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前空翻!中国人形机器人大幅领先美国

我是空天龙传人 2025-02-27 06:26:49

戍天九思原创第877期

据2月24日《科技日报》报道,日前,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前空翻特技,展示出众擎机器人不仅行走优雅稳定,还兼具高速动态的能力。与后空翻相比,前空翻对机器人的动态平衡、瞬间加速和精准落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还看到,今年春晚表演中,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包括后空翻在内的高难度舞蹈动作。中国两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完成全球首次后空翻、前空翻这种高难动作,标志着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幅领先美国。中国领先集中体现在多个维度上:

中国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领先

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量达6618件,超越日本(6058件)和美国(685件),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优必选以763件有效专利数位列全球企业榜首,超过本田(478件)和索尼(312件)。美国波士顿动力、Agility Robotics等企业专利布局集中在运动控制领域,但总量不足中国的。

从专利技术分布看,中国专利覆盖本体结构(7949件)、驱动控制(4800件)、智能感知(4191件)三大领域,形成全栈式技术布局。而美国专利多聚焦于AI算法(如OpenAI的GPT模型)和传感器(如Meta的触觉传感技术),核心零部件专利较少。

中国核心技术突破与性能指标领先

一是轻量化设计与负载能力领先。荣耀发布的贡嘎一号整机重量仅25公斤,最大负载5.5公斤,全球最高负重比达0.22,是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相比之下,美国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重达89公斤,Digit机器人重65公斤,其负重比仅为0.1左右。中国通过碳纤维、钛合金等新材料和拓扑优化算法实现结构轻量化,兼顾了灵活性与功能性。

二是运动控制与自由度领先。中国优必选Walker X机器人拥有41个自由度,接近人类关节活动能力,且已实现双足行走、舞蹈等复杂动作。而特斯拉Optimus设计为28个自由度(不含手部),虽然手部自由度达11个,但量产版本仍处于测试阶段。此外,中国在伺服控制技术上实现突破,手指驱动结构精度达0.01毫米,支持高重复性动作。

三是人工智能与感知技术领先。中国将生成式AI与机器人结合,优必选Walker X已具备语义理解、自主决策能力,并在工业场景中完成多任务协调。美国OpenAI和英伟达虽在AI大模型领域领先,但其技术尚未完全融入机器人本体。例如,特斯拉Optimus依赖FSD自动驾驶系统,但语义交互能力仍弱于中国产品。特别是众擎和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全球首次完成前后空翻动作,说明其人工智能、感知技术和运动控制能力全球领先。

中国企业生态与商业化进程领先

中国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颠覆性技术”,并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2027年形成国际竞争力。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全球参与人形机器人制造的100家上市公司中,中国占比达56%,显示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上的领先地位。

目前,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在快速完善,涵盖了上游基础硬件、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应用场景等环节。中国还拥有全球45%的机器人集成商,这些企业专注于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机器人。

目前,中国已实现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70%国产化,而美国依赖全球供应链(如Optimus使用台湾产谐波减速器。中国在3D打印、数控加工等制造工艺上形成成本优势,江苏雷利的关节电机方案成本比日本同类产品低30%,优必选单台人形机器人成本比特斯拉Optimus低30%,宇树科技单台人形机器人成本比特斯拉Optimus低32%。

2025年被视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宇树G1售价9.9万元的首批订单迅速售罄,优必选Walker S1在比亚迪工厂实现效率翻倍,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规模化交付。而特斯拉Optimus量产仍处于初期阶段,单价目标高达2万美元。

总之,综合技术、专利、产业生态和政策四维度,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其轻量化设计、全栈技术专利、快速商业化能力显著领先美国。然而,美国在AI底层技术和资本整合上的优势仍不容忽视。未来竞争将聚焦于通用AI与机器人融合、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化、伦理标准制定三大领域,中国需持续强化基础研发与全球生态构建以巩固领先地位。

0 阅读:12
我是空天龙传人

我是空天龙传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