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一句话“绝不用海归”,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公众和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
有媒体报道,就在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启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报道显示,今年即将年满71岁的董明珠,自2021年5月起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至本次公司董事会换届时止,带领格力电器跨越了2000亿元的门槛。
在此期间,格力集团公司从空调业扩张到精密机床、新能源、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以及洗衣机、冰箱等电器业务,使格集团公司变成多元化的工业集团公司。
据悉,在格力集团公司新一届董事会选举中,董明珠没有再担任格力电器的总裁,而是聘请格力电器公司副总裁张伟担任公司总裁。
有消息显示,作为新一届格力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董明珠在回应格力电器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配备时称,格力重视人才培养,不是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
董明珠表示,格力集团公司 “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
董明珠此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公众和网友中“炸开了锅”。
有人直怼董明珠:“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等老一辈著名科学家都是海归,中国过去一无所有,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还不都是因为开放交流,广纳人才,都这个时代了,还有如此认知,只会便宜美国佬,美国人才巴不得我们回到封闭时代。
这些人认为,虽然理解董明珠的做法,但更佩服华为任正非的能力与格局,华为不但招聘“海归”人员,甚至为了吸引外国人才,把研究所都开到国外去了。
有个成语叫做“老妪吹篪”,没想到作为国内顶级企业家之一的董明珠,认知水平只有这种程度,也难怪格力份额一跌再跌,如此格局,恐怕被淘汰也是迟早的事,作为格力集团的董事长,没有国际化思路怎么能向国际化发展?董明珠应要向任正非学习,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打开格局。
而有的网友则认为,企业用不用“海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用的也有不用的,关键在于企业需不需要,怎么选择录用的问题。
这些年出国留学人员不像钱学森时期的出国留学人员,在老一辈留学人员中,他们大多数心系祖国,想方设法多学点东西,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现在的留学归国人员,有的学完回国创业,用另外一种方式报效祖国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财富,除了这部分“海归”,有的纯粹就是去外面“镀镀金”,拿个文凭什么的,回来谋求一份好职业。
有的只是出去当“混混”,弄个“野鸡”学校的文凭,然后回来当炫耀的“资本”,争取“混”个好职业。
应该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将来,大部分出去留学的人是真心想多学点东西的,有的是为国家,有的是为自己,出去当“混混”、回来做“混混”的应该是极少数,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
出不出去留学是他们的权利,回不回来祖国工作或者创业,又或者选择在国外工作就业也是他们的权利,我们要尊重他们,回来我们欢迎,不回来我们也不必要指责,更不要贬低他们。
当然,也有人为董明珠的做法叫好,认为当今时代的“海归”良莠不齐,有真才实学爱国者,也有不才无术欺世盗名者,当然也有被敌对国家策反后,伺机潜伏暗中卖国者。
至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聘用什么样的人员,这是企业的自主权,何况防范间谍获取企业商业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这也是企业的天职。
这些人认为,董明珠之所以表示“绝不用海归”,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此。
针对这样的观点,有网友据理力争,并给予反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岂不就是“因噎废食”、“自废武功”,甚至给人留下“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印象。
因为,在众多的“海归”留学人员中,热爱祖国,有真才实学者也不在少数,就像一些网友所说的那样,如果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海归”留学人员,那岂不是将其看成“天下乌鸦一般黑”,岂不就“物极必反”,把这些“海归”留学人员看成坏人了。
对此,有人认为,从国外回来的人应该说,大部分都很爱囯,反而是很多没出过国的人,心理出现了一些“变节”。
这些人认为,对于“海归”留学人员,还是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看待。
对于防范间谍获取企业商业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理所当然应该保持高度警惕,这当然也是一件大事。
然而,这要靠严格甄别和制度来加以防范,不能为了“倒脏水”,连同洗澡的孩子也一起泼洒出去。
而对于上述这些观点,不知道其他网友又有何看法?



时光未曾留z
老巫婆
如歌
格力在董的领导下落伍了也是不争的事实
zhuzhu9906
短视
博大沉雄
董明珠她用不起,薪酬待遇给多少米?她格力那些所谓的人才充其量就是一个笑话[敲打]
随风浪子2940
海龟们认为你目光短浅![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