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所以成圣,因为有此心法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全书快研究完了,从前面各章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孟子始终没有出来做官,没有担任职务;他是以师道自居,指导当时的诸侯们,走上王道的政教合一之路,以达到人文文化的最高点。由于历史的演变,人心的堕落,无可奈何,使他的这个愿望落空了。不过他个人并没有落空,他的光芒永存于千秋万代,和其他的教主一样,永不衰竭。
现在最后一章,是他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孟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他有传心的心法,因此,〈尽心〉这一章书,非常重要。这一章以〈尽心〉为篇名,是以全章第一句话作题目,正是扼要点明重点之所在。
他一开头就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几句话,就非常重要了,认真研究起来,十几年也不能研究完,也许一辈子都钻在其中了。
我们先从文字上研究,什么叫做「尽心」?大家平常都会讲的一句话:对这件事已「尽心」了;就是说,一件事情做完以后,成败是另一问题,而去做的人,心总算尽到了。也就是用了所有的精神、心思去做,「尽」就是到底了、到尽头了。依这个观念来解释孟子的话,就是我们把自心的作用,已反省观察到底,然后可以发现人性是什么了。
后来佛学进到中国,禅宗提倡的「明心见性」,也同这里的「尽心知性」的观念有关。佛学的《楞严经》所说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把明心与见性,分为两个层次来解说。乃至玄奘法师所宏扬的唯识法相的最高成就「遣相证性」,也是把心与性分做两个层次。孟子生活的时代,佛法还没有进到中国,佛法正式进入中国,是在孟子之后八九百年到千年之间。所以孟子是在佛法进来以前,就已经提出来先要「尽其心」,把自己心的根源找出来,然后才可以「知其性」。这是「明心见性」这个辞句的根源,能做够「尽其心」「知其性」,就可以「知天」。「天」,不是老太太们说「上天保佑」的天,也不是太空科学所研究的那个天象的天,而是包括了形而上的本体与形而下的万有作用;也等于佛法所说整体法界的代号,学问之道就在这里。……
动心忍性是道的用,道的体是「尽心知性」。后来佛法进入中国,叫做「明心见性」;到了汉朝以后儒道分家了,道家叫做「修心炼性」。性要锻炼,等于佛家禅宗所说的「就是这个」,得道是「这个」,跌倒是「这个」,爬起来也是「这个」。「这个」是什么?说是悟了,就像一块石头里面含有金子,也就是从金矿里挖出来的石头,里面可能有金子。可是几千亿万年,无数劫以来,金子被泥土裹住了,黄金和泥土混在一起,必须经过一番烈火的锻炼,才能把光亮的黄金从中取出来,而将泥土——这些习气,化为灰烬。所以道家说要「修心炼性」,先要修炼,在动心忍性或明心见性之间,不经过修炼是不行的。
儒家的修炼为「存心养性」,孟子这里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的是什么心?存一个仁心、善良之心,一个纯净无瑕,犹如万里青天无片云的天理之心。而养性,把人性原来善良的一面,加以培养、扩大、成长。所以后世儒家阐述,在起心应用上,要做到「亲亲,仁民,爱物」,这是儒家和佛家各自表述不同的要点。
——南怀瑾先生《孟子与尽心篇》
烦恼的时候念这个,比念咒更有妙处!世界上每个人对现实的人生,都是不满意的,当遭遇不好时,或者怨天或者尤人。孔子曾说过,人应该不怨天不尤人,这是最难做到的学问修养,有时明明自己错了而不知道,或反省不出来,于是就怨天尤人。
信宗教的人也会说,我再也不信上帝,或者不信菩萨了。其实讲这样的话,已经是最大的怨天尤人了,因为在他心理上是认为自己没有错,错在上帝、菩萨或他人。
再不然,正如现在报纸上说的,我没有错,这是社会问题,是社会的错。试问社会是谁的?社会只是一个名词,是人群结合在一起的大众,叫做社会。换言之,社会即是人群,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呀!明明是自己个人的错,为什么推过给社会人群呢?……
其实人性都是善良的,做错了事,立刻会脸红一下,但不到两秒钟,就认为不是自己的错,错的都归之于他人。认为如果不是别人如何如何,自己就不会这样错,归根结底,总认为是别人的错。人就是这样既不会反省,又常会迁怒他人。
真正的修养,在动心忍性之间,能够确实检查出自己的错误,然后“顺受其正”,所受的一切遭遇,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二过,这就是正命地活着,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中的正命。
讲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宋代名儒朱敦儒这两首《西江月》的词,非常豁达,非常自在,和孟子“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很有关联。这是文学中的哲学,大家不妨记住,碰到烦恼的时候,朗诵一番,比求神拜佛的祈祷,或道家、密宗的符咒,更有妙处。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苦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人生的责任尽到了,做完了,一切尽心了,寿命到了,顺其自然就去了,这是“正命”。因好勇、斗狠、赌气而死的,就是非“正命”而死。所以为国家民族而死于战场的,是“正命”,在中国历史上认为,那是为正义而亡。聪明正直者死而为神,这神并不是由什么皇帝封的,而是当时以及后世千秋万代,共同所敬仰的。
——南师怀瑾先生《孟子与尽心篇》
圣人<天道<大道<混沌<鸿蒙<虚无<永恒<无限<全能…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