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过节必备的三样东西,拎着去谁家都不算失礼,如今人人不待见

村口小酒馆 2024-01-05 08:17:58

过年过节,亲友们礼尚往来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礼轻礼重,上门都不能空着手。人嘛,适当的互相麻烦,适当的往来财帛,才会有亲近感。

曾几何时,我们对礼物的贵贱并不看重,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绝非妄言。又曾几何时,我们把情义和钱财挂钩,礼轻了,人便淡了。有时还会引来嘲笑和看不起。直到如今,年轻人断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少人来往的我们,又变得不再注重礼物,而是有人看望。很多事情,和时尚一样,尽皆轮回。

纵观平常人家,过节之礼实则无限趋同,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特点。追忆往事,想到此节,不由发自会心一笑,念叨出来,大家看看有没有同款童年。

1、点心匣子

在我小时候,点心可是好东西,平常等闲吃不到。除了父母许诺的考好了就给买之下,唯有过年能痛痛快快吃几次。就这,还多是沾了祖父母岁数大辈分大的光。

家有黄口耄耋,有心的访客会选择点心作为礼物。点心分为两种,一种是纸包的点心,没有额外的名称,此中多为八件等稍硬的糕点;另一种是点心匣子,也有叫果盒、糕点盒的,其中种类齐全,时有惊喜。

那会儿的点心匣子,有的是自选后装盒,有的是商家装好,直接购买。因其内容丰富性和点心成本不同,价格差距不小。

老百姓讲究个性价比,点心匣子太贵了,自己受不了,太便宜了,拿不出手,人们登门拎着的,多是取不贵不贱的匣子,即符合了中庸之道,又不失颜面。

点心匣子为纸盒,内有薄膜,下衬上覆。点心多为软糕三四块,个头大,样子或圆或方,有夹馅儿的,有三色的,有带着青红丝的。八件几种,多为豆沙枣泥。好似香蕉上面全是糖的酥类(我实在不知道叫什么),传统酥饼、萨琪玛等。上面说的惊喜,是孩子们自认为的好东西——带奶油的小蛋糕。

奶油蛋糕数量少,一块居多两块顶天。大人们都说不爱吃,浅浅尝一口、掰一角让给孩子。孩子们吃得高兴,他们默默的抹着薄膜上沾染的点点,塞进嘴里。就和他们所言给我们攒压岁钱娶媳妇一样,都是“谎言”。

2、水果罐头

在运输不便,冬天少水果的从前,水果罐头可是好东西。走亲访友拎两瓶水果罐头,堪比如今拿着车厘子大榴莲。

当时的水果罐头,常见的一个指头能数得过来:黄桃、山楂、椰果、桔子和葡萄。其中我最爱吃的,嗯~,都爱吃。

水果罐头老少咸宜,喝酒的人更为偏爱。在寒冬腊月狗都不出门的时节,一家人靠着火炉摆上圆桌,团团围坐,热乎乎的熬大菜散着热气,凉凉的水果罐头倒在盘中,小勺子连汤带水的吃着,想想就熨帖。

罐头瓶也是好东西,孩子喝完甜水后,母亲洗一洗,放物可,当水杯亦可。有爱惜东西的人家,还要给罐头瓶织个毛衣套上,即缓解烫手,又不容易破碎。

水果罐头的作用不止局限于过年过节,日常看望病人等情景也相当实用。

3、果脯蜜饯

果脯蜜饯在我们的本地话里简称为果脯,是孩子们的最爱。

这东西在那时较贵,也不好买,谁要拎着一小包来家。孩子看了喜笑颜开,大人见了忙说破费。一般由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带回。

以现在的眼光和口味来看,果脯太多甜腻,吃一两个便受不了。可在从前,哪有甜腻一说,只有长辈不让吃不给吃,没有吃不了的。每天盼着等着大人给拿一两块天天嘴,剩下的要等到除夕初一才会装进茶几上的盒子里,招待客人。

老人们是真的吃不了太甜的果脯,他们会用它泡水喝,理由当然是千篇一律的那句话:水果下火。实际上,果脯泡出来的水,自己喝几口,余者盯着孩子喝下去,泡软了的果脯不能浪费,嚼吧嚼吧吃掉。

岁月如梭,无论是点心匣子还是罐头果脯,现在都算不得好东西。你要过年拎着它们上门,只能说明自己是真的日子不好过,估计对方嘴上不说心里也犯嘀咕,回想是不是哪里对你不起。

更令我惊讶的是,在无数儿时物件消失之后,这些东西并没有消失,说明还是有受众群体。它们也与时俱进,做出了一些改变,没那么甜,包装上了档次。可惜,不管怎么变化,它们作为零食还好,作为礼物已经少有人选择。或许,我们对礼物盒情义的评定,终究是与从前不同了吧。

3 阅读:2195
评论列表
  • 2024-01-14 00:23

    从小到大,没听说过年过节要这三样东西的,从来就没存在过,哪来的消失?

    弓白水 回复:
    作者张家口人,北方过去是送这些东西
  • 2024-01-08 19:27

    以前物流不行,有这些就不错了,现在物流快,能吃新鲜的,谁吃罐头呀

  • 2024-01-28 21:45

    果脯还是有人吃的,没有过时。罐头吃的人是少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