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6个儿女如今在哪?长子成就卓越,次子是将军,女儿是军医

历史学馆 2023-11-15 22:59:01

在1968年的金秋十月,北京召开了第八届十二中全会。在会议的开幕式上,按照惯例,周总理会按照地区,逐个念出参会人员的名字。

然而,就在周总理念到“李德生”这个名字的时候,毛主席突然发问:“谁是李德生啊?这个同志我略有耳闻啊?”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而最紧张的莫过于李德生本人。

听到主席念到自己的名字,他心中疑惑不已:“怎么突然就点到我的名字了呢?”紧张让他不知所措,站起来吧,觉得不好意思,毕竟这么多人在场;可要是不站起来,主席又问了,也不太合适。

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周总理的声音传来:“别紧张,李德生同志,你就站起来让主席看看你。”

总理话音刚落,只见人群中缓缓站起来一个人。他脸宽额大,身形健硕,一看就是从部队出来的。

李德生站在那里,远远地望着主席,而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主席也在认真地打量着他。这一幕,是他想了多年都无法实现的愿望。

在他还是个小兵的时候,就对毛主席有着深深的敬仰。为了能见主席一面,他可谓是想尽了办法。

他凭借自己在部队的杰出表现,终于在一次跟随中央红军的行动中,远远地看到了主席。可当时大部队正在前进,他只能远远地看着主席。

而这一次,在如此多领导的会议上,主席居然点了他的名字,并且如此认真地打量他,这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然而,他并不知道,就是这一次点名,将让他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将成为中共中央的副主席,成为毛主席的得力干将。

那么,为什么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主席会对李德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原来,在1968年,李德生接到了周总理的命令,前往安徽执行军队的管理任务。总理之所以能派他来,是因为他在军队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这之前,安徽的局势一度十分混乱,但在李德生看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他可是参加过长征,打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人,眼前这些混乱的场面,怎么会让他放在眼里。仅

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将安徽的紧张局势安排得井井有条,社会秩序也走上了安稳的道路。

然而,在他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却让毛主席十分看重,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个人。

那么,李德生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够让主席青睐,荣升副主席的位置呢?

在主席看到李德生后,他十分惊讶,因为眼前的这个人,对他来说的确是个生面孔。

于是主席问道:“这位同志看起来很面生啊,你老家是哪里的啊?”

听到主席的问话,李德生不敢怠慢,随后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道:

“报告主席,我是来自河南新县的。”

对于河南新县,毛主席还是很有印象的。

因为在1928年的时候,当时共产党的红军刚刚成立不久,为了能让老百姓了解到共产主义思想,红军队伍就在河南新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由于红军的新思想对当地影响很大,于是共产主义思想很快便席卷了当地。

在那时,有许多的孩子,也加入了红军队伍,组成了儿童团,不过他们的任务可不是革命和打仗,而是帮红军队伍带路,或者帮忙传递消息。

但毛主席并不知道,在那时新县儿童团的“团长”,正是眼前这个李德生。

自从当了这个孩子王,李德生的心便与红军联系到了一起,加入红军就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当主席得知李德生是从新县出来的后,便疑惑地问道:“那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李德生回答道:“已经52岁了主席。

”听到李德生的年纪,主席的心里也十分的感慨:“哎呦,想当年啊,还只是个娃娃兵,这一晃都52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毛主席为什么要询问李德生的年龄呢?

52岁,正值中年,符合毛主席考虑的领导干部要“老中青”相结合的建议。

毛主席让李德生坐下,转向其他人,说:“他安徽的事情处理得很不错呢!

中央不是通报表扬了他管的芜湖地区吗?芜湖管得不错哩!那里的问题复杂得很呢!”

毛主席想直接听听李德生怎么说,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李德生脱口而出:“大造舆论!”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都在等着李德生继续回答。

然而,李德生已经回答完毕了,他一个人站在那里有些尴尬。李德生心想:难道是我说得太少了吗?

片刻过后,会场响起了一阵笑声。毛主席也笑了,肯定了李德生的回答:“李德生同志说得不错,就是要大搞舆论。

我们共产党人搞了几十年革命,靠的就是就是,不然我们怎么拉拢工农子弟,不然如何从几杆枪发展到如今几千万杆枪呢?

