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被磷磷穿过小巷的电动小摩吵醒。
昨晚,没有看过中小堡和西古堡的白天的景象。今天就早早起床,捞起相机就往中小堡去。其他人还在沉睡中,我悄悄的打开门去迎接暖泉的第一缕阳光。
暖泉古镇有“三堡、六巷、十八庄”,“三堡”指的就是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北官堡昨天看过了,今天先去中小堡去看看。
中小堡相对于北官堡来说,更为完整,四面城墙都还健在,现在经过修缮,看起来更加的气派。这个堡始建于明代,据说是为了驻军屯兵而建,堡墙黄土夯筑,环绕四周,堡内处处可见当时遗留的民居和街道。
它所围住的里面的住户,有很多房子目前还在住人,门面整理得很干净;有的就已经破败坍塌,院里长满了荒草,看样子人去室空已久。绝大多数都保持的以前灰砖黑瓦的模样,用自己的历史与现在的时空,与现在时空下的我在神谈。
出了中小堡,往西古堡走的路上还有些古建让我驻足观看。
到了西古堡,气势比晚上所看的灯光映衬下的还要宏大。西古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西古堡平面呈正方形,黄土夯筑。南北各有50米见方的瓮城各一座,主街道长227米,宽3.5米,与南券门洞直通相望。城内街道呈“国”字形布局。堡内现存古民居院落180所,其中教大的连环套院6所,规整四合院50所。这些民居全部为砖木结构,木制格窗,木雕彩绘,青条基石,白灰青砖筒瓦,安置脊兽。虽经多年风雨侵蚀,但其粗壮厚实的木材石料,美丽精细的砖雕木刻,古朴典雅的油饰彩绘,仍显示着当年的繁荣风采。
走在古道上,看着两边深深车辙,感叹时空对话的奇妙。我漫步古街,踏过历史的石板,感受先人的足迹,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邂逅。我脚下的这条路,六百年前有人也曾踏足,他们那时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那些古老的灰砖房、古城墙,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一个小小的镇子,居然有这样宏伟壮观的城楼,有这样厚重凝练的历史遗留,有着太行山做屏障,有着燕山做保护,它就安然的在这里躺了六百年。这里有过兵荒马乱,这里有过刀光剑影,这里是兵家常争之地,这里的名字与管辖范围也是变了又变,但这些又给予了它在无数传奇中的沉淀与积累,就如同河流中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的着色也如同这城的土黄与铁灰一样沉稳,他们的厚道也滋养这一方土地,使这里更谱写着更美的华章。
这里也有个晋商叫董汝翠,听说西古堡里的180所宅院,董家就占了多半。在顺治年间,山西发生了灾荒,有二十多万人流离失所,董汝翠收留难民三分之一。作为嘉奖,清政府特意让董家扩建西古堡,并在南北城门内建两座瓮城,用以护卫董家如山的财富。
还有暖泉书院,是元代工部尚书王敏修建的,所以称王敏书院。暖泉书院是暖泉古老文化的标志和象征,该书院在蔚县三大书院(蔚州书院、玉泉书院、暖泉书院)中建筑年代最早,而且是目前唯一幸存的一处。书院内有一八角形古井,俗称“八角井”。井下与泉池暗渠相通,这就是蔚州八大美景的一绝“水过凉亭八角井”。
凉亭东是一座魁星楼,楼内第三层原塑魁星神像一尊,名为“魁星点斗”只要魁星将手中笔指点到哪里,哪里就出登科的文人。也欲势暖泉这片土地文化繁荣、人才辈出。
老君观,有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河北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道观之一。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观始建于金代泰和年间,是金国四太子金兀术的前哨行辕。元代元真年间、明代隆庆年间和清代乾隆年间多次重修。老君观海拔961米,是暖泉古镇的第三至高点,处在孤峰悬崖之上。传说是龙脉的所在,它就位于这条巨龙的头部。只是可惜,去的时候关门了,里面的道家壁画没能一睹真容,据说全国也就有二十余处,它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个,颇有研究的价值。
这里还曾是亮剑的拍摄地之一。过去看时,还是不开门,只好再往里里走走。见到一家院门开着,一位老大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我们经过允许,进入院中,和老大爷攀谈起来。老大爷说他的房子在他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他现在快90了,房子至少也得有个上百年了。
古迹想要焕发新春,也得有人去维护它。几百年都能保留下来的民宅,满心希望能再传承下去,更希望传承下去的还有那纯朴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