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有哪22次会战?

清浩谈军事 2024-08-18 04:04:33

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抗战(也称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场大会战。

抗日战争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国共两党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对日作战。这两个战场既是统一的,又是相对独立和相互配合的,两者缺一不可。到1945年日本投降,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战役(会战)20余次,重要战斗3000余次,小战斗3.8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己付出322万人的重大伤亡。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王铭章、戴安澜等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所有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

那么,正面战场到底进行了二十几次会战?历来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22次,似乎较为普遍。但是哪22次,也有不同版本。

首先,我们先搞清什么叫会战?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解释,所谓会战,是战争双方主力或战区主力间的作战。也指战争双方主力的决战。因此,不是所有的重要战役都是会战,如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一般不算作会战,南京保卫战以往也不算作会战。而根据一些权威的观点,公认为抗战正面战场会战的也稍有出入。

先看看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著述:

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出版者不详,1946年版):1.忻口会战;2.淞沪会战;3.徐州会战;4.武汉会战;5.桂南会战;6.南昌会战;7.第一次长沙会战;8.随枣会战;9.枣宜会战;10.上高会战;11.第二次长沙会战;12.豫南会战;13.晋南会战;14.豫中会战;15.第三次长沙会战;16.浙赣会战;17.常德会战;18.长衡会战;19.豫西鄂北会战;20.湘西会战;21.桂柳会战。共21次会战。

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参谋总长、中国陆军总司令。日本投降后,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接受侵华日军投降。在国民党军界为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后任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院长。

陈诚《八年抗战经过概要》(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印行,1946年版):1.忻口会战;2.淞沪会战;3.徐州会战;4.武汉会战;5.南昌会战;6.随枣会战;7.第一次长沙会战;8.桂南会战;9.枣宜会战;10.豫南会战;11.上高会战;12.晋南会战;13.第二次长沙会战;14.第三次长沙会战;15.浙赣会战;16.鄂西会战;17常德会战;18.豫中会战;19.长衡会战;20.桂柳会战;21.豫西鄂北会战;22.湘西会战。共22次会战,陈诚版比何应钦版多一次鄂西会战。

陈诚《八年抗战经过概要》

陈诚,陆军一级上将,抗战时期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鲁战区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等要职。抗战结束后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到台后任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何、陈二人,为蒋介石嫡系将领中领袖人物,官居要津,位极人臣。他俩的著述,均出版自抗战结束后不久的1946年,是最早列出正面战场重要会战的权威版本,代表当时国民党官方的观点。《八年抗战之经过》、《八年抗战经过概要》后来在台湾多次再版,也印证了这一点。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巷战

张秉均《中国现代历次重要战役之研究——抗日战争述评》(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78年版):1.太原会战;2.淞沪会战;3.徐州会战;4.武汉会战;5.南昌会战;6.随枣会战;7.第一次长沙会战;8.桂南会战;9.枣宜会战;10.豫南会战;11.晋南会战;12.第二次长沙会战;13.第三次长沙会战;14.浙赣会战;15.鄂西会战;16.常德会战;17.豫中会战;18.长衡会战;19.桂柳会战;20.豫西鄂北会战;21.湘西会战。与何应钦版一样都是21次,不同的是少了上高会战,多了鄂西会战;另外忻口会战称太原会战。

张秉均,陆军中将,抗战中任国民政府军委会作战厅厅长,后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其名气和地位远不及何应钦、陈诚,但作为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他的一套《中国现代历次重要战役之研究》,被认为是台湾当局钦定的,有较高的权威性。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重机枪阵地

再看看大陆几本有代表性的著作: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1.淞沪会战;2.忻口、太原会战;3.徐州会战;4.武汉会战;5.南昌会战;6.随枣会战;7.第一次长沙会战;8.桂南会战;9.枣宜会战;10.豫南会战;11.上高会战;12.第二次长沙会战;13.中条山会战;14.第三次长沙会战;15.浙赣会战;16鄂西会战;17.常德会战;18.豫湘桂作战;19.豫西鄂北会战;20.湘西会战。其中,豫湘桂作战包括豫中、长衡、桂柳三次会战,实际上是22次。另外,中条山会战即晋南会战。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绪论中提到:“在八年抗战中,正面战场进行22次会战”。从该书三、四级标题上看,共列出以下会战:1.太原会战;2.淞沪会战;3.徐州会战;4.武汉会战;5.南昌会战;6.随枣会战;7.第一次长沙会战;8.桂南会战;9.枣宜会战;10.上高会战;11.中条山会战;12.第二次长沙会战;13.第三次长沙会战;14.浙赣会战;15.鄂西会战;16常德会战;17.豫、湘、桂会战;18.豫西、鄂北会战。其中,豫、湘、桂会战可算3次,这样,共20次。那么,还缺两次会战在哪?该书三、四级标题还列出其他一些重要作战,其中“南京保卫战”之下有一小节为“会战经过”,显然作者是把南京保卫战看成会战的;“芷江地区作战”实际上就是湘西会战。这样一共是22次会战。但与军事科学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略有不同,少了豫南会战,多了南京保卫战。

