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不过是发动了一场“自杀式叛乱”,篡唐自立实际另有其人!

史魔南歌子 2021-11-20 15:24:29

说到曾经无比辉煌的大唐王朝从盛转衰,由治致乱,许多人都会想到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而唐玄宗李隆基和他心爱的杨贵妃,也都因此成为了这场大乱当中,为此葬送爱情的最大受害者。

熟知这段历史的朋友或者还会想到一味蒙蔽皇帝,奸险弄权的宰相李林甫,也与这场祸乱脱不了天大的干系。然则事实上早在第一奸相李林甫“乱政”,第一叛臣安禄山“乱国”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狂徒浪子打起了颠覆大唐王朝的疯狂主意。

辉煌的大唐王朝是具有古代华夏文明中集中爆发的,最为繁荣鼎盛的“贞观之治”、“总章之治”、“天授之治”、“神龙中兴”还有抵达巅峰的“开元盛世”。自唐高祖李渊开基,到太宗李世民圣文神武一统江山,后继者高宗、武皇、睿宗、玄宗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励精图治,唐朝的太平昌明远比前朝历代更为辉煌,后世诸朝也几乎无可与之媲美。

然则俗话却有云“高山峻峰之下必有巨大阴影。”唐朝的奸恶佞臣也是历朝历代最为传奇,难以比拟的。而断送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其罪魁祸首究竟是何人呢?历来倍受争议,众说纷纭,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有人说是大唐第一奸臣权相李林甫,将起初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推向了昏聩享乐的深渊。也有人说是唐玄宗大舅子杨国忠连同堂妹杨贵妃,将妹夫李隆基带进了纵欲亡国的沟壑。还有人说是唐明皇的干儿子安禄山,一味对老干爹李隆基阳奉阴违,蓄意谋反最终整垮了偌大一个大唐王朝。

而细读过《旧唐书》、《新唐书》的朋友们,必定能发现各种戏说、演义以及影视剧中几乎都隐去了一个巨大的真相,那就是“安史之乱”并非使大唐衰亡的直接诱因,甚至可以说安史之乱与安禄山不过是最后的替罪羔羊。

那么安史之乱应当更为切确地称作“天宝之乱”,在安禄山举兵之前,甚至在他还未得宠之前,也就是我们开始提到的,那时已经有这么一个狂徒浪子,心中尝以汉高祖自居,在短短数年间就无限接近权力的最巅峰,甚至三言两语便将掌权近二十年,被后世骂作“大唐第一奸臣”的李林甫给扳倒下去。

此人被后世之说严重低估,他就是继李林甫之后,唐玄宗跟前最为得宠的宰相杨国忠,他也并非后世之人印象中的那样,仅仅只是一个虚浮浪子,亡命赌徒的形象。杨国忠,原名叫作杨钊,河东蒲州人,也就是如今的山西运城永济市人,和三国关羽算是老乡。杨国忠的舅舅,就是武则天著名的男宠张易之,也是太平公主和唐中宗韦皇后共同的情夫。外甥杨国忠和舅舅一样,不学无术,但极能饮酒,人品低劣喜好赌博,在老家被乡里所鄙视。

后来突然有一天,杨国忠发愤要去从军,就跑到了四川蜀地做了屯粮的守卫,本来因为看守粮仓十分尽责,按例要升迁为军官的,却因为平时作风不正,被当时的益州长史张宽所嫌弃,认为他败坏了军风,就找茬鞭打了他一顿作为教训,并将他赶出了军营。杨国忠流落街头,生活越来越窘迫,却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蜀中大土豪鲜于仲通(鲜于是复姓)。

鲜于仲通经常拿出丰厚的资财接济杨国忠,后来杨国忠在蜀地找到了叔叔杨玄琰家,这个杨玄琰有四女一子,第四女就是著名的杨贵妃杨玉环,杨国忠实际就是杨贵妃的堂哥。他在玄琰家有了依靠之后,叔叔玄琰没多久竟然病死了,家中没有了年长的男丁,因此杨国忠便成为了叔叔家看家护院、照顾老小的大管家。当时的三堂妹杨玉瑶出落得貌美如花,与风流不羁、口齿伶俐、样貌俊朗的杨国忠年龄相仿,二人在无耻的欲望之下,居然发生了冤孽一生的不伦之恋。

