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南下视察,问济南市委书记谷牧:“诸葛亮为什么姓诸葛?”

梦里相逢笑前程 2025-03-17 22:50:16

诸葛孔明,笑谈间强敌灰飞烟灭,被众人视为三国最杰出谋士,助刘备兴蜀,却英年早逝,理想未竟。这位常被神话的人物,祖籍实为山东临沂。1952年,毛主席乘火车南下视察,沿途欣赏山川田地之美景,火车缓缓行驶,最终将毛主席载至山东济南。济南市委书记谷牧闻讯随行要求后,迅速登车,陪同毛主席近距离审视山东民众生活的真实状况。

尽管表面上是上下级间的正式交流,但包厢内的气氛实则颇为和谐愉快。毛主席性格平易近人,面对严阵以待的谷牧,未多询民生政治,反而聊起了历史民俗话题。济南之所以得名济南,其缘由何在?诸葛亮祖籍何处?其祖先源自何地乃询问之核心。据史载,诸葛亮祖籍为琅琊阳都,此即为其家族起源之地。谷牧略显迟疑,但仍逐一准确回答了问题,直至最后一个,他真正犯了难,一时竟不知答案为何。诸葛亮之所以姓诸葛,是因为“诸葛”乃其家族姓氏,源于古代,世代相传。此问题实则询问其姓氏来源,答案即为其本姓为诸葛。诸葛姓氏来源多样,尚无定论,仅能通过古籍相互推论,探寻较可能的原因。在历史上,“葛”姓先于复姓“诸葛”出现,随后逐渐发展形成了后者。

“葛”姓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其由来通常认为与上古时期的部落或官职相关,历经历史变迁,逐渐传承并固定为现今的姓氏之一。“葛”乃古姓,据《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夏末有小国曰葛,与汤相邻而居。汤初征伐,自葛起始,历经十一战,终无敌于天下。葛国被视为“葛”姓的起源地。据《孟子》记载,此古国遗址位于现今河南省宁陵县北部约十五里处。历经千年,商朝历经兴衰,武王伐纣后,西周礼教逐渐兴起,至东周礼乐崩坏。即便如此,春秋时期,昔日小小的葛国依然屹立不倒。受周朝分封制影响,兴起“以国为氏”之制。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葛国国民亦依此制,渐以“葛”为姓,此乃“葛”姓最初起源。

礼制崩溃之际,人们不再安于狭小领地,国战频发。其中七国崛起,号战国七雄。昔日葛国之地,此时已归魏国所有。葛国已不复存在,转而变为葛乡,成为魏国宁陵君的领地。战争频发,或为权贵功名之途,却是平民百姓灭顶之灾。为求一线生机,人们携家带口逃离,奔向稍安之地。至战国葛乡时,众多“葛”姓族人已迁居他乡。诸葛亮一族的“葛”姓成员或许于此时迁徙至琅琊,即今山东临沂,并在此地安稳居住,延续至西汉时期。

“诸葛”一姓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其起源说法多样,但普遍认为是源自封地或官职名称,经世代传承,遂成固定姓氏沿用至今。关于“诸葛”姓氏的起源,广为认可的说法有三种。一种说法源自《世本》,该书为先秦史官档案汇编。其《氏姓篇》载:“有熊氏后裔为詹葛氏,后齐人误读詹葛为诸葛。”“语讹”源于方言差异,导致语言传达失误。据《世本》,“诸葛”原名“詹葛”,但因方言差异被误传为“诸葛”,并误打误撞地沿用了下来。该说法巧合过多,加之《世本》记载内容难以考证,致使其难以立足。

《世本》源自先秦官方,但宋时意外散失,原篇难觅。后世所见多掺入他书,且内容不严谨,致使其权威性大幅降低。《风俗通·姓氏》载,东汉应劭述,葛婴乃陈涉将军,立功却遭诛。汉文帝追封其孙为县侯,后代遂以葛为姓。葛婴,葛氏之后,随陈涉历经艰险,功勋卓著,然其命运多舛,终以功臣之身,惨遭诛杀,未能善终。汉文帝为感念葛婴的英勇与境遇,封其孙为诸县侯。葛氏族人以此为荣,遂将“诸”字加入姓氏,形成“诸葛”复姓。此说法虽看似有理,但与其它史料相悖。据《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及《汉书》记载,西汉封侯者名单中并无葛婴后代。

