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柳兴印。很多人查出肝囊肿、肾囊肿以后,每年复查时都发现囊肿一年比一年大,体积接近或者超过5厘米大小的囊肿,更容易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情况。建议大家在观察病情中,不要坐以待毙,只有尽早除掉了让囊肿长大的祸因,才能控制住病情。

从中医角度来说,肝囊肿肾囊肿年年长大的主要原因有2个。第一,肝郁气滞,血瘀痰凝。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当患者情志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就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一旦郁结,气行不畅就会导致血行瘀滞,津液的输布也会受到影响,聚而成痰。当瘀血与痰湿相互搏结,就容易在肝脏或肾脏部位形成囊肿。所以一定要及时改变患者气滞血瘀痰凝的状态,不然囊肿就会不断发展,逐年长大。

第二,脾肾亏虚,水湿内停。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功能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运化无力;肾主水,肾虚就不能正常蒸腾气化水液。所以脾肾亏损后,大量水湿停滞在体内,就会形成痰湿之邪。这些痰湿之邪在体内积聚,与瘀血相互交织,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囊肿,所以说脾肾亏虚越严重,囊肿就会越长越大。 而脾肾亏损的人常见于老年人、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的人群,这类人一旦长了囊肿,要及时补益脾肾亏损。

给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病例,这位患者52岁,查出了肝囊肿和肾囊肿,当时囊肿体积较小,没有重视。但近两年来,囊肿逐年增大,近期体检查出肝囊肿为4.5cm,肾囊肿为3.8cm,就诊时说自己平日里容易情绪烦躁,上腹部隐痛不适,腰酸,乏力,食欲不佳,大便溏稀。看患者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象脉象,辩证为肝郁气滞、脾肾亏虚、血瘀痰凝之证。所以在治疗上主要用到了柴胡、枳壳、白芍、香附,疏肝理气;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破血消癥;浙贝母、夏枯草,化痰散结。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上腹部隐痛、腰酸、乏力、食欲不佳、大便溏稀都消失了。复查囊肿,肝囊肿缩小2.5cm,肾囊肿缩小1.8cm。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好历害的2⃣️个.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