杨玉瑶就是后来“淡扫蛾眉朝至尊”风华绝代的虢国夫人,那时的小妹杨玉环已被许配给了唐玄宗第八子寿王李瑁为妃。杨国忠见杨府家中无人,更加肆无忌惮,居然将叔叔的遗产全部据为己有,私下跑到成都赌博,一日之内就将所有家产全部输光了,他自知不能在蜀地滞留,就逃跑去了长安。居然又在军中混了一个扶风都尉之职,但依旧郁郁不得志。

后来,杨国忠又再一次跑回了蜀地投靠鲜于仲通,当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章仇也是复姓)与宰相李林甫不和,又得知唐玄宗强行纳娶的儿媳新宠杨贵妃堂哥正好是好友仲通的门客,就与仲通计议派杨国忠前往长安结交杨贵妃,以此来与李林甫抗衡。于是章仇与鲜于两位大佬交给了杨国忠价值百万的蜀地特产,让他进京打点,国忠从来也没有见过如此多的珍宝,一下子高兴得跳了起来。

没多久,杨国忠来到长安,为了巴结到杨玉环,他打听到他的其他三个堂妹都已住在长安,包括让他久久难以释怀的三妹杨玉瑶。于是,他就厚着脸皮找上门,将各种高档礼品一顿猛砸,很快两家冰释前嫌又成一家人。

那时杨玉瑶刚刚丧夫成了小寡妇,杨国忠一阵撩拨,加上物质上的加倍厚赠,两人居然旧情复燃打得火热起来。借着杨氏姐妹的关系,杨国忠终于见到了妹夫唐玄宗和小堂妹杨贵妃。

不想杨国忠发现了皇帝和他有一个同样的爱好,就是掷骰子赌博,唐时称之为“摴蒱博戏”,唐玄宗也发现这个比他年纪小几十岁的大舅子也确实是个好玩家,为了方便他进宫交流,立马将杨国忠升任为御林军金吾卫兵曹参军,后来唐玄宗又为让这样一个虚浮浪子带他出宫游玩,再给他加了一个官职叫作“闲厩判官”,就是宫中掌管御马的官员,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弼马温是一个意思。

当然杨国忠的恩主章仇兼琼也被他在皇帝面前一阵吹捧,升任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唐玄宗又让杨国忠一面在宫中做供奉,一面又到户部去做了主薄。没想到他“计算钩画,分铢不误”,唐玄宗大喜道:“没想到这个玩家居然还是个理财专家,好个度支郎才也!”于是又将他升迁为监察御史,经常帮助朝廷查查账,弹纠不法官员。

当时朝堂之上最可怕的官员就属历史上称之为“口蜜腹剑”的,大唐第一奸臣权相李林甫。杨国忠作为新进之秀,李林甫也不是没有关注过,当他得知这只不过是个小混混一般的人物,就认为“此微才不足以忌之”,便没有对他做出任何不利之举。后来杨国忠步步高升,进入中书省之后,和他一样权倾朝野,他才感到无比厌恶和悔恨不已,这是后话。

李林甫当时最大的敌人,却正好又是太子李亨,所以根本不会把杨国忠放在眼里。为了打压太子,使唐玄宗赶紧易储,李林甫拼了命地制造残酷的冤狱来排除异己。对于杨国忠,李林甫看在他和杨贵妃的关系上,也不忘拉拢了一把,收为己用。

杨国忠也看准了这个机会,投入到了李林甫门下,替林甫诬蔑和诛杀朝中亲太子的忠臣达百余族,甚至参与到了迫使太子和太子妃韦氏离婚,逼死太子妃兄韦坚的惨案当中去,这使得林甫非常器重他。

