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延安: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时代抉择

关中拍客 2024-07-22 15:32:59

2024年6月27日,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以“我要去延安”为主题的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时代抉择展开幕。通过132件(组)文物,辅以珍贵的影像资料,展示了八十多年前爱国青年们在国家民族重要关头做出的历史抉择——

7月19日上午,冒着突如其来的大雨,我前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在七贤庄六号院参观了这个展览。这里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历史为背景,采用并列式平行线性叙事方式,分为四个主展厅和四个专项展厅,设置浮雕、全息投影、艺术场景、沉浸体验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军人奋起反抗,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莽莽神州,狂澜待挽;茫茫华夏,砥柱伊谁?在这个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擎团结抗战的伟大旗帜,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到延安去,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爱国青年的时代抉择。

1.延安灯塔 胜利指引

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残杀无辜平民,犯下滔天罪行。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广大爱国官兵和民众奋起抗击,冲破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作为抗战的先锋力量,爱国青年踊跃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要抗日,必须跟着共产党走!”1937年4月12日至17日,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300多人,代表青救会的20多万会员。

1938年5月,在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一文,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思想,科学论证中国抗战必须经过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的客观规律。

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日夜兼程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相继取得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重大胜利。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等成为抗日武装的中流砥柱。

2.红色桥梁 潮向延安

通过各地党组织、八路军驻各地办事机构、进步团体、社会名流、新闻媒体等,中国共产党引导、疏通、组织广大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活动,为抗日战争胜利争取到最活跃、最积极的有生力量。

西安地处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乃连接延安和外界的重要枢纽,也是广大爱国青年走向革命的起点。中共中央设立于西安七贤庄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成为连接延安和各个抗战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的红色桥梁,先后接待和输送两万多名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3.革命熔炉 铸魂育才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中共中央依然高度重视各类干部的培养,先后在延安和周边创办三十多所干部学校。在延安火热的革命熔炉里,广大爱国青年逐渐成长为具有坚定理想和革命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前往各条战线,做出卓越贡献。

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前后,结合中国青年的特点和青年运动的经验,毛泽东先后撰写《中国青年的任务》《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等文章,明确中国青年人的奋斗任务、奋斗方式和奋斗决心。

4.永久奋斗 赓续华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爱国青年们继续发扬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光辉传统。同时,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之中。

青年兴则国家强,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青年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呼唤新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