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2023年夏季大反攻失败过后,俄乌战场的第一阶段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乌克兰之后不太可能进一步扭转战局,俄罗斯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乌军后撤】
但乌克兰战败并不意味着这场战争的结束,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宣布将往乌克兰派驻2000法军,这是北约和西方国家下场参战的第一步,俄乌战争将迎来新一轮规模升级。
俄乌形势正在恶化随着西方国家下场,俄乌战争之后的交战模式和外部环境会出现相当大的变化,相比于乌克兰,北约国家的军事协同程度和现代化水平都更高,敌人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增强可能会给俄罗斯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乌军】
目前俄罗斯的国土防空系统就被证明存在相当大的漏洞,乌克兰已经利用西方提供的风暴阴影等防区外打击武器多次摧毁俄军的高价值目标,而俄罗斯防空系统并未作出有效的拦截。
而且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俄罗斯防空军还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指挥混乱问题,此前多架A-50U预警机在俄罗斯领空被击落就是明证。
其实第一架A-50U被击落后,俄空天军就后撤了预警机的活动范围,没想到居然遭到了俄军自己防空系统的打击。
【A-50预警机】
如果这里面不是有人在蓄意破坏,那只能说俄军的空地敌我识别已经混乱到一个让人发指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打击手段丰富且先进得多的北约军队,俄罗斯遭受的损失必然会进一步增加。而且目前俄罗斯在战场上取得的快速突破,跟空天军的作战模式转变有着很大关系。
在阿夫迪夫卡的战斗中,俄军之所以可以这么快攻下这座军事重镇,就是因为空天军大量动用了经过简易制导改造的FAB航空炸弹,摧毁了乌军在城市里布置的防御体系。
【俄空天军经过简易制导改造的FAB航空炸弹】
但空天军对地打击的前提是拥有战场制空权,一旦北约国家参战,俄罗斯还能不能夺取空中优势还是一个未知数。
目前俄罗斯主要的空优作战任务还是交给空天军的四代半战机,比如苏35S和苏30SM。苏57虽然已经服役,但数量实在太少根本不可能在战场上起到实际的作用。
【苏35战机】
而北约哪怕是在美军不参战的情况下,百来架F-35还是攒得出来的,而且还有性能相当不错的欧洲双风以及鹰狮这些先进四代半战机,苏35S和苏30SM未必就能在空优作战中获得优势。
欧洲战机本身的机体性能就不逊于俄制战机,雷达和空空武器还要更胜一筹,俄军想要继续掌握制空权将会非常艰难。
所以北约下场参战,俄罗斯不是没有战败的可能,而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俄罗斯倒下毫无疑问是我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丹麦F-35】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中国应该做出哪些准备呢?中国又应该如何抵抗西方国家的鱼死网破,在大变局中继续推进多极化和反霸权进程。
中国的准备俄罗斯战败意味着中国将失去牵制西方主要力量的一个有力伙伴,且中国的能源供应将出现巨大风险。
【俄军】
所以中国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俄罗斯出现分裂的情况下,掌握其能源产区,至少也要和控制这一地区的势力达成合作关系。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只要中国的能源供应有所保证,凭借着世界上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中国就无惧西方乌合之众的威胁,现今中俄搞合作无上限其实也是这个考虑。
第二件事就是做好军事对抗的准备,俄罗斯一旦被西方拿下,西方军事力量的下一个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中国,在经济和其它领域无法和中国对抗的情况下,西方一定会将武力掠夺作为最后的选项。
【西方频繁兵推与中国的未来战争】
中国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打到底,打到推翻整个西方世界和现行世界格局才行,没有任何退路。
第三件事就是中国要巩固反霸权阵营,在国际上寻找更多的伙伴对抗西方,俄罗斯如果倒下了,中国就必须和伊朗这些同样有着反霸权意愿的国家巩固关系。
并且吸取俄罗斯的教训,给予其足够的援助和支持,确保伊朗不会被西方打倒。
【伊朗革命卫队】
反霸权斗争的时间越长,西方世界的消耗就越大,越往后越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到反霸权的斗争中来。
第四件事就是要转换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做好和西方完全断绝经贸联系的准备,这也是中国的撒手锏,目前很多西方国家都已经去工业化。
一旦失去了中国工业制造能力的支持,这些国家的经济很快就会出现崩盘,中国将在对抗中获得更大优势,并迫使西方一些国家倒向中国。
不过总的来说俄罗斯目前战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国就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失去这样一个重要的反霸权盟友。
【俄军】
即便是俄罗斯在战场上陷入颓势,中国会立即给予俄罗斯必要的援助,帮助其在战场上坚持下去。有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多次表态自己在俄乌冲突上的中立立场,不太可能出尔反尔。
但一旦北约下场,俄乌战争的性质会发生巨大转变,中国在一场规模空前的欧战中必然会发挥自身的超强工业制造能力,帮助俄罗斯提高军事实力。
在反霸权道路上,中俄两强缺一不可,也只有中俄才可能真正实现去霸权和多极化目标。
资料来源:
【1】新闻背景:乌克兰局势发展时间线.新华网 [引用日期2022-02-23]
【2】俄联邦委员会批准普京在境外动用武装力量.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