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地处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贫困地区,由于缺少完备的上下水系统,学校多年来一直使用传统旱厕。“每天上学前,我都会在家里上次厕所,一整天不怎么喝水,有尿就憋着,九点夜自习放学后再回家解决。”七年级的马民英说。
龙泉学校现状厕所与清华团队之前在其他贫困小学落地的生态厕所为了“给娃造个好厕所”,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凤凰网青春BANG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走进甘肃东乡龙泉学校,通过科技与设计力量与孩子们共建生态校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更在他们心里埋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种子,让阳光真正洒遍校园各个角落。
“阳光校厕”启动仪式涂鸦现场被旱厕围困的日子在七年级的马瑞花家里,种了许多植物,大丽花、核桃树、樱桃等,妈妈马霞说,夏天一到,满院子都是香味儿,她喜欢花,所以给女儿起名“瑞花”。瑞花也养成了与妈妈一样爱干净的习惯,每周末回家,自己都会整理好衣物,但对住校的她来说,上厕所成了日常最困难的事情。“味道太臭呛眼睛,又有很多小虫,下课总是排队,经常上课铃响了还轮不到。”
马霞给女儿瑞花整理头发目前,在龙泉学校有1300余人,厕所只有16个坑位,其中4个专供百名教职工使用。“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提供更多厕位。”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设计主任梁骥来到当地后的直观感受。
“每次排队的人都很着急,他们会用校服拉链撬门,或者直接上脚踹。”瑞花隔壁班的同学马冰说起男厕,“有时风大,在里面站着尿尿,还会顺着坑吹回到脸上来。”
坑位之外,也会延伸各种问题。据校长汪生术介绍,厕所存储空间有限,一学期要人工清理四次左右,每次要8车,一次就花费6000多,“清理费一年要两万多,这么大一笔开销,我是真着急啊。”
学生们课间娱乐平时,气味也会弥散周边,在学校后面100米远的小卖铺里,马祖哈回忆称,“每年夏天,味道都特别大,在店里都能闻到。”
由于厕所在宿舍楼外,学生们晚上想去厕所,只能叫醒室友搭伴,门卫处的闵成林在这儿工作了25年,“听见外面有声音,每晚我都要起来一两次,用手电照一照,看到孩子们进宿舍才安心。”
干净卫生的环境对青春期女生也格外重要,瑞花的英语老师韩高娟深有体会,经常有学生向她抱怨:“那么多人站边上看着你上厕所,都没什么隐私空间。”
学生们做课间操“我跟这里的孩子一样,从小到大在外面上厕所,如果太脏,也会一直憋到回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梁茹茹感同身受,“接触的这些天,我发现孩子们的卫生意识比较欠缺,这里的厕所又属于大规模集中式公共厕所,没有用肥需求,所以在粪便处理和人性化设计上更要重点关注。”
梁茹茹和孩子们聊天了解日常使用厕所情况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武洲在阳光校厕启动仪式上所说:“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每个人都有公平如厕的权利,厕所是人类不断追求提升生活品质的刚需,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
武洲代表清华团队致辞经过深入调研,设计师团队计划利用现有的边角空间增加厕位,参考校园厕所建设标准,调整男女生厕位数量比例,为男生配备独立的小便厕间,将校园有限的可用空间更多作为大便厕位,既缓解课间女生大量排队现状,又能解决师生课后、夜间如厕不便问题。
清华团队讨论方案在后端处理技术上,据梁骥介绍,将优先考虑使用免水冲生态旱厕技术,保障如厕体验,同时也能降低对水资源的依赖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便器选型上,打算采用免水冲小便器与粪尿分集蹲便器,将粪便尿液分开收集,尿液经静置腐熟作为优质有机肥高效资源化利用,粪便经微生物降解,实现极度减量从而减少清掏频率,降低维护成本。另外,他们还将根据环境地形重新组织照明、排风系统,尽量利用自然条件,减少能源消耗。
从“给娃造个好厕所”到“不为别人添麻烦”“我希望家离学校近一些,每天都能看到爸爸妈妈和妹妹。”在清华大学生态研究所组织的设计启蒙课上,瑞花分享了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在她的认知中,从来也没有想过去读大学,因为父母不愿让她出去,将来也不愿让她找工作。
瑞花在讲台上展示作品看到成型的校厕案例,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眼里闪着光亮。在科普原理的同时,梁骥也鼓励大家将自己心中的美好生活画出来,当被告知会选出几幅作品挂到新建的阳光校厕时,孩子们先是一阵惊喜,而后又有些羞涩。
设计启蒙课上,孩子们认真听讲“这是我画的农村度假的地方,我想让人们在城市忙碌生活后来到这里休闲放松。”
“这是我画的医院,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
“我画的是火箭。”
“这是智能厕所,按下按钮,就能自动解决所有问题。”
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期待。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硬件改造只是开始,“阳光校厕”更希望弥补孩子们缺失的健康意识与卫生习惯。
