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不谈鬼神,但儒家却要谈鬼神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1-10-15 17:42:35
01

最近老写观点文章,很久没写历史了,跟大家聊聊历史。

我们都知道,孔子他老人家是不谈鬼神的:子不语怪力乱神。

不谈鬼神,在精英层面,那是可以的,但到底层老百姓那里,就犯难了。

如果你的思想不谈鬼神,就不接地气,老百姓很难接受,毕竟古代又没啥科学的,鬼神给老百姓带来的就是确定性,能让老百姓心安。

比如,古代的老百姓种地,你说天上没龙王,那我怎么知道会不会风调雨顺呢?

还有,谈鬼神,老百姓才好统治,天子就是上天安排好的,底层老百姓就别想僭越了。

这里就产生一个悖论了,孔子说不谈鬼神,但儒家思想要传播到底层,就必须要谈鬼神,那儒家是如何调和这样的关系的呢?

其实儒家并没有一套完整的鬼神论,中国的鬼神学说,更多是道教来阐述。

但儒家奉行拿来主义,拿他人之长,补我之短。

02

根据鬼神学说,人有三魂七魄。

这三个魂在死后的功能也不一样:一个负责在阴间受罪,一个会被派往阳世转世投胎,还有一个守在死者的坟墓里,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说法看起来既生硬又无聊,但是大有深意,它能解答民间对儒家礼法的一个困惑。

就是如果祖先已经转世投胎去了,我为什么还要再上坟祭祀呢?

在儒家看来,维持祭祀礼仪可是件有政治意义的大事。

儒家有个逻辑,凡是遵守礼法的孝子,就不会犯上作乱、破坏社会安定。

那怎么让大家做孝子呢?

根据鬼神学说,人死后有一个魂是常驻不仅会常驻祖坟,还要附在祠堂或者家里的牌位上,这就等于在每个家族里安了一个摄像头,时刻监督着孝子贤孙们是否遵纪守法。

这样子,在世上的子孙,想不孝都不行。

所以儒家通过人死后还有一个魂留在祖坟这个迷信习俗,让老百姓们时刻不忘当孝子祭祖。

这样儒家礼法就把人的生前死后都规范了起来。

生前,你要尽孝,死后,你也要尽孝。

03

死后怎么尽孝呢?

中国人对死后生活的想象,一直是非常世俗化的。

在鬼故事里,鬼魂在阴间过着和阳世差不多的生活。

阴间同样流通货币,这些货币来自后代烧的纸钱。

鬼魂也同样有吃饭穿衣需要。

所以在世的子孙尽孝的方式,就是烧钱、烧衣服、供祭品。

这一套仪式化的祭祀,其实也是儒家礼法的延申。

鬼故事还有个基本守则,这个准则是特别重要、不能动摇的,就是鬼魂只能享用直系后代香火,接受不了外姓人祭祀。

东汉有个故事,说一个人有能看见鬼的特异功能,他的上司就派他查看自己家祭祀的情况。

只见上司的儿子上香跪拜以后,登上祭坛大吃大喝的,却是一个不认识的屠夫模样的人,那些穿着官服的本家祖宗,都在屋檐下面彷徨徘徊。

他的上司逼问老婆才知道,当年他老婆生的是个女孩,怕丈夫不高兴,才和一个屠夫家的男孩调了包。

现在,你就知道传统观念为什么对生儿子有这么深的执念了吧?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类话,在民间的理解里,就是一旦绝了后嗣,整个家族的祖先都会变成孤魂野鬼,要在地下永远忍饥挨饿。

所以啊,如果你家没有男孩,那你的家族不管祖上多威风,那些去世的祖先们都会被欺负,当然,你自己死后也会被欺负。

从儒家的立场来看,这套说法很聪明很实用,如果你去对普通人讲三纲五常,他根本就不感兴趣。

要是拿死后会变成饿鬼来威胁他,他就非常重视了,他的妻子也会积极配合。

在儒家礼法里,如果正妻生不出儿子,男人就要纳妾;纳妾也生不出儿子,就要在本族中过继一个儿子。

这套由人伦和鬼话共同看管的规范,维系了古代家族的延续和秩序。

04

你可能会说,这儒家管得也太宽了吧,管天管地,还管我拉屎放屁,连我生男生女都要管。

确实,儒家礼法管得宽,管得严,但人性是管不住的,现实要不到,就会去幻想。

而有些鬼故事,就是对现实礼法的对抗。

清代的思想禁锢最严格,各种鬼故事也就最流行,这些故事表达的主要是被压抑的思想情感。

在《聊斋》故事里,人一旦变成了鬼,就可以不再受什么门第、礼教、法制的约束,大胆地追求恋爱和婚姻自由,可以无所顾忌地向人间的恶霸酷吏复仇。

《聊斋》之所以那么好看,就是它的鬼故事在传达人性,在故事里,老百姓找到了渴望已久的自由。

0 阅读:110
评论列表
  • 2021-10-17 19:05

    谁说孔子不谈鬼神?“敬鬼神而远之”不就是孔子说的吗?大家只看到“远之”,却忽视了“敬”字……

  • 2021-12-17 21:21

    你这都是什么伟大理论发现啊[呲牙笑]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