加上杨贵妃三个姐姐又得皇帝宠幸,同一天分别被封为了韩、虢、秦国三大贵夫人。风情万种的虢国夫人杨玉瑶更是除杨贵妃之外,深受唐玄宗溺爱,杨国忠则利用这层关系,对皇帝的好恶了如指掌,而皇帝交办的事务,杨国忠也能从杨玉瑶那探知其微,而做得使皇帝十分满意,以致于皇帝认为杨国忠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干材,于是破例提拔为户部度支员外郎,直接掌管到了朝廷和地方的财政,这样快的升迁速度,时间还不到一年,便使得李林甫对他开始表现出了厌恶。

那时已经是唐玄宗天宝七年,杨国忠开始得志,官阶虽不是很高,但却可以仗着得宠外戚的身份与李林甫并列同班为臣,仅凭如此他就敢在长安建起了连街的豪宅,奢华到了可以称得上是僭越违制的地步,这是李林甫都不敢这样做的。座座豪宅在当时长安人眼中都可以称得上是“小城邑”了。唐玄宗虽然知道这一切,却非常纵容他炫富。

后来杨国忠又向皇帝提议,将天下多余的财物全部集中到京城长安,收入天子禁藏,以备不时之需,以免地方上出现挥霍和浪费,皇帝认为这个建议非常之好,就让他全权经办此事。

当时大唐经历了开元盛世,物产极丰,财富极盛,天下滞积的财帛米粮多不胜数,杨国忠替皇帝统统都搜刮到了御用私库当中(后来明朝的万历皇帝也是这么做的)。到了第二年,皇帝带着百官来检查杨国忠的项目进度,结果发现皇家仓库当中,各类物质堆积如山,皇帝大喜过望,立马赐杨国忠朱紫官袍、御用金鱼佩饰,又兼任了太府卿,专门掌管皇家府库。

从此,杨国忠出入宫禁就像是穿梭于自家门庭一样随便。越来越飘的杨国忠终于动起了谋夺李林甫相位的念头了。当时仅次于宰相的御史中丞和京兆尹都是李林甫的党羽,杨国忠却只是在皇帝面前低头耳语了几句,皇帝立马将中丞和府尹罢黜流放,一点也不给李林甫面子,并且还让杨国忠同时接替御史中丞和京兆尹的官位。

这可把杨国忠给乐坏了,流着眼泪跪在皇帝面前请求皇帝赐予新名,皇帝不解,原来杨国忠当时还是叫杨钊,他竟哭道:“贱臣本名为钊,以图谶有卯金刀之意,大不敬也!伏望陛下赐臣全忠之名,以全贱臣忠君之心!”(卯金刀是“刘”字繁体的拆解,在汉魏晋时期代表着汉家刘氏为天子之意,后来历朝都以此为谶)皇帝一听,更是高兴不已,没想到这个杨钊还有这份心思,哪知却是包藏祸心,于是便金口一开说道:“爱卿忠君体国,就叫国忠吧!”

杨国忠这才成了名副其实的“杨国忠”,但他内心是相当不满意的,因为像他这样的虚浮之人居然也会去研究图谶之术,这不新奇吗?原来早年他就对此有过较深的涉猎,又有相师对他说过“心中人王可代唐”的谶言,经他自己一番业余琢磨,居然想到是把名字改成“全忠”就可以代唐而立,成为新的人中之王,传承天子之命。这个妄想也直接导致了他更有意去效仿汉高祖不务正业的作派,并多次往蜀地走动,因为汉高祖刘邦就是因入蜀而得天子气的。

当然这个所谓的“全忠”最后确实成功灭唐,不过那是一百五十年后,梁王朱温朱全忠或者是巧合之下应验了这个预言罢了。不过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不肯给杨钊赐名“国忠”呢?或者也是看破了其中的玄机,毕竟李隆基庙号为玄宗,谥号为明皇,是个经常和异能道士厮混在一起(八仙中的张果老就曾是他的好朋友),本性又非常聪明睿智的君王。

不过杨国忠也没有太介意这个了,只要是得了皇帝的赐名,他就更加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起来。就连边关名将哥舒翰这样的重臣都有意巴结这位朝廷新贵,与唐朝为相时间最长,近二十年之久的李林甫渐渐疏远。杨国忠也开始更加凶狠地排挤李林甫的党羽,林甫屡屡不能施救,对杨国忠一时无可奈何。