我们共产党不占领舆论的高地,那敌人就会占领。

到时侯,我们一没有群众,二没有军队,我们党也就跟着没有了。”

在1969年4月的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第二次有幸与毛主席进行了一次深谈。那时,他作为安徽省的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4月28日,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经过选举产生。周恩来总理宣布选举结果,在政治局候补委员名单中,李德生的名字赫然在列。

毛主席听到后,深思片刻,然后说:“我要再看看李德生同志。”李德生立刻紧张而庄重地戴好军帽,敬了个军礼,然后摘下军帽,露出了他那简练的寸头和宽阔的额头。

他端庄地转向主席台,神采奕奕。

毛主席仔细打量着这位曾参加过二次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负伤的老红军战士。

正值壮年的李德生红光满面,让已经76岁的毛主席羡慕不已。毛主席问他:“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呀?”李德生回答:“报告主席,我53岁了。

”毛主席笑道:“哦,53岁了,53岁,53岁好啊!有精力为国家再奋斗几十年。”

1969年7月,李德生正在开会研究如何抓生产问题时,接到了周总理亲自打来的电话。

在电话中,周总理通知李德生中央准备将他调到北京工作。这个消息让李德生感到很突然,也有一些惶恐。

他当时对周总理说:“总理啊,我就是会带兵打仗,长期在部队工作,经验和水平都不高,哪里能去北京呢,还是在下面比较适合,请中央是否再考虑考虑啊?”

但中央已经做出了决定,必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7月28日,李德生进京,在怀仁堂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也被明确了新的职务和责任。

除了参加政治局的活动外,还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活动。另外,他在安徽和军队的差事也没有卸,仍然兼任着。

不久之后,李德生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这次是在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

虽然此前已经见过毛主席一次,但被毛主席请到中南海见面仍然令李德生在紧张之余有些许兴奋。

毛主席是酷爱读书的人,房间里摆满了书,甚至连床上都堆着不少书。

周总理向毛主席报告说李德生来了时,毛主席还正穿着睡衣在看书。随后毛主席就放下了书并示意李德生坐下。

“李德生,哈哈,你是李德生,我也叫李德生(得胜)啊!”毛主席一句话就活跃了气氛,也缓解了李德生不少紧张的情绪。

毛主席曾在陕北转战时化名为“李德胜”,二者的发音用毛主席的家乡话讲出来是一个音。

也因为有这一层意思,所以也有人说这是李德生受到毛主席关注的原因之一。

在谈话中,毛主席说道李德生是12军的,隶属于南京军区,但他并不是通过南京了解到李德生的,而是另有其人。

这也可以看出李德生的风评很好,人缘不错,同时毛主席并不是偏听偏信之人,他要欣赏和重用一个人必然会多方打听和考察,会真正了解这个人的能力和品性,并不会听信一家之言。

之后的谈话就比较轻松了,周总理也不时地插话补充,气氛很不错。

喜欢读书的毛主席甚至还向李德生推荐了《红楼梦》,问他有没有读过这本书。

得知李德生并没有完整地读完《红楼梦》后,毛主席格外强调一定要读,而且要当成历史来读,他本人就至少读了五遍。

毛主席还向李德生推荐了其他一些书目,直到后来,李德生才真正领会到了主席的用意,他是希望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从历史中学会借鉴,博古才能通今。

1973年,毛主席已经79岁了,他自觉自己或许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继续处理中央的事情,便决定亲自主持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大会议,并确定最终的接班人选。

这次会议对于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来说,都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会议开始之时,毛主席就率先表明了他的观点,他计划筹备一个中央顾问委员会,由他来担任主席,另外可以再选一个年轻一些的人来担任中央主席。

可是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所有人还是一致认为,由毛泽东来担任主席最合适,坚决不同意成立顾问委员会。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毛主席只好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继续担任主席的职务。

可是副主席的位置应该由谁来担任呢?

