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去年以来,抚仙湖,这个云南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位正在不断下降,甚至已经跌破最低水位线。
抚仙湖可不是一般的湖泊,它储存着全国9.16%的淡水资源,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它是我国为数不多还保持着一类水质的湖泊之一。

有网友在抚仙湖边拍摄的视频显示,原本波光粼粼的湖面,部分区域已经变成了裸露的滩涂。本来能行船的水域,现在都能徒步走过。
这个储存着云南省63.3%淡水资源的战略水库,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水位下降?
抚仙湖为何年年见底?在抚仙湖畔生活了30多年的老杨,最近常常站在湖边发呆。他指着远处裸露的湖底说:“以前这里水深得很,现在都能看见底了。”
这已经不是抚仙湖第一次“报警”了。从2019年开始,这个被称为“云南第一深水湖”的湖泊,就不断传出水位下降的消息。湖水一点点退去,露出了平时看不见的湖底。

让人惊讶的是抚仙湖的水位下降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数据显示,抚仙湖的正常水位是1721米。但从2019年至今,水位持续走低,已经跌破最低水位线。特别是今年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水位就下降了将近两米。
对很多人来说,两米的水位下降可能不算什么。但要知道,抚仙湖可不是一般的湖泊。它储存的水量占了全国湖泊淡水资源的近十分之一,相当于12个滇池的蓄水量。如此庞大的水体系统,水位下降两米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做个简单的计算。抚仙湖面积211平方公里,按照两米的水位下降计算,仅今年就损失了4亿多立方米的水量。这个数字相当于8万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一个如此巨大的湖泊系统,怎么会出现如此惊人的水量损失?

而且担忧的是,抚仙湖不像其他湖泊那样容易恢复。它的换水周期长达200年,这意味着一滴水进入抚仙湖,要等200年才能完全更新。相比之下,滇池的换水周期只需要3-4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抚仙湖的水位一旦下降,就很难快速回升。
有当地记者走访发现,湖水退去后,原本热闹的湖边渔村也变得冷清了。以前靠打渔为生的村民,不少都改行做起了其他生意。
从卫星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抚仙湖的变化。原本波光粼粼的湖面,现在部分区域已经变成了裸露的滩涂。湖岸线明显后退,露出了大片原本被水覆盖的湖床。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湖泊的景观,更威胁着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要知道,抚仙湖全云南省天然湖泊总容量的63.3%。如此重要的水资源库出现异常,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周边地区。
即使从历史记录来看,抚仙湖的水位波动并非个例,但近年来的持续下降态势,确实令人揪心。
抚仙湖"断供"之谜面对抚仙湖水位持续下降的现状,很多人都在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储存着全国近十分之一淡水资源的大湖逐年见底?
要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得先认识抚仙湖的一个“老朋友”——星云湖。这两个湖泊原本通过一条名叫玉带河的水道紧密相连。星云湖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抚仙湖,成为了后者重要的补给来源。

但这种相连的关系,在2007年被人为切断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要从星云湖的变化说起。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星云湖的水质逐渐变差,湖里还出现了大量蓝藻,水质一度降到了最差的劣五类。
问题是,星云湖的水还在不断流入抚仙湖,早晚要把抚仙湖也变成劣五类水源。2002年,抚仙湖就因为接纳了星云湖的污水,出现了严重的蓝藻爆发,水质从一类降到了二类。
这个教训太深刻了。为了保护抚仙湖的水质,当地政府在2007年12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实施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彻底切断两湖之间的联系。

这个决定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保护作用。抚仙湖的水质重新恢复到了一类,而且一直保持到现在。但是,这个看似明智的决定,也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事实上,星云湖的流域面积占抚仙湖的一半左右。断开连接后,相当于抚仙湖失去了一半的集水区域。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年云南持续干旱,降雨量明显减少。抚仙湖失去了星云湖的补给,又得不到足够的雨水补充,水位自然就会不断下降。

根据云南省水利厅的说法,只有当星云湖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水标准时,才能重新向抚仙湖补水。这个标准可不低,需要经过长期的治理和改善。然而现实很残酷,目前星云湖的水质仍然停留在五类,与一类水的标准之间还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工程决策,却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抚仙湖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局面:是保护水质还是维持水量?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和解决方案。到底该如何破解这个困局?

面对如此困境,玉溪市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行动。这场守护抚仙湖的行动,不仅关系到一湖碧水,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
首要任务就是治理星云湖的水质。玉溪市提出了“三治一改善”的方案,包括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染,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治理工业污染,意味着要关停或搬迁星云湖周边的污染企业。过去几年,当地已经关停了64家污染企业,搬迁了数百户农村居民。这些看似强硬的措施,都是为了让星云湖重现清澈。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同样不容忽视。当地政府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在星云湖周边的农田里,过去大水大肥的种植方式正在逐步改变,取而代之的是节水节肥的绿色耕作。
生活污染的治理则需要全民参与。当地建设了多个污水处理厂,铺设了数公里的污水管网。居民们也开始养成了环保的生活习惯,不再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不再让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湖中。

除了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也是重中之重。在湖边,工人们正在修建生态湿地。这些湿地就像天然的过滤器,可以净化流入湖中的水质。目前,已经建成了近千亩的湿地,发挥着净化水质的重要作用。
治理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星云湖的水质已经从劣五类提升到五类,虽然离一类水的标准还有距离,但这个进步已经让人看到了希望。专家预测,只要坚持治理,星云湖重新向抚仙湖补水的日子并非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抚仙湖自身的保护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政府加强了对周边开发项目的管控,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建设。湖区周边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在加紧实施,防止水土流失加剧湖水污染。

这些措施都表明,守护抚仙湖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的决心,需要企业的配合,也需要每个普通人的参与。只有各方携手同心,才能让这片清澈的湖水永续长存。
接下来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看到星云湖水质达标、重新补给抚仙湖的那一天。那时的抚仙湖,必将重现往日的波光潋滟。
参考信源:
澎湃新闻 2024-07-02 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位下降?官方:流域降雨量减少,星云湖水不再流入
中国资源自然报 2024-01-27 抚仙湖:留一湾碧水 还自然生态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