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mini冰激凌事件:表面是冰激凌,实际是民族情怀

枫语联翩 2023-04-22 23:23:08

(1)

有些事情,可能你是无心的,但别人不是这么感受的;

有些事情,可能本身不是大事,但会在被人忽视的瞬间悄悄的发生了;

所以计划一件事,要留出余量,留有机动空间;

要想到最坏的结果;

用在上海车展宝马mini冰激凌事件中最恰当。

mini站台上的两位小姐姐,对中国人的询问冷冰冰,一句发完了,连个眼神也不多看一眼;

而外国人过来,马上喜笑颜开,不仅拿出了冰激凌,还耐心的解释如何打开,是撕开还是抠开;

这里就让中国人民有种被轻视感。

中国人在乎的不是发完了,没吃上这口冰激凌,而是不该区别对待不同国籍的人;

如果发完了,那所有人都没有了,那也没什么;

对国人要下载APP,要注册,还限量供应,老外来了直接就给;

这种明显区别对待的态度,让人直接联想到跪舔,崇洋媚外。

(2)

而宝马的第一封官方回应,顾左而言他,没有回答核心问题;

之后的第二封致歉信中解释,那几位老外只是公司员工,挂的都有工作胸牌;

或许这是事实,也或许不是事实;

先不去争辩是否属实,即使属实,自己的内部员工们可以大摇大摆来者有份;

而真正的入场观众,也就是宝马的准客户们却是限量供应,手快有,手慢无;

宝马的市场部门做预算时,是否考虑了这一点?是否想到了会引起争议?

即使没有崇洋媚外,也依然留有争议的空间。

再想象一个画面,当天过来索要冰激凌的老外不是宝马的员工,展台上的两位小姐姐会怎么处理呢?

大概率两位小姐姐还是会微笑着打开给员工准备的冰激凌,递给眼前这位老外。

你问为什么这么判断?

别问我为什么,问就是不说;

我不说,不等于不可能。

所以,你的处理方式错了,任何解释都漏洞百出;

正确的处理方式,原本限量供应的发完了,还有很多观众过来索要,小姐姐们应该主动的把留给员工的那部分拿出来分发;

估计这样处理的话,别人就没什么好说了。

假如宝马预算能再充足点,来个无限量供应;

其实也增加不了多少预算,因为即使可以无限量畅饮,一般人吃一个最多两个,足以;

就像咖啡免费续杯一样,大部分人并不会去续杯,他喝不了那么多;

却能在品牌效应上大大提升光环;

连赠品都是大手笔,和其他车企就是不一样的层次;

品牌形象一下子就深入人心了。

(3)

你错了就是错了,不要试图掩饰,真诚的道歉才是王道;

最后却搬出两位小姐姐是临时人员的解释,完全是画蛇添足;

就像每次发生一些社会事件时,当事企业总会不失时机的给个解释:此人只是外包人员,只是临时人员,不属于公司员工;

意图想证明,不是公司的错误,与公司无关;

极力想甩掉这口锅。

这次宝马也故伎重演,但这种时候,这种解释,有些不打自招,越描越黑。

(4)

国人对外国人一向态度友善;

一方面是中华美德的传统,但更重要的原因,不是老外人有多好,也不是这个人给了什么好处,而是习惯,习以为常了。

这是一种长期的民族低自尊感在作怪;

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是圆的,外国的空气都是甜的;

从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抢夺国宝财物,火烧圆明园开始,腐朽的清政府急忙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奴才的基因就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体内;

在外国人面前,中国人有种天生的不自信,不自觉的卑躬屈膝,友善的过了度;

这是历史的原因,更是自己的原因。

中国人到了拿回民族自豪感的时候了,自强自信,坚信自己的价值,别人才会瞧得起你;

所以,同样在车展会上,有国内车企就免费为进场观众准备了冰激凌,无限量畅饮;

还有人自己出钱买了一袋冰激凌,无偿提供给在场的所有中国人;

不需要下载APP,不需要注册个人信息,只要是中国人,随便拿,来者有份;

宝马的教训让参展车企蹭了流量,让不愿服输的中国人挺直腰杆站起来。

不就是一盒冰激凌吗?

难道中国人在乎的真的是冰激凌吗?

难道中国人连一盒冰激凌都吃不起吗?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0 阅读:112

枫语联翩

简介:以独特视角看世界,注重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