“我们不只是简单盖一间明亮卫生的厕所,更想让小朋友们通过参与厕所讨论、制作厕间装饰作品,形成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维护厕间环境,培养 ‘不为下一个如厕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举动也可以给他人生活带来改变。”梁骥表示,“构建新型厕所文化是终极设计目标。”
设计启蒙课上,梁骥分享生态厕所相关知识来到龙泉学校的第一天,武洲就跟全校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梦想:有一天,不再是那些不穿校服、上课迟到的同学被罚去扫厕所,而是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值日,自觉维护管理厕所,通过打扫厕所这件小事,从小养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品质。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厕所只是用来如厕,经常被贴上“肮脏”、“污秽”等标签,“实际上我们可以在厕所最为核心的功能基础上,连同边角料,将它延展成真正的生态小世界,例如增设一些文化展示区、将周边树林介入到厕所空间等,外观上甚至也能做些变化,这样既有乡土特色,又具备现代化质量,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种自然教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特聘专家唐勇说。
清华大学生态研究所团队到瑞花家实地调研“人们常说无设计不生活,在我看来,生活远比设计重要得多。这次让孩子们参与校厕共建,是为了在阳光校厕落地时,每个孩子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痕迹,当他们有更好的如厕体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远远大于对设计的向往时,可能从那一刻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就已经开始设计自己的美好生活了。” 武洲讲述对孩子们的愿景。
“我想走出大山,我要去上大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还有24亿人难以获得基本的环境卫生服务,如厕所或马桶,其中至少8.92亿人仍在露天排便,每天都有近千名儿童死于由水和环境卫生问题引起的可预防的腹泻疾病。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旱厕占比仍然高达46.2%,由此引发的系列卫生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
龙泉学校教室里望向窗外的孩子“厕所研究,不止于建筑设计、外观设计和技术选型等层面,还要从政策、模式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角度探索可能的创新路径,总结归纳以往经验,逐步构建出校园厕所革命进程中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作为社会支持网络重要一环,在推动公共问题解决方面具有强大的现代公益慈善力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翔君说。
“阳光校厕”启动现场,碧桂园集团品牌营销中心品牌管理部总经理郑岚与孩子们一起涂鸦2018年,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开展结对帮扶,出资1700万元援建龙泉学校,解决了孩子们就读和住宿难题;2019年,为保障学生运动安全,翻新改造操场,增设塑胶跑道;今年,伴随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旱厕问题日益尖锐,发起“阳光校厕”计划,实现校园建设升级,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此外,今年9月,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还在东乡开办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对东乡产业扶贫,让“三宝”蔓生别样创意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成员企业,碧桂园集团一直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益扶贫理念,自2018年起,更是将扶贫上升至主业高度,与全国9省14县开展结对帮扶,依托教育推进扶志、扶智、扶技,形成可复制、可造血、可持续的扶贫机制,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贫困。
来自外界的能量正集结成光,在这群孩子们身上,更在些这山沟大壑里酝酿发酵:
据门卫处的闵成林所说,最初援建教学楼和宿舍,孩子们的兴奋劲儿好多天都散不去;
上一次,翻修操场,一名爱打篮球的男生,一直摸着塑胶跑道,蹲在地上很久很久。
而这一次,从阳光校厕开始,马民英再也不用因为不想上厕所一整天不敢喝水,瑞花也有了不一样的梦想,分别前,她悄悄趴在设计师耳边:“我也想走出大山,去外面上大学,然后当一名画家,回来给同学们建一座更美、更好的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