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场事先张扬的大风

36氪 2025-04-13 17:11:39

北京市有561个大风监测点。11日17时,这场起于蒙古国、沿西北而来的大风刮过设于北京延庆闫家坪的第一个监测点,风速23.3米/秒(9级)阵风。

3小时后,大风前沿抵达北京城区,东城、海淀、朝阳等地出现7-8级阵风。

风来了。

这场被称为“近十年来最强系统性大风”,北京人民已经为之做足了准备。

01 7日晚,大风前4天

一个名为“气象之语”的气象科普博主在其小红书账号发布内容,称4月12日这波大风有可能刷新记录,并预测“城区普遍阵风8-9级,部分预报甚至指向12级阵风的可能性。”

而这被当作关于北京这场大风的最早一条公开消息。一位要在周末乘高铁来京考试的网友在看了帖子后改签了车票,以确保提前抵京准时到达考场。

而后,该博主被证实为北京工商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被人发现这篇预测为转载人大附中气象社社员的朋友圈内容。

02 8日,大风前3天

九派新闻致电北京市气象局,当时该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正在研判,还没有比较准确的预报结论。

但同日,中国气象频道首席气象分析师、热门科普博主信欣也在社交平台发出了同样的提醒:“11-12日华北等地需警惕破坏性大风。”

03 9日,大风前2天

下午,国网北京电力就已经收到了关于这场大风的详细信息,并安排了4300余名应急抢修人员携273台套中低压发电车、358台小型发电机在全市分区驻扎。同时调派了4支300余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携带照明灯塔、充电方舱、油锯等应急装备,提前抵达延庆、昌平、怀柔、门头沟、房山等地区前置驻点布防。

几乎同时,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办事处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副主任刘立峰开始组织人手、调集升降机、整理工具,准备在大风来临前修剪500多棵树木。

图源:仙小宝喵喵喵

当晚,新华社、北京日报、新京报等媒体陆续发布关于11日到13日北京将出现极端大风与强降温天气的消息。

小红书网友“是卷卷呀”(以下简称卷卷)所在社区居委会也开始在微信群提示周末有大风,“请大家及时清理自己的个人物品。”

不过对此群内并无人接话,各说各的——有人找木工师傅切门板,有人出租地下车位,有人吐槽树上长虫子把电动车给滴的全是油。

而原本对这场大风并未“特别重视”的卷卷开始上心了。因为她突然想起原本计划在周六——也就是大风到来的12号当天——要带孩子去参加活动,而媒体报道中对于这场大风的“破坏性”描述引起了她的重视。

卷卷是广西柳州人,从小到大经历过三次台风,破损的玻璃窗、倒下的电线杆和舅舅家被全部泡坏的车都增加了她的风险意识。她开始想应对措施。

不久后,卷卷接到周六活动主办方通知,活动取消。

04 10日,大风前1天

上午10点半,北京市气象台正式发布近10年首个大风橙色预警,明确11日傍晚至12日夜间为风力最强时段,平原地区阵风可达9-11级,山区局地超13级。

卷卷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马上给车加满了油、电动车充满了电,去超市买了蔬菜、水果和牛奶。

包括那场备受瞩目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内,三场原定于本周末在北京举办的马拉松比赛,都在当天宣布延期。

全市公园景区发布公告,将在大风橙色预警期间停运室外游乐设施。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总共对筛选出的4800余株风险树木进行了加固、修剪。但据说一网友单位院里的一棵百年松树,本来已经找好加固支架,但最终还是决定直接砍掉。

北京市各区各部门召开应急部署会议,直到下午7点,会议还没有结束。

05 11日,防风准备工作进入高潮

11点,大风前6小时

一大早超市内就排起了长龙,蔬菜生鲜货架很快见底,即便物美、永辉等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将当日的备货量提高到平日的2倍,也依然禁不住北京人民这通为防御大风而进行的抢购。

当然,折耳根依旧是不能被接受的,只有它被留下了。而菠萝也被意外地拉入了舆论漩涡,起因是蔬菜货架被抢空后,商家用菠萝“站岗”。

图源:泡泡

图源:华人老登

不仅是大型超市,原本一些客流较差的小菜店也在11日被买到“连塑料袋都断货”,有人说,老板一定暗暗高兴:这钱还真是大风刮来的。

13点,大风前4小时

一位北京施工单位的建造师从周三开始收到总监理工程师的通知后,部门内连续加班了两天讨论应对措施方案。“从大风信号开始,就是开会开会,巡查巡查,方案方案,加班加班,值班值班,刮的是风吗,是我的休息日。”

据悉今年全市共有在建轨道交通线路10条段,建设里程177.4公里,施工现场总人数达2.6万人。大风橙色预警期间,所有轨道交通项目将暂停室外作业,做好隐患防范和应急值守。

14点,大风前3小时

朝阳、海淀、昌平等15个行政区域内的共享单车停放点,哈啰工作人员已使用大型拖车进行回收。也有人将共享单车用细绳“拴”在几颗大树之间,并用白纸黑字写上“大风天气暂停使用”,至于留在路面上的共享单车则全部倒地躺平。

