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成“金九土十”,“认房不认贷”的威力就一个月?

沛沛说事 2023-10-29 07:47:00

9月成交量较之前翻了有3、4倍,10月至今没开单,一些门店出现的现象,让一直对“认房不认贷”政策充满期待的人,目瞪口呆。而市场人士则发现,目前市场80%的客户来自置换,却拥有比过去多了90%的谨慎和焦虑。春节前北京二手房总挂牌套数(包括车位、底商、商办类房产)才11万套,现在已经奔着17万套去了,增长接近6万套,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来自10月26日《北京商报》的这些报道,禁不住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殊不知,在广州率先推出“认房不认贷”政策,其他一线城市也随之跟进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一线城市将出现市场快速恢复现象。即便不能全面恢复,也一定会带动市场交易明显活跃,并有可能带动其他城市逐步恢复。而从实际情况来看,9月份的市场交易确实出现了比较大的增长,哪怕平时生意不太好的门店,交易量也明显增加。于是,有人预测,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拐点,广大居民应当选择购房。遗憾的是,预测的声音还没远去,市场就重返低迷状态,居民的购房热情也重新回到了原点。

必须关注的一个事实是,媒体报道的居民谨慎和焦虑度提高和二手房挂牌量大幅增加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的。居民的谨慎度越高、焦虑性越强,买房的内在动力就越弱,卖房的冲动就越强。反过来,居民的卖房热情高了、挂牌的二手房数量大幅增加了,居民购房的谨慎度和焦虑性也强了,对市场交易恢复是相当不利的。而一旦购买二手房的居民大幅减少,或持续低位,希望改善住房的居民就难以“腾旧房、换新房”,新房交易就会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意味着,10月份出现的门店冷落、交易量大减现象,并不是偶然的,9月份交易量大增到底是房地产市场的真实场景,还是虚假繁荣,现在看来,更像是“认房不认贷”政策刺激下的昙花一现,属虚假繁荣,而不是市场复苏。甚至担心,有些购房者可能正在后悔选择了买房。果真如此,房地产市场就真的令人担忧了。想一想,像“认房不认贷”这种近乎鼓励炒房的政策,都只有一个月的“功力”,其他政策岂不更是拳头打在海绵上,不会有什么反应。

不过,只要细心想一想就不难发现,所谓“金九”,实际并非真正由市场带来的,并非是市场需求的良性反应,而是被这些年来调控政策压缩的需求得到了释放。原本以为,这波需求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至少可以保一个“金九银十”。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带来一个“金九”,需求就被消耗殆尽,使“银十”变成了“土十”。如果按照有的门店至今未开张来评价,可能连“圭十”也不如。如此一来,“认房不认贷”政策的作用,也可能到此结束。有没有更加具有刺激功能的政策,应当不会再有,而且,也不适合出台过度刺激的房地产政策。

实际上,市场也没有悲观到可以彻底失望的地步,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手段仍然是存在的。其中,开发商如何降价售房,是最具震慑力和冲击力的手段。有的二手房房主,已经开始选择降价售房,且降价幅度不小。那么,开发商如何处理呢?是否也能降价售房,且降价力度大于二手房房主呢?降价售房,不仅是对开发商的考验,也是对市场的考验,更是对政策的考验。只要降价售房的效率产生,相关的政策就可以到此为止了,地方也不需要绞尽脑汁地围绕房地产出政策了。

为什么购房者的谨慎度和焦虑性越来越强,说白了,就是担心房价下跌,担心自己买错了时机。过去是,担心房子买晚了,房价上涨,自己要多掏钱。现在是,担心房子买早了,房价下跌,自己又多掏钱。与其让广大购房者焦虑和担心,不如把降价的大门打开,让广大居民看个究竟、看个透,从而放心地买房、放心地装满。开发商和二手房房主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指望房价再涨,可能性不大。指望房价大涨,完全没有可能。唯一可取的,就是降价售房,且降得越早,获益越大。死杠房价的结果,就是用更大的降价幅度换取购房者的信心,否则,就看谁更能耐得住、等得了。很显然,今天的开发商,已经完全没有条件与购房者进行利益博弈了。

0 阅读:0

沛沛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