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麟,1984年生于天津,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写意人物工作室,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工笔人物工作室,获艺术学硕士学位;2011年至2017年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2022年就职于杭州国画院。
▲《独钓寒江雪》82.5x69cm
不可不“趣”文/ 马麟
我想所有人都憧憬着新的一天是快乐有趣的,尤其奔跑在快速发展的今天,重压之下对轻松闲趣的渴望可想而知。无论生活还是画画,我都喜欢在愉悦有趣的状态下进行,喜欢在过程中发现新奇、享受乐趣。在上班的路上看看蚂蚁搬家;面对宣纸时天马行空、心趣迸发。也可以说,我是带着不可不“趣”的偏执来探寻世界、深入艺术、阐释自我的。中国画是用已成的笔墨形态表现流动的生命,且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有趣。趣根植于生命力,是培育我艺术之花的生命源泉。
趣字由走和取两部分构成,除了乐趣、志趣等意思外,还有主动获取之意,古通“趋”、“取”,有取才有趣。趣也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当自我的境界提高时,才能对那一层次的趣味心领神会,所以各个事物的趣都不一样,每个人对同一事物感受的趣也不一样。对于中国画,我的出发点很简单,不喜欢给自己的艺术附加太多的包袱,一些历史性的或时下社会问题之类的题材在我的作品中很少出现,可能我不知所措,无法承载,只想给笔墨一个安静的氛围,一个快乐的世界,所以我的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数都是悠游自在,天真可爱的状态。
十几年的学艺生涯,一直都是以“趣”当先,但这并不与传统相矛盾,反而是取传统之趣来静化我的灵魂,滋养我的艺术。疲惫不堪或夜深人静之时,打开画册,见到粱楷的简趣、赵孟頫的文趣、倪瓒的雅趣、八大的寂趣、潘天寿的霸趣等等,每每会心一笑,这些趣味勾起了我的心趣,毛笔便有了跳跃的灵感与欲望。近年所创作的《时代意象系列》《意象国风系列》《水墨罗汉系列》等作品,都是自我之趣或延续或依赖着古人之趣的体现。纵览古今经典之作皆“趣”意盎然,从题材选择到表现手法上,都来“趣”自如。古画的题材运用上,既有壮丽河山、小桥流水之趣,又有把酒吟诗、闲庭漫步之趣,等等,各种自然美景、生活细节、内心所思一应俱全,画者悦目,观者开怀。宋苏汉臣《百子嬉春图》中,孩子们放风筝、舞狮、抚琴、爬树、观赏书卷等等,玩得不亦乐乎;南宋《晚荷郭索图页》中,一只硕大的河蟹霸道的压在荷梗上;八大的《秋华危花图》中,倾侧欲倒的巨石与纤弱却自在的玉簪花形成强烈对比。还有些所谓不登大雅之堂的场景频频亮相于古代经典之列,如赵孟頫《浴马图》长卷中,马拉大便的瞬间也被描述得淋漓尽致,可爱滑稽,趣味横生,毫无违和感。
笔墨手法的不同取向直接导致风格趣味的差异,如十八描阐释的十八种风趣,吴道子的柳叶描取飘逸优美之趣;李公麟铁线描取方硬刚健之趣;粱楷的简笔描取简练酣畅之趣。唐代大红大绿、绚烂缤纷之趣到宋代的墨分五色、淡雅朴素之趣都是墨趣之美的不同展现。画作中形态与空白的妙思更为成趣,如粱楷的《泼墨仙人图》中,眼睛鼻子嘴巴全挤一处,额头占了整个头部的三分之二,加上高耸的肩膀与迈着大步的短腿,与畅快简洁的大笔触形成呼应,整个形象着实憨态可掬、幽默拙趣。明朱见深《一团和气图》中,人物成球形;明陈洪绶的《布袋和尚像》中,将盘坐的和尚处理成一块石头的形状。八大更是可爱,用翻着白眼的鸟鱼,转述着内心的不满。
古今经典之作幅幅皆趣,日常生活视野所到之处,处处皆趣,只是习画之人是否懂得识趣,识自然之奇趣,识古今之妙趣,识自我之心趣。艺术之路漫长无际,吾辈须用心品趣。
作品欣赏▲《夜宴图》32x69cm
▲《我本楚狂人》40x58cm
▲《将进酒》58x40.5cm
▲《倚石听流泉》60x40cm
▲《忽逢桃花林》50x46cm
▲《花间一壶酒》50x46cm
▲《伴神悠》48x48cm
▲《腾王阁序》34.5x106.5cm
▲《观自在》34.5x73.5cm
▲《意象国风》之一 68.5x34cm
▲《意象国风》之二 68.5x34cm
▲《云水风度》33x30cm
▲《茶墨俱香》33x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