《风俗通》在记录两汉风俗物料上颇具价值与准确性,但北宋时部分篇章散失,尤其是阐明“诸葛”姓来源的《姓氏》篇不幸遗失。《吴书》载,源于三国,言其先祖葛氏,原居琅邪诸县,后迁阳都。阳都原有葛姓,时人称诸葛,遂以此为氏。葛氏族人初居琅琊诸县,后不明原因全族迁往阳都。尽管两县有别,但这支葛氏族群此时依旧位于琅琊地域之内。阳都原有葛姓一族,他们不愿与新来的葛氏共享姓氏和祖先。为避免冲突,新来的葛族人遂将原住地诸县之名加于姓氏前,改为“诸葛”,以示区别。

《吴书》由三国时吴国韦昭编纂,他曾任尚书郎、太史令等职,为吴国官方编修史书档案者,因此,《吴书》的权威性较为明确。三国时,多位诸葛氏于吴国为官,凭智慧与严谨家风在孙吴显赫。他们与编纂者韦昭同时代,相当于当代修史,故信息准确性应有所提升。故而,在关于“诸葛”姓起源的三种阐释中,第三种说法或许更为可靠。

琅琊诸葛氏历经五百年沧桑,见证家族兴衰起伏。其间荣耀与衰败交织,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展现了世族变迁的波澜壮阔。现今,说起“诸葛”复姓,人们多只联想到诸葛孔明。然而,琅琊诸葛氏自西汉便活跃于朝廷,且为琅琊望族,此荣耀持续近五百年之久。诸葛氏崛起的领军人物当属诸葛丰,自他始,诸葛家族便在朝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凭借世家底蕴,在历次改朝换代中顽强屹立。西汉时,诸葛氏中至少有诸葛丰、诸葛穉、诸葛礼三人官至秩俸两千石,这些高官的存在直接奠定了诸葛氏在琅琊地区的望族地位。三国时,诸葛氏显赫一时,魏蜀吴皆有高官,如孙吴诸葛瑾、恪父子,蜀汉亮、瞻父子,及曹魏诸葛诞。世人赞曰:“一门三显赫,共荣天下,盛族也。”

终有一日,繁华落尽,琅琊诸葛氏屹立世间五百余载,承载着历代族人的荣耀与自豪,以及诸葛孔明留下的不朽传奇与赫赫声名。南宋时,诸葛长明乃琅琊诸葛氏最后现于世人及朝堂者,亦标志其家族辉煌终结。自此,琅琊这一显赫望族逐渐湮没于历史洪流之中。琅琊诸葛氏能维系家族五百余载辉煌,原因诸多,而家风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秉持忠正廉洁,勤勉不懈,行事谨慎,亲身实践,心境淡泊平和,胸怀远大志向,矢志不渝。这些家风家训与诸葛孔明相仿,铭记国家忠诚与个人廉洁勤勉,结合远大精神与踏实实践,内外兼修,忠善品质赋予了琅琊诸葛氏长久生命力。

夏朝延续至今的姓氏,不仅诸葛氏显赫,其余亦曾辉煌。时间不仅带来消亡,更沉淀了崇高理想,映照出以史为鉴、自我审视的磅礴生命力。毛主席询问谷牧的问题,并非为活跃气氛,身为市委书记,他需深谙地方历史风俗与现状民生,方能采取最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管理。这欢乐气氛背后,蕴含着毛主席对青年的悉心教导与指正,意在查漏补缺,更体现了他对人民深沉而真挚的关爱之心。

《诸葛氏祖先源自诸县》张崇琛指出,诸葛一族的祖籍可追溯到诸县,此说保持了家族历史的原貌,用词严谨,逻辑清晰,准确传达了诸葛氏的起源。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