没过多久,唐玄宗突然对西南边陲的南诏小国(云南大理国的前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是南诏王派在长安做质子的阁罗凤世子私下逃归了南诏,皇帝大怒,认为南诏国必有不臣之心,于是决心发兵讨伐。

杨国忠立马举荐了他的老恩主,蜀地大土豪鲜于仲通为益州长史,率领八万精兵征讨“南蛮”,结果完全不懂打仗的仲通在泸南全军覆没。杨国忠为了遮掩败绩,居然对皇帝谎报了军情,硬说成是西南报捷,鲜于仲通战功赫赫。皇帝高兴坏了,就命杨国忠兼管益州事务,遥领剑南节度使、蜀郡都督府长史,并将鲜于仲通提拔到了长安做京兆尹。

杨国忠没想到皇帝会有这样的安排,为了挽回西南的败局,他又吩咐剑南节度使府召募天下武林高手,并命西南诸将领兵七万再次对南诏开战。结果大军渡过泸水,又被南诏兵诱敌深入,伏击之下全军覆没,主将当场阵亡。杨国忠得到战报,吓得屎尿齐流,但为了再一次隐瞒战况,他又以捷书上报。然而朝堂之上,群臣们谁不知道他杨国忠前后举兵两次,差不多动用了大唐二十万精兵南征,结果全部弃之死地,连个车马轮子都没有回来,大家只因慑于他的权势,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没多久,唐玄宗又让他兼任山南西道采访使。天宝十一年,阁罗凤做了南诏王,为雪长安之耻,他领兵侵入到蜀地。蜀人纷纷请求朝廷派杨国忠亲赴西南征讨南诏。而这时性情阴鸷、城府极深,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李林甫终于逮到机会,立马顺应人情,也向皇帝举荐杨国忠到蜀地用兵御敌。

皇帝倚重李林甫达二十年之久,虽然新宠杨国忠,然则这位老奸巨猾的权臣之言,还是相当有分量的。唐玄宗只好下诏任命杨国忠为平南大元帅,择日发兵南下。杨国忠心知这要是一去蜀中,凭自己的本事上阵杀敌,必死无疑。就吓得赶紧跑到皇帝面前泪如雨下,百般哀求留在京师,又坦白说自己不会打仗,这是皇帝知道的,如今被派到西南去,必定是李林甫要害死贱臣云云。

唐玄宗听了之后,一来欣赏他的无赖和坦荡,二来对他确实也心生怜悯,三来又不想让杨贵妃姐妹不开心,于是就对他说:“你放心前去,不会让你上战场的,你到成都做做样子,让群臣闭了嘴,让蜀中百姓看到朝廷的态度,没过几天我就找几个能打仗的换你回来就是,而且这样一来,你算是到了前线,有了战功了,我也好让你更晋升一级,李林甫那个宰相的位子就是你的了!”杨国忠这么一听,转悲为喜,立马谢恩动身南下。

杨国忠刚走一天,唐玄宗带着贵妃姐妹们前往华清池泡温泉,同时也下诏诸王大臣一同随驾,可没想到李林甫已是病重在身,还扶病前往,皇帝得知之后就觉得恶心起来,对左右说道:“这老家伙平日里最明了朕之心意,如今怎么却突然不识趣起来?”李林甫却让巫师前去对皇帝说:“相爷的病只要得见龙颜一面,就能好转!”唐玄宗顾念他为相近二十年,还是在意他昔日苦劳的,就想见他一面,可左右群臣都怕皇帝见了病人,被感染成疾,纷纷劝阻,实际都是准备着墙倒众人推了。

皇帝只好命李林甫冷冷地站于庭院之中,他却立于降圣阁的观景台之上,与他遥遥相望一番,并举着红巾向林甫招手。李林甫顿时觉得皇帝把他当儿戏一般,再也没有昔日的恩宠了,也只是命身边仆人替他跪拜谢恩,传话说自己病体违和,实在无法行礼了。唐玄宗就更不高兴,立马派人取出驿道当中最快的八百里快骑,前往追赶杨国忠召他回宫。

第二天,就把杨国忠给追了回来,国忠心中惴惴不安,也不知道是皇帝还是李林甫想要他的小命。等他见到了皇帝,皇帝对他说:“李林甫这老家伙快不行了,你去看看他吧!”杨国忠这才跑到相府,在病床前见到了李林甫,林甫见是杨国忠,开始大吃一惊,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溅了杨国忠满脸,接着立马镇定下来,对他说:“我快死了!你就要入朝为相了,我身后之事就全靠你了!”

