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R900RR火刃是本田旗下最具标志性的跑车之一。它拥有1000cc级别车型的动力,却兼具600cc级别车型的轻盈与操控性,是本田宗一郎最喜欢的,自学成才的工程师田道畑的杰作。
在田道畑的脑海中
CBR900RR火刃注定要在整流罩跑车领域占据长达10多年的主导地位,它只能诞生于一位 “不走寻常路” 设计师的天才头脑中:田道畑,他的想法超前,很难被归入他那些同事的死板模式中。他不是工程师,甚至没有大学学位,但他拥有其他人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东西:直觉。
传说中,把这项任务交付给他的正是本田宗一郎本人。宗一郎同样是自学成才的技术人员,并无亮眼学历。田道畑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后,马不停蹄投入工作。他接手了小熊阳一的初步设计——几年前,小熊阳一刚升任HRC负责人,他的设计是将直列四缸发动机 “嵌入” VFR750F双梁车架。对畑田道而言,规则 “简洁明了”:这辆摩托车重量不能超过190公斤,动力要胜过750cc的车型,操控性则需和600cc车型一样灵活。核心思路是:实现全方位掌控。提前透露一下:他必定会成功……
750cc?不如900cc……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夏天,第一辆原型车诞生了,当时它被命名为CBR 750RR。其初次亮相便收获了极为积极的反馈,这激励着田道畑和他的团队成员,在短短几个月内又打造出一款改良后的原型车。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未曾预料到的难题出现了:本田的产品序列里,已然存在两款750cc的VFR车型,分别是基础款与RC30版本。若是再推出第三款750cc车型,显然缺乏合理性。解决办法便是:在当时市售的750cc车型与众多1000cc车型之间,寻得一个平衡点。900cc这个数值恰到好处,这就如同大约20年前川崎推出Z1的策略,随后又推出了几乎同期的GPz 900 R 。
全新面貌
他们基本保留了摩托车的其他部分,将全部精力聚焦于全新且更大排量的发动机。团队维持原有的缸径,把冲程从48毫米拉长至58毫米,由此获得了893立方厘米的排量。排量增大的同时,对减轻重量的追求愈发迫切。畑田道反复强调,CBR不仅要具备1000cc车型的强劲动力,操控灵活性还得看齐600cc车型。技术人员首次借助早期CAD系统的先进技术,精准计算重量和重量分布,不放过任何一处可减重的细节。数月之后,全新的CBR 900RR便已准备就绪,即将惊艳亮相,面向全球展示风采。
在东京车展上首次亮相
1991年10月25日,CBR 900RR于东京车展初次登场,便收获巨大成功。赞誉纷至沓来,记者与观众都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其线条极具吸引力,不禁让人联想起小型的CBR 250和400 RR车型的线条,耐力赛风格的双圆形大灯备受青睐,公布的数据同样令人折服:转速达到10500转时,可输出125马力,扭矩为9公斤米,干重仅有185公斤。诚然,它并无“革命性”突破(发动机只是极为普通的直列四缸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倒立式前叉开始兴起的时期,它配备的还是普通的昭和液压前叉 ),但CBR,很快就被亲切地称作“火刃”,的确精准满足了市场需求。它并非动力最强,也不是速度最快,却无疑是最轻的,而且就如畑田道所构思的那般,它也是驾驶体验最有趣的。
发动机
采用前倾30度布局的直列四缸发动机,具备四冲程工作循环,运用轻合金散热器进行液冷。在10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可爆发出124马力的最大功率;于8500转/分钟时,能达到9公斤米的最大扭矩。离合器采用多片湿式设计,通过线控操作,搭配6档变速箱,内部齿轮始终保持啮合状态。
车辆结构
