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
公元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一部分斯拉夫人从东欧平原迁移到巴尔干半岛上,称之为南斯拉夫民族。在此后的千年中,他们各自发展,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国家。
然而,在1918年到2003年之间,巴尔干半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名叫“南斯拉夫”的国家。除了保加利亚以外,所有以南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地区都加入了“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保加利亚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族群,其祖先并非南斯拉夫人,而是与突厥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逐渐与南斯拉夫人接触交流,并最终被南斯拉夫民族同化,成为南斯拉夫民族里的一员。
那么,他们是如何完成斯拉夫化的,为什么只有他们没有加入南斯拉夫呢?
▲保加利亚是南斯拉夫民族的国家中,唯一没有加入南斯拉夫的
一、来自中国的古保加尔人保加利亚人的祖先被称为古保加尔人,关于他们的起源有三种观点。其中最主流、最为保加利亚人认可的一种,认为古保加尔人是突厥的一支,最早生活在中国的西域。中国汉、唐、元各朝代史书中记载的“拨忽”、“仆古”部落,很有可能就是古保加尔人。
第二种观点认为古保加尔人是匈奴的后裔,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古保加尔人来自于帕米尔高原。目前史学界对古保加尔人起源的看法还没有完全统一。
▲古保加尔人从中国西域出发,经过漫长的迁移才来到巴尔干
古保加尔人保留了很多中华文明的痕迹,比如他们的首领被称为“可汗”。更有趣的是,他们也用十二生肖纪年法,与中国十二生肖的唯一差别是用“豹”取代了“虎”。
除此之外,他们的古文字、传说、宗教、习俗等等,都与中国西域民族有着一定的联系。不管如何,大约从3世纪开始至7世纪末,古保加尔人到达了巴尔干半岛。同时期的唐朝已经灭亡了西突厥汗国。
▲西突厥灭亡于657年,古保加尔人此时已经到达欧洲
古保加尔人定居的这片土地,可以考证最早的主人是公元前20世纪左右出现的色雷斯人。最有名的色雷斯人是发动奴隶起义的英雄斯巴达克斯。由于古罗马人的残酷镇压,色雷斯人只有一部分后裔仍生活在当地。
总之,古保加尔人毫无疑问是从东方迁移而来,属于印欧人种,使用西突厥语的一个分支,信仰突厥传统的多神教,又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巴尔干半岛上的其他民族有着不小的差异。
二、古保加尔人的斯拉夫化古保加尔人到达巴尔干半岛时,居住这里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人。他们原先生活在东欧大平原上,由于受到匈人等外来民族的侵袭,一部分斯拉夫人在公元六世纪末迁移到巴尔干半岛,他们被统治这里的拜占庭帝国视为蛮族。
巴尔干半岛山峦、河流、平原相间的破碎地形,使南斯拉夫人分化为许多个部落,据考证一开始大约有25个南斯拉夫人的部落,后来逐渐合并为七、八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差不多就是现代南斯拉夫各民族国家的祖先。
直到这个时候,古保加尔人和南斯拉夫人还没有直接的关系,只不过都是巴尔干半岛上新的定居者而已。既然是邻居,就免不了会有一些相互交往,也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和战争。但这种交往还不足以促使他们融合,真正起到这一作用的是拜占庭帝国。
▲8-9世纪时斯拉夫人的分布
拜占庭帝国(即395年从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罗马帝国),疆域包括现在的中东、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北非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帝国。鼎盛时还向西扩张,企图恢复古罗马帝国的全国疆域。
拜占庭帝国看似强大,实则内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对各地区的统治并不很牢固。在巴尔干半岛的北方,匈人、阿瓦尔人等蛮族不断南侵,给帝国造成严重的伤害。
据《保加利亚编年史》记载,7世纪左右,拜占庭帝国与古保加尔人结盟,允许他们迁居到多瑙河下游的北岸,为帝国守卫巴尔干半岛的边境。
▲拜占庭帝国在6世纪鼎盛时期
可盟友关系没有维持多久,便因为拜占庭官员的横征暴敛和无耻欺压而破裂,古保加尔人在反抗拜占庭的过程中,与南斯拉夫民族结为新的同盟,并加快了相互之间的融合。
公元680年,古保加尔人和南斯拉夫人联合起来,击败拜占庭军队的进攻,并与拜占庭帝国签订了和约。这段史料出自拜占庭,古保加尔人没有自己的文字记录,尽管如此,保加利亚史学家仍然把公元681年定为“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的初始之年。
在这个国家里,古保加尔人占有多数,首领也被称为“可汗”,证明其是以古保加尔人为主体。鼎盛时的疆域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摩尔多瓦、罗马利亚、保加利亚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首都是普里斯卡,在今保加利亚的北部。