杨国忠深知李林甫的奸诈,一面恶心脸上的污血,一面不敢应承他的话,当场吓得汗流满面。等到他走出相府,回到家中,叫人打水洗脸,没过多久,脸都还没洗干净,外间来报就说李林甫已经病死了,其实这明显是唐玄宗让杨国忠回来把李林甫一阵惊吓给气死的。

李林甫的丧事尚在举办,唐玄宗就晋升杨国忠为宰相,兼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崇贤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剑南节度使、山南西道采访使也一并兼任,又封卫国公,可谓权倾天下,位极人臣。杨国忠掌权之后,立马“穷擿林甫奸事,碎其家”将李林甫搞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李林甫活着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胡须很长的白面男子一直在威胁他。后来林甫认为是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的裴宽会危及到他的人身安全,于是将之逐杀。可没想到却是杨国忠,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取代了他的位置。而杨国忠就留着长髯胡须,面色白皙,相貌英俊,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杨国忠性情疏懒狂躁,只是口才相当了得,如今他成为了大唐权相,自公卿以下无不被他踩在了脚底下,没有一人不忌惮他的威势。杨国忠出入府邸,更是车骑满街,前簇后拥,连亲王车驾遇到了他都要趋走让道,和卑微的小官吏没什么两样,从架势上来看他比李林甫嚣张了百倍还不止。对于平日的政务,他连署名一个字都觉得多余,基本都是下属胥吏替他马虎完事,贪腐受贿更是恣意横行。

他和虢国夫人更是公开厮混,所建庭院豪宅比之前更加富丽堂皇,而且还时常将长安的贵戚们召集在家昼夜聚会,饮酒作乐毫无一点礼制和法度。他与杨玉瑶甚至一同骑着马入宫,在长安街道上公然谐谑,路人百姓见了无不骇然惊叹。

唐玄宗又喜欢私幸杨氏兄妹的豪宅,每次都要轮流在他们家中举行“家宴式”的欢乐派对。他们五家集体和皇帝出游骊山的情形更是无比壮观,杨国忠每次都会打着天子的旗号,一马当先,在前开路,并沿路不停撒钱以至十余里之远,让路上的百姓们热闹哄抢,号称“饯路”。又要在回来的路上再次撒钱,让百姓们跪拜谢恩,谓之“软脚”(这样阔绰使钱,百姓见了肯定两腿发软跪倒在地了)。

可唐玄宗见了十分开心,认为自己作为富有四海的大唐盛世天子,就应该看到这般天下太平的景象,于是又将杨国忠提升为三公之首的大司空,加封三百户食邑。而杨国忠府邸的大门都被络绎不绝的宾客们踩烂和推坏了不知多少次了。

杨国忠为朝廷选拔人才,居然也不在府衙进行,而是在私宅集选,并且还让三大国字号夫人垂帘观看,只要哪位夫人看中哪个俊俏的侯选官员,杨国忠问也不问立马加官任职。大唐朝廷的官员就是在这三个无知女人的嬉笑声中给选拔出来的。

虽然杨国忠扳倒了朝中李林甫的势力,然而在北方边境却有一位手握三镇节度使重兵的大将,使他不得不忌惮三分,此人就是著名的安禄山。安禄山父亲是安息人,母亲是波斯人,他来到中原之后,以国为姓,遂姓安氏,又因他的波斯原名为“亚力山大”,谐音正好为“安禄山”,于是就以此为名了。

安禄山身为三镇节帅,又拜了杨贵妃为干娘,是当时除杨国忠外盛宠至极,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可杨国忠见他是胡人,就有三分瞧不起,便想让他屈于己下,而安禄山早知国忠不过一混世小人,对他竟毫无敬畏,不肯屈就,甚至曾言道:“李相在时,对安某恩威并施,我不能猜透他的心机,对他十分惧怕,杨家小儿,狂妄无能之辈,若非看在贵妃干娘薄面之上,我理他作甚!”