车架用上双梁挤压铝合金材质打造,并且发动机也参与到车辆结构组成中。前叉是昭和45毫米液压前叉,其预载弹簧拥有12个可调节位置,液压阻尼也能在7个位置进行调节;后悬挂采用矩形截面挤压铝合金摇臂,借助Pro-Link渐进式铰接系统,搭配昭和单减震器。前刹车配备双296毫米半浮动盘,搭配四活塞且直径各异的卡钳;后刹车则是220毫米固定盘,配双活塞浮动卡钳。轮毂为轻合金六辐式,尺寸分别是前轮3.50 - 16,后轮5.50 - 17 。整车干重185公斤。
外观与细节
从最初亮相起,CBR900RR火刃的线条就极具说服力。得益于对涂装的精心挑选,它洋溢着激进又充满活力的美感,整车比例协调,外形出众。在那个时期,它被视作“超前设计”的典范。尤其是它反常规地采用16英寸前轮,而非传统的17英寸,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操控的灵活性,还减轻了整体重量。无论是从正面还是背面观察,CBR900RR火刃都呈现出紧凑的姿态,所占空间不大。车尾部分,独特的四出二合一排气消音器格外引人注目。标志性的设计细节还有耐力赛风格的双大灯,以及整流罩顶部和底部用于减少入弯阻力的通风口。座椅安置在宽大的弯曲尾架之上,并且尾架处还设有带锁的实用储物空间。
仪表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位置是转速表,刻度上限达13000转,11000转起进入红色警示区域,转速表与冷却液温度计一同安装在聚氨酯泡沫支架上。速度表的刻度上限为300公里/小时,另有五个指示灯,它们都位于更靠左且位置稍靠后的地方。车把上的控制装置简约又实用,左侧电动开关整合了转向灯、喇叭、位置灯、远光灯和闪烁灯的指示功能;右侧则是双拉线油门控制。特别要提到的是刹车拉杆的设计,它配备了齿形调节轮,能精准调节拉杆与车手手指之间的距离,方便车手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让驾驶操控更为得心应手 。
CBR900RR火刃的进化历程
在长达12年多的发展历程中 ,火刃在诸多方面实现了重大改进,以下为您简要介绍
CBR900RR(SC 28):1992 - 1995年生产
1992年,CBR900RR火刃的首个版本震撼登场,其极具冲击力的涂装设计迅速抓住了众人的眼球。两年之后,这款摩托车迎来首次改款。重新设计的整流罩取消了两个“耐力赛”风格大灯,使整体外形更为简洁。发动机功率增加2马力,从125马力提升至127马力,缸头盖也从传统轻合金材质换成了镁合金。前叉同样经过重新设计,新增压缩液压阻尼,进一步优化了过弯性能。
CBR900RR(SC 33):1996 - 1999年生产
1996年,火刃步入全新发展阶段,SC 33版本应运而生,该版本致力于提升动力并减轻重量。发动机缸径增加1毫米,排量提升至918.5cc。同时更换了活塞、燃烧室、缸头管道、离合器、京滨化油器(尺寸变为38毫米),并采用更轻的不锈钢排气管。动力最初提升到128马力,到1998年达到130马力。此外,新的车架和加固的摇臂,搭配重新设计的座椅位置与无燃油泵油箱,使车辆重量大幅下降,干重从1996年的183公斤减至1998年的180公斤。外观方面,整流罩上的特色小孔被取消,前刹车也升级为310毫米刹车盘,制动能力得到加强。
CBR900RR(SC 44):2000 - 2002年生产
在市场历经八年的销售后,2000年,随着SC 44版本推出,CBR900RR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它成为首款配备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火刃,还采用17英寸前轮与43毫米倒立式前叉。全新设计的发动机排量达到929cc(缸径74毫米×冲程54毫米) ,功率接近150马力,实际可达149马力。新的车架将摇臂轴通过辅助板直接安装在底座上,再加上钛合金排气管,助力车辆减重,宣称干重为170公斤。
CBR900RR(SC 50):2002 - 2003年生产
作为最后一次改款,火刃SC 50进一步强化了自身性能。发动机缸径从74×54毫米增加到75×54毫米 ,排量提升至954cc。车架和摇臂更坚固且更轻便,脚踏板抬高并后移,优化了驾驶姿势。外观进行了彻底重新设计,让这款摩托车更具激进风格,足以与雅马哈R1和铃木GSX - R 1000等竞争对手的顶尖车型一较高下。值得注意的是,SC 50是畑田道退休前设计的最后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