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一女红军去世,刘少奇女儿参加葬礼:她也是我妈妈

老章聊历史 2025-03-30 14:22:51

2013年2月25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笼罩在早春的寒意中。一位老人久久伫立在墓碑前,泪水无声地划过脸颊。“谢妈妈,我来看你来了。”

2013年2月14日,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三十位女红军之一谢飞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而伫立灵前的老人,正是刘少奇之女刘爱琴。

在这场跨越世纪的告别中,一段革命家庭的特殊亲情,如同老胶片般徐徐展开。

苦难出身,坚定信念闹革命

谢飞,原名谢琼香,1913年2月3日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湖山区茶园村一个贫苦家庭。因家境贫寒,她从小放牛割草。但是她聪慧好学,爱憎分明,而且胆识过人。

1927年,她在上中学时接受革命思想熏陶。当时她三哥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哥哥的影响下,谢飞在家乡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斗争。

1927年2月,谢飞加入了共青团,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当选为湖山区委妇委主任,举办妇女平民学校。她还动员华侨捐款,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武器弹药。

1928年,谢飞被派往香港从事革命活动,掩护省委机关,保护负责同志的安全。后来,她一人远渡重洋到了新加坡做掩护工作。

谢飞离家后,家里遭到当地反动势力的陷害,全家十几口人被杀害,房屋也被焚烧掉。解放后,她的两位哥哥和一位嫂子被追认为烈士。

1932年秋,谢飞回到祖国,在福州从事机要工作。那时,她总是预备一壶温开水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把保密文件放进温水湿一下,吞到肚子里。

谢飞

万里长征,宁为玉碎跟党走

1934年夏天,谢飞秘密来到瑞金,在中央苏区从事机要工作。10月,谢飞紧随8万红军将士转移,开始了万里长征。

她和战友们一路行军,宣传党的政策。一边为部队筹粮筹款,还要照顾伤病员和老同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和代价。

1935年5月,发着高烧的谢飞,拄着拐杖紧跟队伍一步步前线。快到泸定桥时,大雨如注,队伍行走艰难。有人担心谢飞撑不住,建议将她寄在老乡家里。这意味着失去部队和战友。

倔强的谢飞坚决不同意,只要还有一口气,她都不会脱离队伍。就这样,一位弱女子以惊人的毅力追赶着队伍。

剧照

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翻越雪山之前,谢飞和战友们在村里买了红辣椒和生姜。她将上级发的羊毛和棉花缝在两件单衣之间。她就是靠着这件“羊毛衣”,翻越了5座雪山。

进入草地,时而大风,时而大雨,时而冰雹。谢飞顶着脸盆,在风雨中前行,经过7天7夜的艰苦跋涉,终于走出了茫茫草地。

长征路上,粮食异常紧张。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当地藏民跑了,粮食、牲口也都不见了。谢飞无意中看到牲口圈的粪堆上有一小堆东西,仔细看,原来是麦粒,而且数量不少。

谢飞和几位女同志,也顾不得牛粪的臭气,扒开牛粪堆,仔细寻找牲口吃过没消化的粮食。没过多久,她们居然拣了有两三斤。

那时,曾经沾满牛粪的麦粒比什么都金贵。

革命伴侣,精心照顾刘爱琴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对于红军将士的婚姻大事,大姐们热心牵线。谢飞经邓颖超牵线,嫁给了刘少奇。

1938年6月,刘爱琴从武汉来到延安,当时她才11岁。她的亲生母亲何宝珍,1934年秋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当父亲刘少奇告诉她,谢飞是她妈妈时,她好久没有听到“妈妈”这个词了。刘爱琴在武汉出生,从小就被送给人家代养,生活很苦。

刘爱琴小的时候,身体不好,谢飞精心照顾她。直到现在,刘爱琴还记得谢妈妈给她缝制的那件漂亮衬衣。

刘爱琴

谢飞手巧,给刘爱琴缝了一件白色的衬衣,一条蓝色的背带工装裤子,非常漂亮。

刘爱琴很高兴,因为这是头一次穿上亲人做的衣服。

瓦窑堡会议后,谢飞跟随刘少奇来到华北,加强北方局的领导。白区环境险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刘少奇公开身份是“周教授”,谢飞是“周太太”。丈夫经常工作到深夜,每当他累了,谢飞送上一杯新茶。

后来,谢飞随刘少奇回到延安,进入延安的马列学院学习。

奋战在抗日最前线

1940年,谢飞受上级组织的重托,需要过江到皖南给项英送信。因为日伪封锁交通,谢飞过不了江,从此与刘少奇中断了联系。

1942年,谢飞被派往浙东,任余上县委书记。

谢飞把延安精神带到浙东。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开办培训班,自己准备教材和教案

她走街串巷,悉心指导工作。她果断指挥作战,被大家称为“谢团长”。

有一次,绍兴顽军一个大队,妄图消灭余上大队。谢飞带领大队200多人,设下一个“口袋”,把敌人给包围起来。

这一仗,俘虏30人,毙伤100多人,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40余支。

余上大队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发展到600多人。

谢飞

希望家乡更美丽

1949年5月,谢飞调任到一所大学当了主任。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1953年,她考入人大法律系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被任命为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

上世纪60年代,谢飞受到陷害,在秦城监狱关了5年。

刘爱琴曾经问过谢妈妈:“在监狱那5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谢飞说道:“我在里面不怕他们,我没有错,你爸也没有错。”

谢飞

当时有人要从她口中挖出材料,然而谢飞坚持实事求是,展示了她坚贞不屈,宁折不弯的高风亮节。

作为海南的女儿,她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发展,时常为海南的发展出力。在一次采访中,她对着镜头大声说:“我是海南人,我爱海南!希望家乡更加美丽。”

谢飞85年的革命生涯,从琼岛少年到海外地下工作者,从长征红军到马列学院学员,从地委到教育家,无论斗争多么艰难,路途多么坎坷,她从不动摇,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

0 阅读:0
老章聊历史

老章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