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文章开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科学家们个人的信仰或观点并不能直接作为科学理论或哲学观点的证明或反驳。
爱因斯坦、杨振宁等科学家是否相信造物主,属于他们个人的信仰范畴,与物理或哲学的宇宙观没有直接关联。

"物理宇宙"指的是我们通过物理学方法和理论所认知和描述的宇宙,其中包括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
这是一个基于实证和推理的科学体系。
而"哲学宇宙"则是一个更广泛和抽象的概念,涉及我们对宇宙的本质、起源、目的和意义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哲学宇宙不仅仅考虑物理现象,还包括道德、价值、意识、自由意志等非物质层面的问题。
那么,是否可以说“哲学宇宙高于物理宇宙”呢?从某种程度上看,哲学确实提供了一种更全面和深入的宇宙观。

它不仅关注物理现象,还试图揭示宇宙背后更深层次的真理和意义。
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宇宙就胜过物理宇宙。哲学和物理学是相互补充的。
物理学帮助我们具体并实证地了解宇宙,而哲学则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加深这些认知的手段。
如同机器般的精密在物理宇宙中,宇宙遵循一系列物理定律在运行。
通过对物理定律的了解,我们能够对很多现象进行解释和观察,比如根据牛顿的普适引力定律,我们可以推测出行星运行的轨迹、速度以及时间等。
整个宇宙的运行仿佛遵循着精心设计的程序,各项参数都被精确调整到恰到好处的程度,稍有偏差,宇宙就无法如此有序地运转。

一位学者曾言:“宇宙被视为人类最杰出的导师,人类所洞悉的各种定律和公式皆早已存在,后来才被卓越的人才逐一发现,并启迪人们按规律行事,以更深刻地探求宇宙。”
这说明,宇宙已经经历的上百亿年的稳定运转,如同机器般精密无误,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推动着。
所以爱因斯坦才会称赞这些规律如同被完美设计的微小零件,暗示某个超越人类认知的全知全能存在。
当然这里的“全知全能的存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上帝,而只是个比喻。
在他看来,人类在广袤宇宙中微不足道,对于宇宙的了解不过如同灰尘般的微小,宇宙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没被发现。
杨振宁也对这一观点持有类似看法:这个稳定的世界结构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内在属性,任何规律的产生都不可能是偶然发生的。
爱因斯坦和杨振宁在这一观念上有着的共通之处,他们认为这个遵循规律的世界中,精确的公式和定理都不是无意产生的偶然事件,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因此他们才会觉得,在宇宙的背后也许有着“造物主”的存在。
那么宇宙究竟有多精密呢?举两个例子,一是光速。据爱因斯坦观察,光速在宇宙中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光速被视为真空中的一个恒定物理常数,而这一特性不受观察者或光源运动状态的影响。

换言之,无论光源和观察者是否相对运动,所测得的光速始终保持恒定。
如果微调了光速的值,将会影响描述电磁相互作用力强度的基本常数,从而导致精细结构常数的改变。这个基本常数的变化会影响恒星内部碳和氧的合成。
如果恒星无法产生碳和氧,那么整个宇宙中将没有碳基生物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将可能从没有出现过,也没有条件可以出现。
因此,光速的数值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恰好卡在了当前的数值上。
二是引力,引力也具有特殊的参数。若这些参数增大,宇宙秩序将被打破,可能会导致坍缩形成黑洞。
反之,若引力参数减小,恒星将无法形成,导致原始星云永远分散在宇宙空间中。
宇宙就是如此神奇,其物理定律中蕴含的参数数值仿佛是由上帝给定的一般精准无误。
即使是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和地球,也展现出许多的巧合。

地球具备孕育生命的能力,是因为恰好位于太阳系中的宜居带,拥有适宜的大气层既能让光线透过,又能抵御太阳风等高能粒子的侵袭。
同时,木星作为太阳系中规模质量最大的行星,也为地球挡住了无数潜在的小行星威胁。
在宇宙中,存在着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有些看起来仿佛经过精心设计般完美。
宇宙的运行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始终准确的精密计算机,面对如此精致的宇宙,难免令人开始怀疑是否存在某种全知全能的造物主。
二、“造物主”的真面目是什么其实早在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提出这一观点之前,包括玻尔、薛定谔和牛顿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家也经常提及上帝、造物者等概念。
然而,多数科学家口中所述的造物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神明。

因为有个最简单的悖论:如果假设宇宙由神创造,那么谁又创造了神呢?由此不断追问便会陷入无限循环之谜。
因此,我们能够理解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所提到的“造物者”指的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运行逻辑,即客观存在。
科学家们通过几千年的研究,只是揭示了一些本就存在的定理,如万有引力、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等,这些定律本质上一直存在于宇宙中,从未改变过。
当然,并非所有人对此持相同观点。一些持反对态度的研究者认为,宇宙并非经过精心安排,而是由于某种恰巧,宇宙的条件刚好适合人类生存。
除此之外,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宇宙可能是多重的,每个宇宙的规律都是随机的。
在数量众多的多重宇宙中总会存在某些宇宙条件恰好适合人类生存,而我们所处的宇宙正是其中一个。

多元宇宙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上述巧合,认为我们的宇宙只是平行宇宙中的一个,只是就目前看多元宇宙论还没有能很好的得到证实。
但随着量子领域的兴起,许多新兴理论也在不断被研究证实。
如今在量子力学领域,即使是最基本的夸克也有整整36种,不同夸克的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粒子产生。

因此,人们提出了十维超弦理论,即弦理论。
弦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于将一维的“能量弦线”作为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要素。这些弦线以二维时空中的振动形式存在,创造了我们所见到的各种粒子。
类似于吉他上的琴弦,仅凭一根琴弦,便能演奏出多样的音符。
不同弦线振动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基本粒子,因此弦理论要求我们接受一个多维宇宙的观念,即宇宙可能远不止我们熟知的四维时空,而是包括更多维度。
弦理论最大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直接推导爱因斯坦方程并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融合的能力。
弦在时空中进行复杂运动时需要满足特定条件,相当于物体只能在一维空间中直线运动。这可能意味着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只是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完全理解。
三、结语正是因为有太多问题无法解释,“造物主”存在的合理性也就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可。
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我们应该保持谦虚,不要轻易否定,因为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只有等到我们的认知更加完善时,再来探讨那些此前无法解释的问题。
但是否能将科学作为神学的最终归宿?科学又能否等同于神学?
对于这一问题,科学界众说纷纭,各持不同立场,由于缺乏确凿理论来证明是对还是错,因此难以达成共识。
宇宙充满着奥秘,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涉足更高维度的领域。也许真的有一天,我们会见识到“造物主”的存在。
但长期以来,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使一些人丧失了根本的信念,他们缺乏对正确文化的自信,容易受到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现象的诱惑。
在现今社会,有自称科学家的个别人士,公然鼓吹佛教可凌驾于科学之上。他们不仅坚信灵魂之说的真实性,还荒谬地提出客观世界徘徊于有形与无形边缘的理论。
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更大力度宣传顶尖科学家们的正确观点,消除一些歧义和曲解。这对于年轻一代正确的科学观念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杨振宁生平和思想中的中华文化与世界历史——基于教育伦理视角的探讨》.教育伦理研究;2023-09-30;
《和谐、统一与完美,物理学家的最高境界》.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