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中国汽车安全

帮宁说汽车 2025-04-02 12:06:53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如果要给汽车测评国家队画像,或许应该是这样的——

“以科学、严谨、客观为准则,通过权威测评结果,为消费者选车购车提供参考。它既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防护盾,也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更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

2025汽车测评创新大会无疑为此提供鲜明注脚。3月28日,该创新大会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总部举办,由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简称“中汽测评”)主任李向荣主持。

当天,中汽测评颁发了2024年度车型奖项,共7款车型上榜。

其中,小米SU7、问界M9和阿尔法T5获得安全之星,魏牌全新蓝山、问界M9和智界S7获智能之星,魏牌高山和阿尔法T5获绿色之星,魏牌全新蓝山获得用户体验之星。

中汽测评还首次发布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C-ICAP,和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C-GCAP测评全部取得五星或五星+评价的年度大满贯车型,理想L6获此殊荣。

此次创新大会还发布《中国汽车测评报告(2025)》、C-ICAP和C-GCAP 2024年版修订版、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安全专项评价规程,以及中国商用车专项评价报告等测评成果。

▲中汽中心董事长安铁成

中汽中心董事长安铁成在致辞中,言简意赅地提出3点希望——

一是,行业在加速技术创新的同时,需建立系统性风险防控机制。

他认为,新技术带来的安全认知重构、社会规则适配和责任界定问题,必须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场景化验证及动态化标准建设来破解。

二是,全产业链共建“共商共建共享”生态。

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满足消费需求,同时塑造理性舆论环境,以提升中国汽车国际品牌形象。

三是,作为汽车测评国家队,中汽中心将强化全价值链技术服务,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及国际协同,并依托与全球各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新车评估项目)等组织深度合作,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中汽测评成立于2020年。首届汽车测评创新大会创办于2022年,每年一届。其目标有二:一方面,搭建全球各NCAP沟通渠道,帮助中国汽车企业充分了解国际上各NCAP的合作信息和发展动向。

另一方面,全面分享测评创新发展成果,快速推动C-ICAP、C-GCAP在智能化、低碳化等战新领域的发展,助力中国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自2006年创新性地推出C-NCAP以来,中汽中心迄今已在汽车测评领域耕耘19年,形成“3+1+N”测评体系格局。

“3+1+N”包括——

3个技术基盘,分别是C-NCAP、C-ICAP和C-GCAP。

1个To C突破口,即中国汽车消费者研究与评价CCRT。

N个孵化单元,即各种符合细分市场需求的专项测试,如商用车测评专项、新能源汽车电安全专项等。

2024年,“3+1+N”测评均有不同进展。时值规程换版之年,C-NCAP、C-ICAP和C-GCAP分别测评33款车型、13款车型和26款车型。CCRT消费者调研共覆盖56款车型。

C-NCAP测评显示,相比于2021版,2024版测试车型在正面保护的得分略有下降,而侧面保护的表现则有所提升。

AEB测试车对行人以及车对车成绩略有下降,但车对二轮车测试成绩有所改善(2021版初次引入二轮车测试,成绩普遍较低)。

C-ICAP测评显示,辅助驾驶方面,性能明显提升,逐步由高端走向平民。

智慧座舱方面,中、高端车型使用体验优势明显,自主品牌、新兴品牌座舱产品更契合中国用户使用需求。

隐私保护方面,中、高端车专注度更高,其中攻击防御守护方面都做得较好。

C-GCAP测评显示,车内空气质量表现上升明显,健康性能由高端走向平民,15万-20万区间车型表现抢眼。

在电池技术和常温能量管理方面,新能源汽车取得质的突破,但低温用车场景仍是痛点。

新能源车型较燃油车碳足迹优势明显,目前已较为清晰地解构车辆生命周期碳排放,为车企优化提升提供清晰的路径。

CCRT测评显示,中大型新能源SUV整体表现优于轿车,尤其是非产品力,服务、品牌、体验等软性因素对整体评价影响显著。同时,产品力仍是核心,非产品力亦不可忽视。企业应平衡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中汽中心副总经理李洧在主题演讲中表示,C-NCAP 2024版在3个方面实现战略性升级。

一是通过架构革新,将乘员保护的部分指标转向主动安全,推动评价体系从碰撞损伤控制转向风险前置干预。

二是将AEB行人保护与被动安全联动评估,实现软件算法与车身硬件结构的协同优化。

三是本土化方面取得突破,在全球率先引入虚拟测评技术、C-V2X验证。

▲中汽中心副总经理李洧

C-NCAP 2027版继续瞄准本土化创新。

其一,基于中国主流车型特征,开发新一代MPDB移动壁障,精准还原中国道路的碰撞特征。

其二,构建中国体征假人与高精度数字模型,破解因体型差异导致的乘员约束系统适配难题。

其三,将共享单车、电动三轮车等中国特色交通元素,纳入主动安全测试目标矩阵,完整呈现本土化的安全场景。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2025年,中汽测评拟对C-ICAP 2024版测评体系中的辅助驾驶单元进行升级,新增城区领航辅助评价板块。

通过封闭场地测试、开放道路测试与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区领航辅助功能的安全性、舒适性与通行效率进行全面评估。

接下来,C-ICAP将更注重对智能化新功能的测评和新场景的应用。

功能拓展层面,围绕车位到车位全场景导航、AI大模型交互、高阶自动驾驶等热点功能,和飞行汽车等全新交通形态,构建前瞻性测评体系。

场景深化方面,针对恶劣天气、复杂噪声、复杂光照环境等影响维度,开发深度还原用车场景的全面评价方案。

而C-GCAP下一步将全面升级测试场景、测试技术和测试指标,特别针对多维健康、能效仿真、低碳技术等行业焦点问题进行重点布局,更好地满足行业和消费者的双重需求。

CCRT方面,2025年将全覆盖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产品,为C-NCAP等规程升级提供用户需求支撑。

中国商用车专项评价规程(1.0版)于2024年1月发布实施,按安全、能效、智能和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等4个板块,设定评价指标。2025年,中汽测评推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安全专项评价规程,包括充电安全、功能安全和电池安全等6个子项目,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入安全基础。

汽车测评如何更好地助力企业产品出海?这是2025汽车测评创新大会传递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向上,达到586万辆,同比增长19%,而日本汽车出口量下降5%,为421万辆。

但在出海提速的同时,也伴随着不确定性增加。中汽中心认为,此时更需要车企和车企之间、车企和行业机构间注重组团和协同,注重中国技术、中国品牌、中国品质的整体形象。

今年10月,中汽中心将举办2025 Global NCAP大会,这是时隔11年该盛会再次落地中国。

“未来,欧洲NCAP将与中汽中心持续深化合作,助力包括中国在内的汽车企业提升技术和质量水平,为全球交通安全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持续贡献力量。”欧洲NCAP秘书长米歇尔(Michiel)说。

今年汽车测评创新大会上,国内外行业专家还分享了主动安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本地化、实施及挑战。

0 阅读:2
帮宁说汽车

帮宁说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