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陷欺诈纠纷,受害者维权路漫漫

揽星辰入梦 2025-01-08 18:54:03

2022年5月,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潘家庄村的厂房建设工地上,一场看似普通的包工包料钢结构施工合同,却暗藏玄机,最终演变成一场持续至今的复杂纠纷。当事人宫女士因轻信了施工方罗某军的承诺,不仅蒙受了经济损失,还陷入了漫长的法律维权之路。

一、项目启动:信任与期待

宫女士在潘家庄村拥有两处厂房,总面积800平方米,其中一处500平方米,另一处300平方米。为了提升厂房的使用效率,她决定对两处厂房进行加层改造,即通过钢结构施工将厂房从一层提升至三层。经过多方比较,宫女士最终选择了罗某军作为施工方,并签订了包工包料的施工合同。合同中明确约定,罗某军需按照宫女士的要求,使用全新材料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宫女士对这次改造充满期待,希望通过加层提升厂房的容纳能力,为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基础。然而,正是这份信任,让她在接下来的施工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二、施工欺诈:次品材料引发争议

在施工过程中,罗某军的行为逐渐显露出问题。当进行到二层到三层的楼层板铺设时,罗某军竟然运来了一车从别处拆下的旧材料,企图以次充好。宫女士在现场发现后,立即提出质疑,要求罗某军更换新材料。虽然罗某军最终妥协,拉来了一车新材料,但宫女士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仅仅是罗某军欺诈行为的开始。

2023年10月,宫女士所在区域面临拆迁,拆迁评估人员在对厂房进行评估时,发现钢结构材料质量低劣,未达到标准。宫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罗某军在更换新材料时,仍然做了手脚,使用了不达标的次品材料。此时,宫女士已经与拆迁方签订了拆迁合同,但由于钢结构材料的问题,拆迁补偿款大打折扣。

三、口头协议:以房抵债的陷阱

面对拆迁补偿款的损失,宫女士决定找罗某军讨回公道。在双方协商过程中,罗某军提出以房抵债的方案,即宫女士同意将部分厂房、板房、磅等设备以19万3的价格抵给罗某军,并额外支付3万块钱,作为对罗某军施工费用的结算。宫女士当时急于解决拆迁问题,便同意了这一口头协议。

然而,在拆房过程中,宫女士再次发现罗某军的欺诈行为。当拆到楼层板时,宫女士发现这些所谓的“新材料”实际上仍然是不达标的次品。宫女士愤怒地找到罗某军,要求他解释清楚。然而,罗某军不仅不解释,还态度蛮横地表示放弃剩余部分的拆迁利益,并威胁宫女士要起诉他。

四、法律维权: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面对罗某军的欺诈行为和蛮横态度,宫女士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2024年2月22日,罗某军首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宫女士支付剩余的工程款。然而,在法庭上,罗某军的律师仅提供了一张4万元的账单作为证据,而宫女士则当庭提供了五车货的证据,证明罗某军已经将他所有的东西都拉走了。面对铁证如山,罗某军在第二次庭审前撤诉。

然而,宫女士的维权之路并未因此变得平坦。2024年5月29日,宫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罗某军赔偿因欺诈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然而,在10月29日的庭审中,宫女士的律师出具的鉴定材料却遭到法院的不予接受。法院对案件的拖延处理,让宫女士感到无助和失望。

为了证明自己的诉求合理合法,宫女士找到了同样从事钢结构施工的朋友对罗某军的账本进行鉴定。经过仔细比对和分析,这位朋友发现罗某军的账本存在严重问题,不仅多算了十四五万的费用,而且所使用的钢结构材料也与事实不符,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罗某军的欺诈行为。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宫女士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表示,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会坚持到底,直到真相大白、正义得到伸张。同时,她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类似的欺诈行为再次发生。

目前,宫女士的案件仍在法院审理中。虽然过程艰难且漫长,但宫女士仍然对公正裁决充满期待。他表示,相信法律是公正的,也相信法院会依据事实和证据做出正确的判决。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共同推动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