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祸,三条人命,一个“深情”男友,这究竟是意外,还是另有隐情?
4月1日,愚人节,网上却炸开了锅,不是因为玩笑,而是一场发生在安徽池州的SU7车祸。
三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女孩,为了梦想去考编制,却在高速上香消玉殒,让人唏嘘不已。
更让人揪心的是,遇难者男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聊天记录,本想营造一出“最后的告白”,却被网友扒了个底朝天,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先说说这起车祸,3月29日晚上,三个女孩开着一辆小米SU7在高速上飞驰,结果撞上了水泥护栏,车辆起火,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车祸发生后,遇难者家属第一时间质疑SU7车门锁死,导致女孩们无法逃生,被活活烧死。
小米方面也赶紧回应,说车内有开关可以打开车门。
但网友们并不买账,各种猜测和质疑铺天盖地而来。
就在舆论愈演愈烈的时候,遇难者男友站了出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女孩的视频,配上深情的文字,还晒出了两人的聊天记录。
本以为会感动一片,结果却适得其反。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聊天记录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首先,有人发现,这聊天记录里似乎少了点什么。
结合智驾提示的时间表来看,中间肯定有被删掉的信息。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撞车都发生了,他还发微信,正常人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打电话确认情况吗?
这一系列操作,让网友们直呼“看不懂”。
于是,各种猜测开始涌现,有人说,这男友根本没那么爱女孩,只是想借此炒作;还有人说,这男友是个“表演型人格”,一切都是演出来的;更有人脑洞大开,觉得这背后隐藏着一场“阴谋”。
说到这儿,咱们也得说说这智能驾驶。
当时,这辆SU7是开着智能驾驶模式的,期间系统多次提示驾驶员手握方向盘,还警告前方有障碍物。
但很明显,女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酿成惨剧。
这智能驾驶到底靠不靠谱?
这几年,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新功能层出不穷。
但说实话,这技术还不成熟,有时候会出现识别错误、反应迟钝等问题。
就像4月初,一位汽车安全专家就在微博上呼吁,车企要加强对智能驾驶系统安全性的测试和验证,特别是针对高速公路和夜间等复杂场景。
他觉得,现在智能驾驶技术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员,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这不,4月中旬,上海一位小米SU7车主在高架上开启智能驾驶模式后,车辆突然出现识别错误,差点撞上前面的车。
这事儿一出,更是让大家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捏了一把汗。
所以说,智能驾驶这玩意儿,只能当个辅助工具,千万别太依赖它。
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问题来了,这起车祸到底该谁负责?
首先,遇难者家属肯定是最伤心的,他们质疑小米SU7车门锁死,要求小米承担更多责任。
但是,小米方面表示,车内有开关可以打开车门。
这事儿,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次,这车辆归属也挺有意思。
这辆SU7是遇难者男友送的,但是车辆登记在他的名下。
这到底是男友送的,还是家属买的?
这事儿,遇难者母亲的说法也变来变去,让人摸不着头脑。
最后,咱们也得说说法律责任。
4月底,一位律师表示,如果事故是由于智能驾驶系统缺陷造成的,车企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如果驾驶员在使用智能驾驶系统时存在疏忽大意,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总之,这责任归属问题,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起车祸发生后,网上各种声音都有,有人猜测,有人质疑,甚至有人开始搞“阴谋论”。
比如,有人觉得遇难者家属和男友想推卸责任,向小米索赔;还有人觉得,遇难者男友在朋友圈发小米SU7智能驾驶功能的视频,就是想给自己洗白。
说实话,这舆论真是个可怕的东西,有时候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
所以,咱们还是得擦亮眼睛,保持理性,别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话说回来,这起车祸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5月初,汽车行业专家呼吁,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要谨慎,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忽视安全。
他们觉得,车企要加强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测试和验证,还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指导。
所以说,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能只追求“快”,更要追求“稳”。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开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系统,更不要疲劳驾驶、酒后驾驶。
毕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这起SU7车祸的真相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咱们还是耐心等待官方的调查结果吧。
愿逝者安息,也希望这场悲剧能给所有人带来警醒。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