杨国忠知道之后,气急败坏,屡屡向唐玄宗密告安禄山的狂悖和叛逆之言,皇帝只是笑说“胡儿无知,无妨无妨!”而安禄山早在高尚、严庄两位顶极汉人谋士(失意文人)的谋划和怂恿下,一直都在积蓄颠覆大唐的力量。只是安禄山还算是个直率的胡人,由于唐玄宗对他待遇实在太厚重了,他才对麾下说:“皇帝遇之厚,安某故隐忍至今,伺皇帝一旦驾崩,某必挥兵西向,一举夺尔大唐天下!”

可是杨国忠老是和他过不去,让他内心十分害怕,又很烦躁。后来杨国忠居然越过唐玄宗,直接在长安贬斥和捕杀安禄山的党羽。唐玄宗得知之后,责问杨国忠,国忠也相当急躁,对皇帝说:“陛下屡屡不信臣言,臣这是要激怒安某,同时清除掉他在长安布置的眼线和内应,臣料安某不日必反!”可皇帝却始终不信,并下诏抚慰安禄山。

杨国忠又得高人指示,改变了策略,对皇帝建言道:“陛下请以安禄山入朝为副相,授平章政事兼尚书右仆射,我大唐出将入相已有先例,这可是对人臣最高的荣宠,且安某手握三镇雄兵,即便陛下不疑,群臣与天下人之疑惑何解也?若召他辅政,三镇之兵亦可收也!”

皇帝一听,这话在理,立马拟诏,命特使前往宣旨。可偏偏这个特使早被安禄山所收买,居然一去不返,只是寄信回来说安禄山绝无反意。皇帝居然还没有警觉,还拿着特使书信给杨国忠看,并说:“禄山无二心,前诏朕自焚之矣!”这到底是自欺欺人,还是执迷不悟呢?

没多久,安禄山上书宣告杨国忠奸臣弄权,有不赦之大罪二十条,并表明自己将以“诛国忠,清君侧”之名举兵前来。唐玄宗得书,恼羞成怒,立马决定要御驾亲征,手刃这个忘恩负义的胡儿!后来听说叛军声势浩大,自己又年老体衰,一下子又心灰意冷,想让太子李亨监国,接着禅让皇位,自己做个甩锅太上皇去。

杨国忠听说之后,吓得失魂落魄,因为当年就是他跟着李林甫逼得太子离异失势,如果太子监国或直接即位,他一定会受到残酷的报复,于是他立马将这件事告诉了杨贵妃和三位贵夫人,并说:“我等死在旦夕!今东宫监国,当与娘子等命休矣!”杨贵妃立马以劝阻皇帝御驾亲征为名,以死相逼,要皇帝稳稳地坐在长安的龙椅上不要再有任何胡思乱想,唐玄宗拗不过杨贵妃,只好把之前所有的各种念头一起作罢。

杨国忠为了自保退路,又以剑南节度使的身份,将心腹之人派往蜀地进行布置。这时,唐玄宗已命老将哥舒翰领兵六十万驻守潼关,阻挡安禄山叛军。哪知杨国忠对哥舒翰十分不信任,认为他手握重兵,却死守不出,恐怕和安禄山正在达成一项不利于他的媾和,这个老家伙一定会像当年出卖李林甫一样出卖自己!于是就以督战为名,挟着皇帝的诏书强令哥舒翰出关与安禄山决战。

