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记者 曾永秋
受A股IPO发行速度的提升与市场流动性的限制,今年新三板市场的属性与功能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1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转系统”)发布9月挂牌公司股票发行情况。数据显示,上月新三板挂牌公司合计发行股票19.27亿股,募集资金136.34亿元,较8月环比增长19.1%和38.77%。
不仅是9月份,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板股权融资总规模也较同期有所增长,挂牌公司累计发行165.4亿股,较去年微升3%;发行股票募集了986.47亿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3%,新三板投融资活跃度有所提升。
实际上,在A股IPO提速的背景下,赴主板上市的三板公司数量今年快速增加,市场正在逐步强化新三板的一级市场属性,pre-ipo的投资形式正受追捧。
Wind资讯显示,截至10月20日,共有529家新三板公司接受券商上市辅导,其中有过半数的企业都是今年公布辅导公告的,目前已有九典制药、世纪天鸿、银都股份等多家公司成功“转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投融资热潮涌动的同时,市场指数“三板成指”与“三板做市”的走势却突然发生背离。
2015年至2017年一季度,三板成指与三板做市指数的走势形态并没有太大差异。直至今年4月,三板做市指数掉头向下,两个月内跌去13%,但三板成指保持横盘震荡,并在9月中旬快速上行,两大指数走势明显分化。此外,三板成指成分股的市盈率中位数从今年年初的17倍上涨至24倍,做市指数则从21倍下降至17倍。
同为三板市场指数,三板成指与三板做市指数在编制方法上没有差异,区别只是在三板做市是选取采用做市方式转让的股票。光大证券分析师叶倩瑜认为,两个指数的背离主要由于做市商的风险偏好出现快速下降。
光大证券研报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中旬,做市商今年新增投资额只有6.81亿元,较2016年的52亿和2015年的87亿快速萎缩。由于做市商的风险偏好骤降,做市库存股的估值也逐步降低。数据显示,2015年库存股的市盈率中位数约25倍,今年已经下滑至14倍。不仅如此,号称“做市之王”的中泰证券今年累计退出30多家新三板企业的做市阵列,而在2015年,中泰证券没有退出任何企业的做市,在2016年也只是退出了12家企业。
实际上,做市商在新三板市场一直表现平平。截至10月20日,三板市场共有1.2万家企业,其中采用做市转让的只有1415家,占比仅12%。广州某券商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与做市相比,协议转让的自主性更强,而且做市转让会产生潜在不利因素,例如影响未来的转板。转板热潮的掀起,无疑给做市商带来不小打击。
此外,也有安徽某券商人士表示,由于新三板开户门槛等规则设置,使得合格投资者数量偏少,从而也降低了市场流动性。当市场都是存量资金博弈的时候,也难以拉动市场前进。
当前新三板一级市场倾向不断强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流动性偏弱的市场带来人气,不过,叶倩瑜分析认为,将三板放在“转板”的定位,并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她认为,推出精选层,强化新三板市场的二级市场属性,才能使市场结构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