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中央政治局讨论副主席人选时,总理周恩来点名李德生应该为副主席,毛主席点头同意,李德生本人正想表态,却被身边的李先念拉了一下,李先念低声道:“你不要说了。”
李先念为什么不让李德生说话了呢?
李德生是河南新县人,李先念是湖北黄安人,两人虽然不是一个家乡,但他们却都是从红四方面军队伍中成长起来的。
相对于李德生,李先念在红四方面军的资历要老的多,1933年,24岁的李先念当上了主力军政委,那个时候,李德生还是红四方面军中的一名普通战士。
李先念主要是搞政治工作的,但军事上他也很强,担任过新四军师长,称他为“文武双全”也不为过,李德生,则侧重于军事工作,不过红军时期,李德生的职务升的很慢,到1936年,他也不过是一名班长。
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已经是主政一方的大领导(曾任中原军区司令员),而那个时候,李德生的职务,也仅仅是一名旅长,而且李德生也从来没有在李先念的麾下任职,所以两人之间,并没有很直接的交流,也未结下友谊。
全国解放后,李先念在中央工作,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财政部长,而这个时候,李德生的职务相对于李先念来说也不高,是个军长。
两人真正的有交集,并结下深厚的情谊,是在特殊时期开始后。
1968年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毛主席记住了李德生的名字。
转战陕北时,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李德生的名字与李德胜相似,再加上李德生在安徽时,处理芜湖事件处理的好,基于这两个原因,毛主席立刻记住了李德生的名字。
半年后,在中共九大上,毛主席再次点了李德生的名,自此,李德生彻底的走进了毛主席的心里。
特殊时期,一些老干部已经靠边站,毛主席急需一些年轻有党性的干部来支持自己,李德生的出现,让毛主席深为欣慰,所以,毛主席决定彻底改变李德生的命运。
1969年,毛主席点了李德生的名字,要他来北京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传达的命令。
从地方到中央,李德生不仅级别升高,同样他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了,而最让毛主席感到满意的是,李德生从来做事是光明正大的,不搞小动作。
也正是源于对李德生的这份信任,李德生身兼多职,他历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要职,“九一三事件”后,李德生坐镇空军五天五夜没合眼,更是让毛主席对他放心。
李先念在此期间,地位不如李德生。
李先念自从1954年到中央工作后,他一直领导着我国经济战线,1967年,李先念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他被下放到了木材厂工作,直到“九一三事件”后,他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
1973年,我党准备在北京召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在特殊时期进行,影响很大,所以众人都很慎重。
这一年,毛主席已经80岁了,他已经来到了人生最后的几年,精力也不如之前,所以,毛主席这一次,不准备再做党的主席了。
毛主席不做主席?那谁有资格?恐怕没人,因此,同志们都不同意毛主席辞去党的主席职务。
毛主席心里很无奈,他说:“你们都不赞成,我还当主席,鞠躬尽瘁。”
既然主席人选确定了,那该选谁当副主席呢?这也是一件大事,中央政治局委员经过多次的研究,探讨后,提出了四个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
周恩来是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多年来主持工作兢兢业业,叶剑英是老帅之一,很稳重,王洪文与康生,属于后来者居上。
无论怎么说,毛主席对这4人,还算是可以接受,只是他觉得有些不够,想要再选一位。
不过对于第五位副主席,毛主席有了要求,他说:“我们不是讲老,中,青三结合吗?我们也应该老,中,青三结合啊,最好从军队中选一位。”
在当时的情况下,老,中,青指的是年龄岁数,老是指60岁以上,40岁到60岁为中,40岁以下为青,这一年周恩来75岁,康生75岁,叶剑英76岁,都属于老,王洪文最年轻,才38岁,属于青。
所以,毛主席的言下之意是,要选一位40岁到60岁之间的同志来当副主席。
作为多年的搭档,周恩来一听毛主席的要求,就知道了毛主席的内心真实想法,因此,他直接推荐李德生做副主席。
周恩来说:“李德生是军队的,年龄57岁,正好符合主席的要求。”
毛主席到周恩来的话,赞许的点了点头,李德生,正是他心仪的人选,虽然毛主席,周恩来都想要李德生当副主席,可李德生自己,却是有些力不从心。
李德生说:“我不合适,资历和水平、能力都不够,从我们党内来说,我觉得李先念同志可以作为副主席的人选。”
李先念听到李德生的这句话,拉了他一下,说道:“既然主席已经确定了,你就不要再说了。”
因此到最后,李德生还是当上党的副主席,尽管身居高位,但之后李德生工作很不顺,1975年,他被迫辞去了副主席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