可安禄山兵锋正盛,而哥舒翰的兵马虽众,却都是东拼西凑的地方杂牌军,这个时候只宜凭险坚守,以待四方强援勤王,哪能与叛军精锐一决高下?可君命不可违,哥舒翰一战溃败,人被叛军所擒,无奈投降,潼关一丢,长安不保。唐玄宗问计于杨国忠,国忠答道:“臣虽作宰辅,亦为剑南节帅,陛下可随臣幸蜀,勿忧也!”皇帝认为这样确实没毛病,就命他准备好了立马移驾西蜀。

第二天凌晨,杨国忠带着皇帝出了宫中延秋门,群臣们都不知道,还陆陆续续前来上朝。只有杨国忠、高力士、陈玄礼、韦见素等重臣护卫着唐玄宗、杨贵妃姐妹、太子李亨以及诸王数百人出宫南走。

就连宫中其他妃嫔都没有带上,等到御驾过了渭河,杨国忠又命人将渡河的便桥拆毁。走到咸阳望贤驿的时候,皇帝肚子饿,队伍停了下来,当地老人给皇帝献上了麦饭。随驾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平日里已经看透了杨国忠的心机与阴谋,只是无法对皇帝明说,于是就想借此次在途中对其进行刺杀,可惜屡屡都未能得逞。

又过了一天,队伍走到了马嵬坡,御林军士卒们又疲惫又饥饿,可杨国忠还骑在马上拿着鞭子抽打他们,催促他们前行,以致于人人愤怒不已,扬言要杀国忠。陈玄礼害怕军中会起暴乱,就对士卒喊话道:“如今天下大乱,皇上都被迫要去蜀地避难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军士大叫道:“岂非国忠所致!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于是陈玄礼与众人皆言道:“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也!”

这时候,杨国忠正好和吐蕃国使臣相遇在驿门,军士见了又大呼道:“国忠与吐蕃谋反!”接着众军士一拥而上,将杨国忠围住,他还想策马突围,不料有人放箭射中了他的鼻梁,国忠从马上跌落下来,众人举刀齐上,将他剁为了肉泥,人人都争着抓他的碎肉分食,只有人头被陈玄礼割了去,挂在了旗竿上示众。

这时唐玄宗得到消息,十分惊惧,就问左右道:“杨国忠怎么会造反呢?”一旁陈玄礼答道:“这个就要问吐蕃使臣了!”可吐蕃使臣也被一并杀死了,众军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个个都杀红了眼,正准备冲进御帐对皇帝动手,结果御史大夫魏方阻挡他们,当场被杀,左相韦见素也被打成了重伤。

陈玄礼是少年时就一直跟随唐玄宗的心腹大将,他本意并不想伤害皇帝,于是就对将士们说道:“无论如何,我们是不能冒犯皇上的!奸臣已死,大家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必定让皇上满足大家!”

有人就提出要尽诛杨氏一族方肯罢休,也就是杨贵妃和她的三姐妹,结果一代尤物杨贵妃就这样被缢死在马嵬坡的梨花树下,而虢国夫人等杨氏姐妹也被乱兵掳杀。接着陈玄礼这才带着众将士向皇帝请罪,唐玄宗见事已至此,后面还要赶路去西蜀,为免被安禄山捉住,于是就叹息着说道:“这一切都是朕过分宠信杨家的过错,你们没有任何罪责,这是神明要你们维护朕和大唐社稷才这样做的,这也是朕的意思,就请安心吧!到了蜀地,一定另有封赏!”

御林军见皇帝发话,自己认了错,还替他们甩了锅,正所谓君无戏言,于是大家就信了,赶忙拉着皇帝一路飞奔前往蜀地。而杨国忠还有四个儿子,也全部被乱兵所杀,国忠的姬妾们和虢国夫人杨玉瑶则在被乱兵掳去受尽蹂躏之后,都挥刀抹了脖子。

当安禄山杀进长安,得知他渴慕已久的干娘杨贵妃早被缢死,居然嚎啕大哭,悲伤到昏厥数次,后来又拿到杨国忠那颗腐烂生蛆的头颅,仔细端详了一番,而后叹息道:“国忠!头来何迟耶?”

