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王恩茂接替主持新疆全面工作,王震被调离新疆。在很多人看来,是上级对他另有重用吧。事实上,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
1949年,王震指挥1兵团进军新疆,对新疆的和平解放和后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担任西北局委员,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

在新疆工作的2年多时间,开展生产运动、剿灭土匪的同时,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在牧区改革上起了风波。
新疆有广阔的牧区,三分之一的县以畜牧业为主,但其他县的畜牧业占比也很重。牧区里,还残存着封建氏族之多,王公贵族、部落头目占有大量草场和牲畜,并享有种种特权。当减租反霸接受,全疆展开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的同时,牧区也进行改革。
在改革之前,王震派工作组进行一番社会调查。如果不对牧区问题解决,群众还是不能彻底翻身。有人提出土改可以,牲畜不动,他们带着畜群进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西北局致电新疆分局,应该集中进行土改,牧区暂时维持现状;中央也表明,暂时不动。面对上面的指示,下面还在执行牧区改革。上级为解决新疆分局在牧区工作中错误,因此免去他的分局第一书记,新军区政委等职,但依然是分局常委、军区副司令代理司令。作为副手的王恩茂担任分局第一书记兼新疆军区政委、新疆财委主任。

在1979年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平反,不过都是后话了。
离开新疆后,没有被立即安排工作,因为身体有恙,让去苏联治疗。为此,中央首长接见他,谈到了新疆的问题。上级说:领导者应该站在矛盾之上,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你的性格不适宜在环境复杂矛盾多的地方工作,不在矛盾之上,看在矛盾之中,自己很被动。

同时也说到,就新疆范围里讲,也许可能同时改革。但只看到新疆,没有看到全局,全局就是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少,新疆突破中央的部署,势必会影响周围省份,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都有牧区,这样一来是的中央被动,无法应付。通过上级的谈话,让他在思想上通了,也有了一个新高度。
谈话后,他要求分配工作给自己,最终调他去主持铁道兵工作。铁道兵主要负责铁路建设,王震过去在南泥湾开垦搞大生产,解放后在新疆搞得轰轰烈烈。对于艰苦奋斗的精神,王震身上一直具备,也是一面旗帜。让他负责,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1954年,他担任铁道部司令兼政委。1956年调任新成立的农垦部部长,继续负责农业生产,这些农垦区都在新疆、海南、黑龙江等地。从此以后,脱下军装,负责全国军垦农场和地方经营的国营农场。这让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为解决新中国粮食等农作物紧缺做出很大贡献。
在农垦部部长的位置上工作10年。七八十年代,担任国务院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