▲681年建国后的“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
有意思的是,古保加尔人和南斯拉夫人两个民族融合的结果是古保加尔人斯拉夫化,而不是斯拉夫人的保加尔化。这是因为南斯拉夫人取得了对古保加尔人从上至下的全面优势,内外部因素对这种转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内部因素来讲,古保加尔人半耕半牧的生产方式,以及传统的部落制度,落后于南斯拉夫人的农耕和封建统治制度,国家经济越来越多地被南斯拉夫人所控制。
在军事上,古保加尔人依然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点,擅长骑兵作战,却不适合巴尔干的多山多河地形。南斯拉夫人则善于攻城和水战,为国家立下更多的功勋,因而逐渐控制了军权。
▲古保加尔在9世纪已经完全斯拉夫化
从外部因素来讲,拜占庭帝国积极传播其国教东正教。南斯拉夫人首先归皈东正教,并由此得到拜占庭帝国的支持,越来越多地出任国家要职,信奉传统宗教的古保加尔人被排挤出权力的中心。就这样,南斯拉夫人取得了对古保加尔人从上至下的全面优势。
南斯拉夫人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公元864年,来自拜占庭的东正教使团为“可汗”全家进行了洗礼,标志着东正教成为国教。
从公元681年建国开始,历经两百多年,古保加尔人彻底完成了斯拉夫化,成为一个新的南斯拉夫民族——保加利亚。其主体由古保加尔人、南斯拉夫人和色雷斯人融合而成,使用与斯拉夫语近似的保加利亚语。
三、近代保加利亚的独立保加利亚这个国家是因为反抗拜占庭统治而诞生的,却又从拜占庭吸收了大量的文化和宗教成果,迅速使自己成为巴尔干的强国,并多次取得对拜占庭的军事胜利。
但拜占庭帝国的实力毕竟远远强于保加利亚,缓过劲来后便灭亡了保加利亚,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行省。即使保加利亚恢复过短暂的独立,也很快再次被拜占庭吞并。
▲保加利亚历史上有名的西美昂一世,称“沙皇”的时间比俄国还要早600多年
在保加利亚与拜占庭帝国争斗不已的同时,以塞尔维亚为首的其他南斯拉夫民族起先保持中立,后来在拜占庭的拉拢下,转而与保加利亚为敌。
在这个过程中,塞尔维亚的实力得到增强,开始谋求摆脱拜占庭的控制。1042年,塞尔维亚王国建立,鼎盛时占到巴尔干半岛三分之二的面积。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人共同反抗拜占庭帝国,同时两者在争取其他南斯拉夫民族的问题上,保持着竞争关系。
▲1355年塞尔维亚帝国的最大疆域
正在这个时候,来自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了。这个帝国的前身是从东方迁移来的突厥人后裔,倒是与古保加尔人有一定的亲戚关系。
▲1878年前的奥斯曼帝国,南斯拉夫各民族还没有独立
拜占庭、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是当时巴尔干半岛上的三个主要国家,可他们非但没有联合起来,反而互相攻伐,被各个击破,全部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奥斯曼在巴尔干半岛推行伊斯兰教,一部分南斯拉夫人转变为穆斯林,但东正教被允许存在,其影响力在暗中反而得到了增强。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则由于处在奥地利的统治下,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保加利亚最著名的索非亚教堂,东正教对保加利亚的团结作用非常巨大
18世纪以来,中西欧各国由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大航海等因素而开始崛起。奥斯曼帝国则走上了下坡路,被其统治的南斯拉夫各民族纷纷觉醒,并在俄国的帮助下,先后实现了民族独立。
俄国打着“拯救伊斯兰统治下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同胞”的旗号,进军巴尔干半岛。与此相对应的,随着拿破仑战争后民族主义情绪在欧洲的高涨,巴尔干半岛上也掀起了“南斯拉夫主义”。
南斯拉夫各民族谋求团结起来,争取民族独立的呼声越来越强。塞尔维亚在其中表现得尤为积极。由于拥有人口、疆域等方面的优势,塞尔维亚一直想主导南斯拉夫民族的统一进程。
▲从奥斯曼独立后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
而保加利亚的实力和历史成就都不弱于塞尔维亚,因而对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统一计划保留有自己的看法。这种分歧暂时被掩盖在推翻奥斯曼统治这个共同目标之下。
1877年爆发第十次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黑山、保加利亚等南斯拉夫民族纷纷响应“斯拉夫老大哥”俄国,趁机赢得了自身的独立。但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南斯拉夫民族—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在一战奥匈帝国战败后才获得独立。