图源:一隅爱旅行

此时欢乐谷的垃圾桶已被封闭,清华大学里的垃圾桶也被保洁围着大树捆了一圈。

图源:小脑斧要努力变强

岗亭找来了最强有力的守护者——一台能压住房顶的挖掘机。

图源:旺仔妈妈的分享日记

15点,大风前2小时

一些幼儿园和小学提前放学,门口已经站满了家长,互相一问为什么这么早来,都说怕被大风吹跑了。

圆明园常设于天心水面景区的室外展区,所展出“圆明园流散回归的文物”玻璃罩已被卸除,相关文物也被搬运至库房内进行保管。

而顺义祥云小镇,工作人员把两个人形雕塑用绳子绑上了,露天空间中的一些大型卡通塑像基本也都是同样的处理方式。

图源:我们一起去打卡

据说小镇附近的农商银行也已经把招牌卸下来抬大堂里了;奔驰大厦顶上那高30多米的奔驰标志,也在当天被放倒。

另外,被拆下来的停车位标识牌已经装满了一卡车。

来源:种柳树的毛毛虫

16点,大风前1小时

多数在京企业允许员工提前下班。

第一批到家的人,已经率先给自己的小电驴找到了好位置,比如墙根底下,而那些无处可立的电动车则齐刷刷被放倒,有的还用绳子跟大树绑在了一起,甚至车身上都还留了纸条,说明是主动放倒,生怕被哪个好心人给扶起来。正所谓与其被风吹倒,不如率先躺平。

图源:云间上的芭蕾

汽车作为家庭的另一大资产,自然也是重点保护对象。但有些车主在临时将车停至小区地库时,即便未占私人专属车位也难免跟人产生矛盾,原因不难推测——隔壁车主技术不行,停车必须占俩。

但好在,北京市54处商场地下停车场与18处公共停车场及时免费向市民开放,以缓解大风天气下的停车难题。

就在私家车主开向最近的地下停车场时,还有296名刚从大同游学完的中小学生正在返京的高铁上,26名负责老师不停接到家长催促返程的电话。

17点,大风入境

大风率先从北京西北部山区入境,位于延庆闫家坪的监测点记录到23.3米/秒(9级)阵风 。

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建议,100斤以下就不要出门了,容易被吹跑。

全市430个消防救援站、小型站全员备勤,机动人员已经做好了跨区域增援应对和攻坚处置准备。

门头沟公路分局则累计投入公路养护领域备勤力量177人,调配各类车辆机械设备54台套;应急保障队伍78人随时待命,配备专业车辆机械设备29台套,确保应急响应迅速高效。

图源:啊姣啊~

但当时城内还未起大风,地铁站里却已涌满了人,很多人等半小时挤不上一趟车,也有下车的乘客差点被急于上车的人流挤回车厢。一个名为“琼琼白兔__Gone”的网友就说自己在十号线呼家楼往外挤,“纯靠外面乘务员拉了我一把,感觉那一刻我像是被生出来的娃。”

18点,风在进城路上了

京客隆甜水园店已经补了4车货。

研学机构的冯琳老师与11辆大巴车正在北京北站等待接上这296名学生回家,为此,北京北站“破例”打开东门,让大巴车开进站前广场,使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上车回家。

图源:人民日报

坐标昌平的网友水生木杉赶在大风前洗洗刷刷干完所有家务,连狗都提前遛来,特意给狗洗了澡,仪式感满满地迎接大风。

而下班晚的网友到盒马也依然买不到菜。

卷卷则将家里所有的电子产品,包括孩子的ipad、她和老公的手机手表都充满了电,因为她曾在一次台风中看到电线杆子被吹倒,她怕停电。

卷卷夫妻俩还用布基胶带封了窗户,虽然评论区里很多人说北方都是双层玻璃,这种做法没什么用,但至少看上去她家的“米”字封窗方式还算正常。有些网友就比较离谱了,比如他们会用胶带在窗玻璃上贴个“麦”字,走的不是科学道路,而是玄学——因为“麦克风”。

图源:七八囍(窗户上的“麦”字更像一张驱风的符,当然也有那损网友说还有“麦旋风”。)

20点,风来了

大风前沿抵达北京城区,东城、海淀、朝阳等地出现7-8级阵风。东城钟楼北桥记录到21.7米/秒(9级)阵风;通州富豪村平原地区出现16.8米/秒(7级)阵风。

一直捧着手机在社交平台上看大风行径接力播报的北京网友们,终于听到了窗外呼啸的风声。

习惯每晚8点都要去公园走1个小时老张头,一向风云无阻,但那天不到半小时就被公园的工作人员“赶出来了”,但他也有新发现,“公园的很多帐篷都拆了”。

不过总有一部分网友觉得这风抵不上所谓“近十年来最强系统性大风”的称号,不够大。无论是出于对气象部门的调侃还是真想体验一下大风的刺激,这种言论都刺痛了一些人,比如应急保供单位工作人员的家属。于是发帖希望部分网友能不能别再嫌风小,盼风来了。

