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是一种提神醒脑、缓解压力特别好用的东西,在我国的开国领导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烟不离手,而其中烟瘾最大的莫过于毛主席。
根据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毛主席抽烟抽最凶的时候,一天要抽掉五六十根烟。
毛主席的烟瘾如此巨大,但是在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里,想要找到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毛主席对各种香烟都来者不拒,不管是旱烟、土烟,还是缴获来的香烟,即使是再差的香烟,他都愿意抽上两口。
毕竟,对于毛主席来说,实用才是最重要的,他抽烟的目的是为了提神,而不是口感。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所缓解。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北京香烟厂也开始为中央领导人们特供香烟,而其中一款烟令毛主席一抽就回味无穷,从此爱不释手,这就是代号“132号”的特供雪茄烟。
一、毛主席的抽烟史
众所周知,人民军队是从井冈山里走出来的,从此开启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而巧合的是,毛主席与香烟结缘,也是从上井冈山开始的。
在上井冈山之前,毛主席更加喜欢喝浓茶,他喝茶有个特殊的习惯,那就是连茶叶一块喝,有时觉得喝茶的提神效果不好,更会直接干嚼茶叶。
但是上井冈山之后,茶叶就成了稀缺品。在那时,工农红军的很多物资都依靠缴获。行军打仗,没有几个敌人会随军带不方便的茶叶,但是香烟既方便又好保存,反而成了非常常见的东西。
毛主席当时每天都为中国的未来之路殚精竭虑,压力非常大,没有茶叶提神令他非常痛苦。
于是,香烟成为了他唯一的选择,毛主席就此开启了他与香烟的旅程。
而这段旅程中,香烟帮助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论持久战》的创作。
自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内对于战争的看法一直有两种观点,那就是“速胜论”和“亡国论”。
“速胜论”认为,日本侵略中国,必然损害英美列强在华利益,以日本的实力是很难跟英美抗衡的,因此只要英美一介入,战争就能立刻获胜。
而“亡国论”则认为,日本的实力远远高于中国,吞并中国是早晚之事,与其牺牲巨大,还不如早早投降。
对于这两种看法,毛主席自然是极不认同,为了给全国抗战一个正确的思想指导,毛主席开始殚精竭虑地创作《论持久战》。
在《论持久战》的创作期间,毛主席废寝忘食地工作,最入神的时候,他更是不眠不休,连续奋战两天两夜。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香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毛主席的警卫员统计,当时毛主席每天至少要抽掉50根烟,而最多的时候更多高达60多根。
正是得益于香烟强大的提神功能,《论持久战》这本旷世大作才得以问世,中国人民对抗战形势的看法才得以转变。在这指导思想下,抗日战争的走势才最终得以逆转。
二、唯一一次停烟是为了一个人
毛主席对于香烟的依赖,我想已无需过多赘述,但是烟瘾这么大的毛主席却有过一次停烟的经历。
有这么一个人,他从不抽烟,毛主席在跟他开会时,为了表达诚意,竟然忍住几个小时没有抽烟,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毛主席为了实现国内和平,以弥天大勇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与蒋介石的会议,那一开就是数个小时,在此期间,毛主席始终没有点燃过一支烟。
在会后,就连蒋介石都钦佩地说:“我听闻毛泽东嗜烟如命,却能在会议上坚决不抽烟,足可见他的精神和决心不容小觑!”
三、爱不释手的雪茄烟
在早些年的时候,毛主席基本上没有抽过好烟,直到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给解放军送来了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也送来了源源不断的好烟。
当时国民党军队流行抽美国进口的“555”牌香烟,这种香烟味大劲足,正适合毛主席这种脑力消耗巨大的人。
因此,在解放战争期间,整个指挥部都是这股香烟的味道,由于朱总、彭总等都是老烟枪,指挥所经常是烟雾弥漫,烟味熏天。
这可苦了不抽烟的周总理,巨大的烟味令他头昏脑涨,经常需要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内的条件逐渐改善,也建起了我们自己的香烟工厂,毛主席也就渐渐地不再抽美国的“555”牌香烟,而是改成“熊猫牌”或者“中华牌”香烟。
在毛主席的办公桌上、卧室床头柜上、客厅茶几上以及警卫员的口袋里,经常放有好几盒这两个牌子的香烟,方便毛主席随时取用。
1965年,已经至古稀之年的毛主席由于多年烟瘾,咳嗽是越来越重,对于他来说,普通的香烟已经不能再抽了,否则只会令他的病情越来越重。
可是毛主席烟瘾又大,一时半会儿戒不掉,在李先念的推荐下,毛主席尝试了一款从未体验过的雪茄烟。
这款烟来自四川什邡烟厂,名叫“金坛雪茄”,在四川小有名气,当地的领导人都很爱抽,后来便逐渐流传开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先念品尝到了这种雪茄,他抽后不光觉得神清气爽,而且对喉咙也没有什么刺激。
李先念想到毛主席正在为抽烟的事情而苦恼,于是立刻给他带了一根。
果不其然,毛主席抽后也赞不绝口,于是经常派人去四川什邡烟厂买烟。
后来,由于四川离北京路途太过遥远,不管是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所欠缺,所以中央特地派人去四川“取经”。
然而,这种雪茄的制作工艺太过繁琐考究,北京过去的烟草师傅学了二十多天,愣是没有学会。
无奈之下,中央只好向四川什邡烟厂借人,最后是范国荣、黄炳福、姜跃荣三位顶尖的烟草师傅举家搬到了北京。
在三位师傅的耐心教导下,历时半年,北京香烟厂终于研制出了与“金坛雪茄”口感一模一样的雪茄,命名为“13号雪茄烟”。
然而,这款雪茄却没有得到毛主席的青睐。原来,这款雪茄的设计是一头粗,一头细,粗的那头点,细的那头抽。
有一次,毛主席在会见外宾时,由于注意力太过集中,点了细的那头,抽了粗的那头。
这样一来,毛主席怎么都抽不动,样子也非常不好看,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有了这次经历,北京香烟厂对“13号雪茄烟”进行了改进,改成了卷烟的外形,弄得粗细均匀,最终命名为“132号雪茄烟”。
就这样“132号雪茄烟”一直陪伴着毛主席到了生命最后的两年,由于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毛主席决定彻底戒烟。
随着毛主席戒烟,“132号雪茄烟”也渐渐减产。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同年年底,“132号雪茄烟”宣布停产。
“132号雪茄烟”就跟无数默默奉献的同志们一样,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默默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