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郭汝瑰,传奇人物,曾在国民党军事中枢长期卧底,解放战争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第七十二军军长、第二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官,1949年底率部起义。解放后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研究员,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中国军事史》主编;黄玉章,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中将。郭、黄二人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是国内研究正面战场较为全面、客观的著作。由于两人身份特殊,该书权威性也较高。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近代战争史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1.淞沪会战;2.太原会战;3.南京会战;4.徐州会战;5.武汉会战;6.南昌会战;7.随枣会战;8.第一次长沙会战;9.桂南会战;10.枣宜会战;11.豫南会战;12.上高会战;13.中条山会战;14.第二次长沙会战;15.第三次长沙会战;16.鄂西会战;17浙赣会战;18.常德会战;19.豫中会战;20.长衡会战;21.桂柳会战;22.豫西鄂北会战;23.湘西会战。与其他版本最大的不同是把南京保卫战(日方称“南京攻略战”)正式列为重要会战。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近代战争史分册》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海峡两岸对于抗战正面战场绝大多数会战看法大体一致,会战次数为21~23次之间,如取中间值就是22次。具体会战名称也基本达成共识,只是个别还有分歧,如南京保卫战,算不算会战?此外,决定会战重要性的因素主要是会战规模(包括双方参战总兵力、伤亡总数、持续时间、作战地域)与会战结果和影响等。上高会战、豫南会战和鄂西会战在不同版本分别落选一次,就是因为战役规模相对较小,双方参战总兵力不是很多。其中,上高会战最少,不到15万人,豫南会战和鄂西会战不到25万人。而其他会战基本都在30万人以上。另外,还有个别战役也被称作会战,如非常出名的台儿庄战役,也称鲁南会战,因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就没有单独列出;兰封会战(豫东会战),因战役规模不大,而且被认为是徐州会战的一个支作战,也没有列出。

有一点还需指出,不管是22次还是23次会战,毕竟不像“四大名旦”、“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十大元帅”等,是由公众推选或官方任命的,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持不同观点者见仁见智,不能说哪个就是唯一正确的。

长沙会战中即将开赴战场的中国军队士兵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要会战双方参战兵力、指挥官一览表

1. 淞沪会战(1937.8~11),日:9个师团另6个旅团,22万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中:75个师另9个旅,70余万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一级上将,(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特级上将。

2. 太原会战(1937.9~11),日:6个师团,14万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中:6个集团军、40个师,28万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一级上将。

3. 南京会战(1937.12),日:8.5个师团,20万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中:13个师,1个教导总队,11万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一级上将。

4. 徐州会战(1938.1~6),日:8.5个师团,24万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南线),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大将(北线);中:12个集团军64个师,60万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级上将。

5. 武汉会战(1938.6~10),日:10.5个师团,25万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中:50个军、129个师,110万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二级上将,(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特级上将。

6. 南昌会战(1939.3~5),日:4个师团,12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中:10个军、33个师,20万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罗卓英中将。

7. 随枣会战(1939.5),日:4个师团,11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中:14个军,22万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级上将。

8.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9~10),日:4.5个师团,10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中:16个军,35个师,20万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

9. 桂南会战(1939.11~1940.11),日:2个师团、2个混成旅团,7万人,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中:4个集团军、25个师,15万人,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一级上将。

10. 枣宜会战(1940.5~6),日:6个师团,14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中将;中:21个军、51个师,26万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级上将。

11. 豫南会战(1941.1~3),日:3个师团、1个骑兵旅团、3个战车团6.5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中将;中:3个集团军、8个军,18万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级上将。

12. 上高会战(1941.3~4),日:2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4万余人,第十一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中将;中:5个军、11个师,10万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中将。

13. 中条山会战(1941.5~6),日:5.5个师团,10万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中:7个军,18万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二级上将。

14.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9~10),日:5.5个师团,12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中:40个师,18万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

15.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1942.1)日:5.5个师团,12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中:40个师,18万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

16.浙赣会战(1942.5~7),日:7个师团另4个旅团,15万人,第二十三军司令官泽田茂中将,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中:4个集团军另7个军,44个师,30万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二级上将。

17.鄂西会战(1943.5~6),日:3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5个支队,10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中:9个军,14万人,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上将,(后)司令长官陈诚二级上将。

18.常德会战(1943.10~12),日:6个师团,4个伪军师,16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中:16个军、42个师,21万人,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上将。

19.豫中会战(1944.1~4),日:5个师团另3个旅团,16万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中:8个集团军、17个军,30万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二级上将。

20.长衡会战(1944.5~8),日:10个师团,20万人,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中:21个军,40万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二级上将。

21.桂柳会战(1944.9~12),日:8个师团,11万人,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中:16个军、40个师,20万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上将。

22.豫西鄂北会战(1945.3~5),日:5个师团、3个旅团,11万人,第十二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前)、鹰森孝中将(后);中:18个军、45个师,24万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二级上将;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胡宗南中将。

23.湘西会战(1945.4~6),日:5个师团,10万人,第二十军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将;中:9个军、26个师,14万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级上将。

注:①此表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其中有些数据特别是参战兵力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不同,如上高会战日军参战兵力有4万、6万、7万等说,本文采用一说,仅供参考。②会战名称以中方习惯称谓为准,如淞沪会战日方称“第二次上海事变”;南京会战又称“南京保卫战”,日方称“南京攻略战”;中条山会战又称“晋南会战”,日方称“中原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湘北大捷”,日方称“赣湘会战”;枣宜会战日方称“宜昌会战”。③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亦统称豫湘桂会战(日本称为“一号作战”或“大陆打通作战”),其中长衡会战包括第四次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④中方指挥官军衔“上将”者全称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低于二级上将。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血战台儿庄”浮雕

0 阅读:6

清浩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