“已经停休加班一天一夜了,开会都开到深夜,我在家里担心得心急如焚,一刷网上都在调侃预报雷声大雨点小,说风力小,有的甚至还开玩笑要祈求风来。风真大起来了有多少人要在危险中工作啊。”

23点,风在吼

门窗专卖店的店员王旭还在刷小红书,“越刷越精神。”他不停地在讨论这场大风的帖子下留言,“检查门窗是否关严,执手是否回正,纱窗锁死,如果有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解决。”他只睡了5个小时,醒来一看小红书的私信有80多条,都是咨询门窗防风的,他觉得“周六日一过,北京门窗市场重新洗牌。”

06 12日,大风的正日子

凌晨2点21分在给主人手机联系发了十余条“异常振动”提醒后终于停下了,网友“OLD BABY”推测他那台没放倒的小牛电动车就是在那时倒下了。

按照地铁的常规运营时间,一般会在清晨5点后发首班车,但受大风影响,当天全市有包括13号线、房山线、亦庄线、首都机场线等在内的15条轨道交通地面高架线路区段停运,共涉及106座车站、216公里。地下段及不涉及地面高架线路的其他线路照常运营。

网友“哼你才到碗里来”顶着大风到了地铁站,发现地铁都关门了,“牛马还要上班”。而同一时段,运行的地铁车厢里空荡荡犹如过年的北京。不过也无人在意,网友更关注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上班的到底是什么公司。

图源:哼你才到碗里来”

最为意难平的当属做足了功课准备去环球影城的外地游客。即便11号环球影城先后两次发布对部分室外景点、演出、骑乘设施可能会临时调整或关闭的通知,已经拉低了他们的心理预期,但在12日早上6点45分,突然接到园方的闭园通知还是很让人难绷。“都在化妆了,还好手机拿起来看一下,在我起床前五分钟才说今天闭园,不能早点说吗?”

上午10点,这场大风的本身实力与它在互联网中发酵出的话题热度都即将攀至它的峰值。

当时,路边的一棵大树被风刮倒,刚好被一名网友拍下。后来从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发布的消息得知,截至到它倒下的那一刻,全北京有288棵树倒伏,压了19辆车,7处线和9处房。到下午4点,这些数字变成887棵、43辆、14处线、9处房,外加东城、海淀等4区及市公园管理中心29株古树折枝。

图源:星星

作为位于北京北部的超大型社区,天通苑是较城区更早接触到这场大风的,但这多余的一点“交情”并没有让这场大风对这个人口密集的社区有些微“手软”,刮得窗户咣咣啷啷响了一夜后,又将一棵大树连根拔起,树根掀起了地皮,树冠砸向了居民的窗户,仿佛一套小连招。

图源:北京安居房屋租售

同样被吹倒的还有一位外卖小哥扶不起的电动车,一次又一次,车子抬起又倒下,保温箱里的物品已经要被风吹飞,他的衣服被掀起近乎蒙住了头。

而几乎同一时间,商场里的烤匠还要等位100桌;微博、抖音等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播放量达到顶峰,如微博话题#北京大风橙色预警#单日新增阅读量超1.2亿次,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次。

下午3点,部分地区风力渐弱,一位父亲用床单、棍子和扭扭车做了个“帆船”,带着孩子举着帆,徜徉在北京的大风里。

图源:王小朵

之后,大家开始讨论第二天的天气,有人祈祷是个好天,因为她还要穿上婚纱,愿自己的户外婚礼还能如期。

卷卷的老公则要在13号这天出差,不知道能不能飞,但她说了,“航班不停牛马就冲,牛马要有牛马的态度。”

不知怎么的,这场大风突然让卷卷松弛了下来,“不需要做任何计划,也没有任何安排,就一家人在家里,我的娃自己看看书玩玩具,我老公今天加班,我也写了一点东西,中间穿插着做饭以及陪伴,午觉3点多睡也是可以的,我们就觉得这种久违的松弛挺好的。”

而这种感受最集中出现的时间,多数是在11日晚8点前,在大风还未正式刮进城区前,空气中漂浮着一种奇怪的兴奋。

网友常念说,大风让宿舍所有人都很早回到宿舍里“我们晚上一起拍了照一起玩了游戏,这是我大三以来最开心的一晚,因为考研考公我们宿舍很久没开心过了,每天都死气沉沉各去各的图书馆,今天好轻松。给你看我们的泡面大厦。”

图源:常念

正如网友“林塔与北生”所说,“北京所有人都偷偷享受了这场灾难”,因为“失控时刻”带给人合法的松弛感。“你可以不按照原来的规则生活一天了”。

感谢诸位网友共同缔造了这篇稿子。

参考信息:

新京报《应对极端大风|国网北京电力4300余名应急抢修人员待命》

新京报《他们,在北京备战狂风过境》

北京青年报《北京多家商场开放地下停车场供市民免费停车避风 商场管理者:希望借此向市民传递温暖》

北京日报《组建机动编队!北京消防救援队伍加强应急值守应对大风极端天气》

北京交通《「2025大风交通保障」备战大风天气,北京公路人 严阵以待 多举措保障安全》

0 阅读: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