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歌坛天后远征:巅峰时携子远走,再婚生女终获幸福

何澄萱聊娱乐 2025-03-16 23:02:23

她曾是东方歌舞团最闪亮的新星,一首《蝴蝶泉边》让全国观众记住了那个嗓音清亮的天津姑娘。 1980年代,远征的名字与朱明瑛、苏小明等歌坛巨星并列,却在事业巅峰期突然带着儿子远赴异国。 如今三十余年过去,这位昔日的“民歌女王”在海外经历了怎样的浮沉? 两段婚姻、一双儿女的故事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坚韧与温情?

1960年生于天津的远征,自幼展露天籁之音。 父母顶着“重男轻女”的社会压力,坚持送她进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深造。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7年——17岁的少女背着二胡挤上开往北京的绿皮火车,却在东方歌舞团招生考试当天遭遇火车晚点。

当气喘吁吁的远征冲进考场时,评委们已收拾文件准备离场。 她拽住王昆的衣袖恳求:“老师,我从天津站了八小时过来......”这位以严厉著称的声乐大师破例给了机会,却听见女孩因紧张频频破音。 就在远征含泪鞠躬时,王昆突然拍案:“这姑娘的音域跨度,是个好苗子! ”

这个戏剧性的开端,开启了远征的传奇。 在东方歌舞团,她每天清晨五点吊嗓,将美声、民族、通俗唱法融会贯通。 1980年新星音乐会上,20岁的她以《蝴蝶泉边》技惊四座,高音如云雀穿云,低吟似清泉淌石,被媒体誉为“小王昆”。 此后《采蘑菇的小姑娘》《牧羊曲》等金曲接连问世,磁带上印着她明媚笑容的专辑,摆满了全国音像店的橱窗。

1985年的某个雨夜,远征抱着高烧的儿子冲进医院,身后跟着满身酒气的丈夫范向斌。 这对初中同学出身的夫妻,终究没逃过“女强男弱”的宿命——她在北京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丈夫在天津歌舞团做着普通乐手。

“你唱的这些老调子早过时了!” 某次争吵中,范向斌指着满墙奖杯怒吼。 随着流行音乐席卷大陆,远征坚守的民歌阵地日渐冷清。 更令她窒息的是流言蜚语:“范向斌吃软饭”“女明星迟早要换老公”。 尽管她主动减少演出陪伴家庭,丈夫仍在1987年递来离婚协议。

25岁的单亲妈妈抱着3岁儿子站在长安街上,手里攥着东方歌舞团的辞职信。 恩师王昆的劝告在耳边回响:“流行乐是昙花一现,民歌才是根基! ”但她清楚记得,上次商演时观众席空了一半。 1990年春天,远征带着全部积蓄——7万元人民币,踏上了飞往加拿大的航班。

在异国他乡的餐馆后厨,昔日的民歌天后围着油腻围裙洗碗。 为支付儿子每月200加元的哮喘药费,她同时打着三份工:中餐馆帮厨、洗衣房熨衣工、唐人街戏曲班代课老师。 转机出现在某个雪夜——

当地华人商会年终晚宴上,临时顶场的远征即兴清唱《茉莉花》。 当那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响彻大厅时,满座华裔富商集体红了眼眶。 此后三年,她带着儿子辗转温哥华、多伦多的华人社区,旗袍换了一套又一套,唱遍婚宴、满月酒、中秋晚会。

命运的第二次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1996年深冬,8岁儿子突发急性肺炎,医生暗示准备后事。 绝望的远征在教堂长跪整夜,晨光中却接到医院电话:“孩子退烧了! ”更令她意外的是,经常来听演出的华裔商人林振华,带着中药和营养品守在病房整整一周。

这个比她大12岁的福建商人,用三年时间捂热了远征的心。 他陪孩子踢足球,教男孩用闽南语喊“阿爸”,甚至悄悄联系天津的老中医为远征父母寄药。 1999年,39岁的远征穿着二手婚纱,在温哥华唐人街的关帝庙行了三拜礼。

婚后第十年,49岁的远征意外怀孕。 林振华连夜从国内请来妇产专家团队,自己化身“人形拐杖”贴身照料。 女儿降生那日,这个商场硬汉哭得像个孩子:“老婆,我们终于有完整的家了。 ”

如今64岁的远征,每周在自家花园教孙女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长子成为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教授,女儿正在学习声乐——随身听里存着妈妈当年的磁带。 每年清明,她都会带着混血儿女回天津扫墓,在父母墓前唱一段新学的教堂圣歌。

从镁光灯下的民歌天后到温哥华华人圈的“金嗓子阿嬷”,远征的微信签名始终是王昆送她的那句话:“真正的艺术,经得起漂洋过海”。 当《蝴蝶泉边》的旋律在异国响起,那些命运赐予的苦涩与回甘,都化作了眼角的细纹与笑容。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