四、兄弟反目成仇为了遏制俄国以巴尔干半岛为跳板向中欧扩张,英法等国转而支持奥斯曼帝国,以及有意向巴尔干扩张的奥匈帝国,与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巴尔干火药桶”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形成的,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1878年6月,欧洲列强逼迫俄国签订《柏林条约》,强行划定了巴尔干各国的边境。保加利亚被分割成两部分,北部由俄国托管,南部继续由奥斯曼总督统治。塞尔维亚的领土反而有所扩大。
这种人为地、不公平地分割方法,当然激起保加利亚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在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保加利亚八年后实现统一,完成了独立建国。
▲褐色和深褐色区域为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失去的国土
出人意料的是,最反对保加利亚统一的国家竟然是塞尔维亚。在塞尔维亚看来,一个分裂的、孱弱的保加利亚更有利于自己完成对南斯拉夫民族的整合。
在这种“大塞尔维亚主义”的驱使下,塞尔维亚不顾南斯拉夫民族的整体利益,向保加利亚开了战。正当战争胶着时,奥匈帝国想要趁机插手巴尔干局势,反倒促使两方结束了这场战争。
接下来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遭到塞尔维亚等国的围攻,丧失大片国土,从而与南斯拉夫各国成为敌对关系,并认为俄国更偏向于塞尔维亚,于是投入了德国阵营。
▲二战时期装备德国冲锋枪的保加利亚伞兵
随着奥匈帝国的瓦解,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获得独立。塞尔维亚趁机整合三国,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这就是南斯拉夫统一的雏形。后来其他几个南斯拉夫国家也加入进来,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而保加利亚是这个国家的主要敌人之一。
保加利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是相似的,主要作战对象就是南斯拉夫的兄弟。一开始在德国的支持下夺回丧失的领土,然后随着德国的失败,又不得不吐出这些领土。
▲以南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有七个,仅保加利亚没有加入南斯拉夫
五、巴尔干联邦梦想破灭早在二战结束前夕,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便提出巴尔干联邦的设想,以完成“南斯拉夫主义”的最终目标。而实现巴尔干联邦的第一步是成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联邦,简称南保联邦。
苏联解放了巴尔干半岛,并在当地扶植亲苏的社会主义国家,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终于站到了同一个苏东阵营内。保加利亚同样深受“南斯拉夫主义”的影响,因而对此计划也有很大的兴趣。不过,在联邦的构成方式上,两国的意见并不一致。
▲1947年,铁托和保加利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会谈
南斯拉夫的想法是包括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在内的七个兄弟民族平等,都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联邦。而保加利亚希望自己与南斯拉夫作为两个对等实体组成新联邦,这样其地位就高于塞尔维亚等加盟共和国。
苏联一开始是支持南保联邦的,但随着南斯拉夫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自主意识,苏联不愿意看到南斯拉夫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转而反对南保联邦。
▲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人口和国土面积,仍然居于南斯拉夫国家前列
1948年,南保联邦计划彻底破灭,最终确立了保加利亚不加入南斯拉夫。此后,南斯拉夫迎来了铁托时代,既是苏东阵营成员,又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保加利亚则相对不太起眼,是个紧跟苏联步伐的小弟,然而这也有好处。
▲南斯拉夫是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摆脱苏联控制最早的
苏联解体后,南斯拉夫因为各民族长期分离所造成的文化差异过大,导致内战,生灵涂炭,再加上外部势力的介入,最终国家彻底解体,分裂成多个国家。
保加利亚却逃过一劫,在苏联解体后迅速倒向欧盟和美国,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保持了国家的完整与和平。
▲保加利亚被誉为玫瑰之乡
长期作者|霈霖历史资深爱好者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点赞]
耳目一新,史学可鉴
同一个民族必须在同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