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几年开始,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不少4S店都出现了问题,最近数据出来了,去年超4400家4S店出现了退网的现象,面对着4S店的未来到底在何方?
一、去年超4400家4S店退网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其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为32878家,相比上一年减少2.7%,近四年来首次出现缩量情况。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4S网络虽整体收缩,但内部却是此消彼长,收缩集中体现在非新能源品牌上,新能源品牌的网络仍保持增长。
与上一年相比,2024年,自主品牌4S网络继续扩张,总量达21144家,同比增长1.7%。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网络规模则出现了下滑,其中合资品牌总量为7744家,同比减少13.5%;豪华品牌为3990家,同比减少1.4%。
根据《报告》,2024年汽车4S网络新增3518家,其中新能源汽车品牌约占57%。分品牌来看,2024年新增网络中,自主品牌贡献了绝大多数份额,达到92%,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分别为3%和5%。
不过,在2024年退网的4419家4S店中,自主品牌也占据了较大份额,约占65%,合资品牌约29%,豪华品牌约6%。
二、4S店的未来到底在何方?
去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超过4400家4S店退网,这一数字不仅令人震惊,也引发了业界对于4S店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4S店到底该向何处去?
首先,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传统的4S店模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仅去年就有超过4400家4S店选择退网,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揭示了传统销售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局限性。实际上,这一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汽车行业转型期的必然结果。传统4S店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然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信息透明度的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这种以“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反馈”为核心的传统经营模式逐渐显现出其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一面。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下,消费者对于购车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4S店由于运营成本高昂、服务流程繁琐等因素,在满足这些新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水土不服成为必然事件。
其次,对于当前的汽车市场来说,新能源汽车企业特别是新势力企业,更加倾向于直营模式。特斯拉通过线上销售平台和线下体验门店销售车辆,颠覆了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并带来了两个竞争优势:通过核心商圈的门店快速触达核心消费群体,并形成品牌效应;线上获得用户数据更快、更丰富。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企也纷纷效仿,通过建立体验中心、优化直营店选址等方式,加强了直营模式的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相比之下,以代理为主的传统4S店模式在新能源汽车销售中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保养、维修需求较少,对长期依赖保养维修业务盈利的4S店来说价值不高;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更倾向于直接掌控销售渠道,以便更好地管理品牌形象、控制价格体系和服务质量。因此,传统4S店在新能源汽车销售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第三,再从汽车市场能源结构的变化来看,传统燃油车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如果 4S 店仍然秉持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经营理念,必然会被市场淘汰。过去,传统燃油车 4S 店利润主要来源于新车销售、售后服务以及配件销售。新车销售方面,车企会给予经销商一定的销售返利,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价格战打响,新车进销价格倒挂现象愈发严重,经销商卖一辆车不仅不赚钱,反而可能亏损。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能源车企更倾向于直营模式,但也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在探索4S店销售模式。例如,一些新能源车企开始与传统4S店合作,通过代理销售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新能源车企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也为传统4S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4S店来说,与新能源车企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方面,通过与新能源车企的合作,4S店可以引入新的产品线和品牌资源,丰富自身的业务结构;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也可以借助4S店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更快地打开市场局面。
因此,4S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有着转型的机遇。在当前汽车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4S店只有积极转型,拥抱变化,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