区抵抗侵略者的入侵。想不到,历经千年在我们民族最为危难的时刻,我们再一次受到了丞相的庇护。
三国时期碰到刘备和诸葛亮是天下老百姓的灾难。曹操都在息战养民,只有这两个还在为恢复汉朝不停的打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