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今天有个读者在后台给我留言,说我们拒了他报Layerzero的撸空投任务的申请,名字我就不放了,大概意思是这样。
我想他的意思是让我审核一下远黛的做法,他可能觉得留言以后我会认为远黛往外推用户的做法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会批评远黛,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正是我授意的,且我完整查看了远黛跟他沟通的所有内容。我们的各类服务往外拒的人数数不胜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只筛选同频的人”。
这里涉及到一个我跟人相处的哲学。我们只要是平时稍微跟外界接触的,就避免不了跟各类人打交道,有些人是好好先生,出于社会安全感的需要,想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因为“万一能用到”呢?多个朋友多条路。
你会发现父母辈很喜欢这样,他们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亲戚,哪怕背后骂了几百遍,当面也要做出一副很熟的样子,这叫“人情世故”。但这只适用于现代社会以前,陌生人交流不多的场景之下。在当下,只要我们有持续做事,持续对外接触的场景,早就不缺朋友,不缺信息,不缺资源,不缺机会,缺的是什么?是深度的交流,是深度的绑定,是深度的合作。
如果所有的信息都只是在你面前流过,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景象,那就是:看起来这些赚钱机会你都有过,但就是都没抓住;看起来这些人都曾在某些时候跟你处于同一时空,但就是似有似无,擦肩而过。
我们的精力有限,如果资源和信息更有限,那么我们该把精力覆盖到所有的人和事,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能保留的机会就不筛选出去。但如果资源和信息无限,那么越摊薄就越完蛋。
为什么要向外接触,为什么要辐射自己的影响力?不是为了寻求所有人的认同,而是让那些同频的人能找到自己。我经常对那些不认同的人说:我无意说服你,因为我的内容不是给你看的,如果你恰好刷到了且不认同,直接走就行了。
我们每一次的表达扩圈,都能留下一些同频的人;每一次的服务筛选,都能留下一些同频的人,最终就会让整个同频池越来越大。而如果我的筛选不严,放进来一些不同频的人,则会让整个池子的人都不舒服。你有没有发现知乎、B站这些平台上,原先那波认同的人慢慢就走了?因为要倍增的流量,就必须对“同频”这个概念不断放开界限,最终导致人群标签和价值观的泛化。不跟同频的人交流,麻烦就会增加,骂战也会增加,谁在里面都不会很舒服。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之间有一个特殊的交往方式,就是一起参加宗教活动,比如做礼拜,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商业机会。这就是同频,对很多犹太人而言,宗教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基于同频共识的共有时空,然后进行互帮互助,尽管很多犹太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只是单纯地有信仰而已。这种宗教的方式,也是一个族类能够持续兴旺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真的有什么过去未来,有什么天堂地狱。
一个同频的池子到底有什么用,组局的人一定要懂,如果不懂,说明你做不了那个人。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