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发生在大汉王朝,有一个医生叫淳于意,也就是中医人所说的仓公,他对医术那叫一个痴迷,一门心思地钻研,就跟那钻进书堆里的书虫似的。苦心钻研了三年,还真就学有所成!于是告别师父,回到家乡,打算大显身手。
这淳于意治病那叫一个神,就跟开了天眼似的,能提前预判病人的生死。而且只要他开方用药,病人那是药到病除,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立马就好。这么一来,他的名声就跟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十里八乡。病人们都跟见了救命稻草似的一窝蜂地涌到他家来求医,那家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门庭若市,热闹得跟集市似的。
可淳于意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只有一个人,精力有限,哪能应付得了成百上千的人。有时候被折腾得实在受不了,就像那被追得满街跑的兔子,干脆出门溜达溜达,躲躲清闲。而且这淳于意向来是个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主儿,对挣钱过日子这些事儿一点不上心。他还当过一阵太仓令,也就是太仓县的县长,可没有干多久就拍拍屁股走人了。给人看病的时候,收钱也是随随便便,多少都行,全看心情。
不过这就有问题了,病人们大老远跑来找他看病,要是碰上淳于意不在家,那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心里别提多窝火了。病情重的等不到医治,说不定就一命呜呼了。其实生死这事儿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可病人家属哪管这些,才不会这么想呢。他们反倒觉得是淳于意故意不肯好好医治才导致病人死亡,这心里的怨气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最后酿成了大祸。
到了汉文帝十三年的时候,有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家站出来,告发淳于意,说他借着行医的幌子骗人,根本不把病人的命当回事。地方官府一听,立马就把淳于意抓起来审问,最后判了他肉刑。可因为淳于意以前当过县令,地方上也不敢擅自用刑,没办法,只能把这事上报朝廷。朝廷下令,把淳于意押送到长安去。
以后就有了缇萦救父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