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虽然德国人在开战之前就已经筹划了很长时间如何管理行政区,但是德国庞大的行政区却不是系统规划出来的,大部分还是靠不断的摸索,反复试验才决定下来的。结果各个行政区的行政管理形式有了很大的差别,但如果从总体而言,德国的行政区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合并区、民政长官管辖区、附属区、占领区和作战区。
合并区
合并区的意思顾名思义,即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与德国的关系非常密切的地区,这类地区或者以德国新行政区的形式,或者以原来存在的州行政区或省的增添部分为形式,由德国直接统治。这类行政区主要是德国之前统治过的地区或者德意志人聚居区。
在东方,这类合并区有:但泽—西普鲁士行政区、瓦尔塔兰行政区、并入西里西亚的卡托维茨专区、并入东普鲁士的但泽行政区、并入东普鲁士贡宾南专区的苏道恩专区、并入东普鲁士阿伦施泰因的佐尔道专区。在西部地区,这类地区有比利时的圣维特市、欧本市和马尔梅迪市,它们被并入了德国的莱茵省。
民政长官管辖区
民政长官管辖区相较于合并区会稍微有些不同,但是这只是一种过渡,之后还是要合并进入德国。这类地区包括有南斯拉夫的下斯蒂利亚和上卡尔尼奥拉、米埃斯塔尔和西兰乡地区,这些地区就是今天的斯洛文尼亚。在法国,希特勒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划入民政长官管辖区。另外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将比亚维斯托克地区也划入了民政长官管辖区,隶属于东普鲁士大区。
另外欧洲小国卢森堡也是直接被德国给吞并了,并成为了德国摩泽尔行政区的一部分。民政长官的任务是将当地进行彻底的德意志化,由于这些地区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德国人,他们说着德语,用着和德国一样的文化,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容易。
附属区
这类行政区在行政机构的建立上和德国几乎是一模一样,这类地区包括波兰的剩余地区,德国专员辖区下的乌克兰专员辖区和东方专员辖区,另外本来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也可以被认为是附属区的一部分,
附属区的地位非常特殊,它与德国的关系始终没有被明确表达过,它既不是德国的一部分,也不是大德国的一部分,它更不是殖民地或者占领区,他是维持大德国利益的一个特殊存在,是拱卫皇帝的士兵。
占领区
德国的占领区是并不适合合并进入德国,但是德国却对该地区拥有的经济和军事用途非常感兴趣而设立的地区,这类地区有很多,例如法国北部,比利时地区,希腊和南斯拉夫等被德国占领的地区。
事实上,德国在二战中对于占领区的政策是一直变化的,随着局势的改变而改变。本来德国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占领区是由当地军事长官管理,但是到了1944年7月份却突然派遣了一个文职人员去管理,另外挪威和丹麦由于位置特殊,因此很早就受到了德国民政部门的管理。
作战区
作战区在德国统治秩序下显得格格不入,它诞生的原因是意大利的崩溃。在1943年9月份意大利的崩溃给德国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地区——作战区,希特勒在1944年给墨索里尼的解释是:如果德国想要继续在意大利地区作战的话,他就不得不使德国的后方畅通无阻,阿尔卑斯山口地区必须受到德国的领导。
虽然德国在一开始没有吞并意大利北部地区的打算,但是在不久之后他们就改变了想法,亚得里亚沿海地区和阿尔卑斯山地区最终将在行政方面并入德国,另外在意大利南蒂罗尔地区,德国人也鼓励当地的德意志人加入德国,意大利语在这些地区被禁止使用,一切都要德意志化。
用户10xxx51
如果当时德国占领的土地分给农民和投降军人,你说会不会得到民意和有更多的人投降,好像这招有成功案例。
梓铭 回复 01-04 22:12
不会,欧洲民族主义思想严重,德语及德意志民族占比太低,不是欧洲主导民族,不要说占领区百姓,就是德国百姓长期处于战时经济下也会走向崩溃反抗道路,毕竟德国是社会主义思想较活跃地区,强人政治下德国还好,一但上台的元首是妥协派,那么德国就是升级版的大明,大明在经过洪武和永乐的扩张期后,转入内治,防守,高成本统治区会逐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