在场众人一时间没了声音,毕竟谁也不知道主席是怎么想的,心仪的人选究竟是谁。

作为一位卓越的模仿写作大师,我将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度润色和近义词更换,使得内容更加详细且生动,让这篇文章变得独具一格。

周恩来总理率先发言,详细报告了最近会议的情况,并提名了四位人选。

然而,当主席听到这四位的名字后,并未立即表示同意,反而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候选人中,似乎缺少了'中年'这一群体。"

主席口中的"中年",实际上是指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的人群。在当时的社会普遍认知中,40岁以下被视为青年,40至60岁被称为中年,而60岁以上则被视为老年人。

主席所领导的团队中,既有老年人,也有青年人,唯独缺少了中年人,这对于领导层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隐患。

因此,主席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建议:"我建议,从军队中选出一个副主席。"

主席的话刚落,周总理立刻明白了主席的意图。

除了李德生,还有谁能比他在军队中的工作经验更为丰富呢?于是,周总理立刻顺着主席的话说:

"我同意主席的建议,李德生同志一直在军队中工作,最近在中央工作了一段时间,对中央的工作已经熟悉了不少,所以我提名李德生担任中央副主席。"

周总理的提议让李德生感到震惊,他急忙站起来,谦逊地说:"主席,我不太适合,论资历和能力,名单上的各位都比我强,我看李先念同志比我更适合这个职务。"

坐在李德生旁边的李先念也同样感到惊讶,他急忙拉了拉李德生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然而,主席似乎早已看穿了李德生的想法,他微笑着说:"李先念同志确实比你资历老,但我记得,李先念同志今年已经64岁了吧?我觉得这项工作还是交给你更合适。"

李德生无法再推辞,只能接受主席的任命,成为了中共中央副主席。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辜负主席对他的期望。这一担任,就一直到1975年,李德生才辞去副主席的职务。

后来,李德生还被调到了沈阳军区工作,深得主席的信任和赏识。甚至邓小平也对他的工作能力赞赏有加。

在1985年,因为年岁已高,李德生不得不做出了退休的决定,然而他的心却依然系着国家大事,依然牢记着主席对他的嘱托。

仅仅三年后,在军衔制度恢复之际,中央为了表彰李德生对新生共和国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向他授予了上将军衔。

这份荣誉让他感动不已,这是对他多年来付出努力的最好肯定。

2011年,李德生因病离世,享年96岁。他的葬礼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重举行。

在礼堂的正厅上方,黑色的横幅上白色的字迹写着“沉痛悼念李德生同志”,下方是李德生同志的遗像。他的遗体安卧在鲜花和翠柏之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鲜艳的红色彰显着他一生的信仰。

中央领导人出席追悼会,向李德生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慰问了他的家人。

李德生的一生中,有六个子女陪伴在侧,他们分别是李和平、李南征、李远征、李雅雅、李晓沪和李优优。从他们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李德生对他们有着深切的期望。

李和平,虽然与父亲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却同样走上了光荣的上甘岭之路。他跟随父亲的脚步,走过了艰难而光荣的道路。

尽管身为将军之子,但他始终遵循父亲的教诲,从基层做起,靠着自己的能力,走到了副师长的位置。

现在,他已经离开了部队,担任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秘书长的职务。

李南征,作为李德生的次子,与长兄和父亲一样,有着保家卫国的理想,为公众服务。他比长兄更早的走上了军事学院的道路,经过多年的锻炼和磨砺,他的成绩优异,曾担任北京化学院副院长,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的人生还将继续,相信李南征将军会有更多的成就。

李德生的四个女儿,虽然她们选择了不同的行业,但都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李远征,曾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读于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林业大学,后前往英国沃威克大学深造,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学成后,她选择回国,先后在海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担任综合英语教程和语言研究的教学工作。

她在英语教学方面成绩显著,曾发表过多篇语言学相关的论文。

李雅雅和李晓沪都毕业于医科学院,毕业后分别在不同医疗部门工作,她们甚至选择在父亲曾经受伤的领域工作,成为了一名军医,这或许也是她们对父亲的一种深深的情感。

最小的女儿李优优,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的法语专业。

在70年代后,她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前往法国留学,她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在法语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李德生的子女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着父亲的事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0 阅读:3
历史学馆

历史学馆

温一壶酒,煮一杯茶,请君暂座儿,听我道尽那茫茫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