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湖南省宁远县人民医院的门诊部迎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她步履间显露出些许的疲惫与蹒跚。
门诊部的医生是个热心肠的人,见状立刻上前搀扶,轻声询问道:“老人家,您看起来似乎不太舒服,能告诉我哪里痛吗?”老妇人感激地看了医生一眼,然后缓缓卷起衣袖,露出了一截满是伤痕的胳膊。
她的语气中带着追忆:“大夫,我这胳膊老是疼,年轻的时候受过不少伤,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留下的病根。”医生仔细一看,那些伤痕哪里是普通的风湿痛所能造成的,分明是刀伤和枪伤,而且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医生心中一惊,但面上仍保持着镇定。他轻声安抚着老妇人,让她稍等片刻,自己则转身走向了医护台。他拿起电话拨打了报警热线。
电话那头的民警们听到医生的描述后,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们迅速整装出发,心中暗自决定,如果这位老妇人真的是在逃的罪犯,那么即便是她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也必须要让她接受法律的制裁。
但随着民警赶到现场了解后,局面竟又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逆转!“婆婆,看您一个人来,是有什么事情要办吗?”民警以温和的口吻试探性地询问。
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见老人并未显露出害怕或不安的情绪,民警便继续追问道:“婆婆,我注意到您手上似乎有些伤痕,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听闻此言,老人微微皱起了眉头,她摆了摆手,作势就要起身离开。民警见状,急忙上前拦住老人,语气中满是关切:“婆婆,如果您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请一定要告诉我们。
面对民警的坚持与关心,老人叹了口气,她缓缓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已经有些泛黄的小本子,动作中透露出无尽的珍视与感慨。
这个小本子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因为岁月的侵蚀而显得有些破旧,但老人却用一个红色的袋子将它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足以看出它在老人心中的分量。
老人名叫银金花,1912年生祖籍山东,其祖辈因不堪天灾的摧残,毅然离开了故土,踏上了逃荒之路,最终在河南漯河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经过数十载的辛勤耕耘与积累,家境逐渐殷实,四代同堂,人口多达42人,生活过得红红火火,充满了欢声笑语。
作为家中的小女儿,银金花自小便在众人的宠爱中长大。尤其是她的爷爷,这位习武出身的老人,深知乱世之中女子生存的艰难,于是在她年幼时便开始传授她武艺,希望她能够借此防身自卫。
小小的银金花对武术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她认真地跟着爷爷学习一招一式,一拳一剑。那时的她,还无法预见到这身武艺将会在未来的岁月中派上何等大用。
1937年7月7日的夜晚发生了转动。那一天,河北卢沟桥上的枪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爆发。战火迅速蔓延至整个华北平原,漯河也未能幸免。
1938年8月12日,漯河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大批涂着膏药标志的日本军机。这些军机肆无忌惮地对漯河火车站及周边的民居进行了轰炸,无数无辜的生命在那一刻化为灰烬。银金花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在这场浩劫中支离破碎。
亲人相继离世,无助与恐慌笼罩着银金花的心头。看着周围那些同样遭受战争摧残的家庭,她心中的愤怒与保家卫国的念头愈发强烈。她决定,要为自己的家人以及千千万万个无辜的生命去战斗!
正值青春年华的银金花,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毅然前往招兵处报名参军,却遭到了拒绝。招兵处的人认为女子不适合上战场,希望她能够回家避免无畏的牺牲。银金花却坚决不肯退缩。
她与招兵处的人据理力争,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决心:“如今国难当头,哪里还有家可言?我的家人已经惨死在敌人的枪下,我要为他们报仇!只有我们的国家好了,我的家人才算没有白白牺牲。”她的坚毅与执着最终打动了招兵处的人,同意让她加入军队。
团长将一套军装递给了银金花,并告诉她这是牺牲的战友留下来的遗物。他希望银金花能够带着这位战友的信仰与决心继续前行。抚摸着那套军装,银金花更加坚定了自己上阵杀敌的信念。
在部队里,由于医护和通信岗位人员充足,而战斗班急需增援,团长在无奈之下,只得将银金花分配到战斗班。这个决定正合银金花的心意。
为了证明自己不比男子逊色,她每天都比战友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凭借着扎实的武术功底和不懈的努力,银金花很快便脱颖而出,被提拔为战斗班班长。
银金花的家人惨遭日本鬼子杀害,这个事实成为她勇往直前的动力。每次战斗,她总是冲锋在前,英勇无畏,甚至多次主动加入敢死队,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搏斗。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多杀几个日本鬼子,为家人和国家报仇雪恨。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银金花与鬼子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运用战术,成功击毙了约十名敌人。但这场战斗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伤痕,她的胳膊上至今还留着三道深深的伤疤,这些伤疤见证了她的英勇与顽强。
正是这次医院中的误会,让人们了解到了银金花的传奇经历。她的英勇事迹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广大女兵们树立了榜样,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伟大力量。
在部队中,银金花还结识了她的丈夫。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抱负,彼此理解、相互扶持,共同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战争年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945年抗战胜利后,银金花和她的丈夫功成名就,选择了回归故里,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们在家乡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享受着战争胜利后带来的和平与安宁。
尽管夫妻俩对过往的经历保持低调,但他们的传奇故事仍在乡间流传。每当有人好奇地询问他们的过去时,他们总是笑而不语,不愿过多提及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他们深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创伤,因此更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金花当年在战场上留下的伤口开始隐隐作痛。特别是胳膊上的那两处疤痕,在阴雨天气里更是让她备受煎熬。南方的梅雨季节对她来说是一种折磨,伤口的疼痛和瘙痒让她难以忍受。
银金花缓缓讲述起自己曾经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时,在场的人都震惊了。他们没想到这位步履蹒跚的老妇人竟然是一位抗战大英雄!
当民警们聆听完银金花老人的传奇故事后,他们的内心被震撼了。这位老妇人,竟然有着如此不平凡的经历。几名警官情不自禁地整理好衣冠,向她致以崇高的军礼。老人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并尝试回敬了一个略显生疏的军礼。
这一幕仿佛是两个时代的交汇,虽然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无法亲身感受当年战争的残酷,但正是因为有了像银金花这样的先辈们,替我们承受了那份沉重,我们才得以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和牺牲。
消息传开后,当地领导和志愿者纷纷赶到银金花老人的家中,表示要为她补办抗战老兵的待遇。老人却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她说:“我都这把年纪了,何必再浪费国家的钱呢?国家还需要建设,这些钱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我这个老太婆身上。
这番话让人们更加敬佩这位老人的高尚品质。一个人的伟大,并不取决于他的出身或受教育程度,而在于他所表现出的非凡品质和崇高精神。银金花,这位平凡的农村女性,用她的坚韧和无私,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高贵。
在国家危难之际,她选择了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尊严而战。而当国家和平、人民安宁之时,她又选择了默默退去,不图名利,重新回到普通群众的生活中,享受着男耕女织的宁静与安详。
1939年,年仅27岁的银金花成为了永州第一个参战的抗日女兵。2021年,109岁高龄的她已然成为永州最后一位抗日士兵。让她感到欣慰的是,那个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已经永远不敢再侵犯我们的国家了。
素材来源:
凤凰网《106岁抗战女兵:鬼子想抓我 我连杀7名日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