世人皆以为安禄山反唐,而其实杨国忠早有反唐自立之心,杨国忠一生离经叛道、玩世不恭,却在关键时刻处处会用心机,从起初做“度支郎”时就能做到“分铢不误”,这是一个整天吃喝玩乐小混混所为吗?从李林甫咽气的那一刻,就将“天下第一奸臣”的帽子对杨国忠拱手相让,还不能看出杨国忠的可怕吗?

只是李大管家还是看走了眼,人家杨国忠并不稀罕什么“奸臣冠军”,人家心中还坐着一个偌大的汉高祖帝王梦呢!所以《旧唐书》对他的评价是:“朝廷陷没,百僚系颈,妃主被戮,兵满天下,毒流四海,皆国忠之祸也!”一点没错!李林甫被他气死了,安禄山被他逼疯了,千错万错,最后还是唐玄宗不该认下这个大舅子的错!

2 阅读:4100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10

用户17xxx10

8
2021-11-23 19:45

瞎扯,怎么说都没法给劫匪说成小白兔。

独行客

独行客

4
2021-11-24 23:51

胡扯,区区一个杨国忠能使大唐倒下,首要责任还在唐玄宗。

用户10xxx32

用户10xxx32

4
2021-11-25 21:32

李林普坏是坏,能力还是很强,他不死安禄山哪敢反,

种菜养家 回复 12-14 14:47
李林甫的问题是他为打击政敌,扶大了安禄山与杨国忠,又没有安排能力能和自己相当的人接班,结果在自己下台后,这两个人和是大唐之患,不和也是大唐之患。

史魔南歌子 回复 11-27 10:17
真TM说到点子上了!李林甫是很牛的!阿禄山大一不忍反玄宗,二怕李林甫,后世说他奸,当时朝野都为他死后被国忠抄家喊冤!

史魔南歌子 回复 种菜养家 12-14 16:47
杨国忠就是个异数

攀登者

攀登者

4
2021-11-26 11:48

小说写得不错[得瑟]

砖家所说的垃圾人口

砖家所说的垃圾人口

4
2021-12-01 22:26

狗咬狗,一嘴毛,可惜苦了这片土地上的刁民哦,兴亡都得苦,造了什么孽哦![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呼风唤雨

呼风唤雨

3
2021-11-25 12:33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管杨国忠还是安禄山再或者其他什么人,还不都是唐玄宗提拔任用的,自己把政治玩砸了,史官就找个大臣甚至女人来替皇帝背锅。

季末&风… 回复 史魔南歌子 12-04 07:47
啧啧,还是这样?别人可以说,就你不可以说,也不看看自己弄的什么标题

史魔南歌子 回复 11-26 07:39
哈哈,是这样,主要他年纪太大,老年人心理应该理解,如果他像乾隆一样早舍得让位给肃宗,指不定就没有拉屎之乱了。

用户90xxx02

用户90xxx02

3
2021-12-15 21:30

胡说八道,小安子怎么都洗不白的

种菜养家

种菜养家

2
2021-12-14 14:49

杨国忠确实是安禄山反判并打进长安的罪魁祸首,诛其九族也不冤。而杨玉环,就吹枕头风提拨杨国忠一条罪责,勒死她应该是偏宜她了。

史魔南歌子 回复 12-14 18:54
杨国忠多次背着明皇安置亲信入蜀,这是什么行为?秦、虢、韩三夫人俱知其谋,杨玉环会一点都不知道?

烧腊蒋

烧腊蒋

1
2021-12-15 21:09

安惧怕李对杨不屑一顾,这让杨很生气,认为李林甫都让自己整跨了,更何况这安胖子!于是整安以及在京的手下!安本想唐明皇百年后起事,成功便会百分之百!不想被杨如此欺负,便忍不住了!可怜中原王朝从此一路衰败,变成现在的:月亮都是国外圆了!悲哀,悲惨,悲凉!

史魔南歌子 回复 12-16 07:49
禄山未必真反,一个胡人,主要是底下谋士洗脑,国忠也未必真浮浪,他做的很多事,其实匪夷所思。

莫厄

莫厄

2021-12-15 18:55

又臭又长,不知所云

史魔南歌子

史魔南歌子

南柯梦醒怕春归,一棹烟波尽,风吹唐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