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考古专家在山西陶寺遗址发现4件彩绘龙盘,因盘内绘有一条蟠龙,专家称之为“陶寺龙盘”。出土龙盘的4座墓葬均是大型墓葬,应该都是当时的最高统治阶层或“王者”,龙盘应该是等级差别与身份地位的象征物。

陶寺龙盘

陶寺龙盘
陶寺龙盘大小基本相同,龙盘质地为泥质褐陶,着褐色陶衣,内壁以红彩或白彩绘蟠龙。蟠龙蜷曲在盘中,龙头近盘口边缘,尾部位于盘中央,方头蛇身,身上有鳞甲,张巨口,口中伸出如同麦穗的长信子,身体饱满而外张,沉稳而强健,威严而神秘。

陶寺龙盘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
从它长长的蜷曲的身子以及信子来看,陶寺龙的样子似乎来源于蛇;但从它方头、巨口、裸露的牙齿看,又好像是鳄鱼。考古专家推断,陶寺龙应该是来源于两种以上动物的复合体。这些龙最大的特点是多种“灵兽”的组合体,而且这种形象组合现实中并不存在,而这一切正是“龙”的最大特点。陶寺龙是真正意义上“龙”的雏形,是与夏、商、周及后世龙最有直接渊源关系的龙形象,是中国龙形象成熟的标志。陶寺是帝尧的都城,是最初的“中国”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陶寺龙就是“中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