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发现没?现在看个国产动画片都得准备两副眼镜——一副用来看电影,另一副用来看某些人疯狂打脸。新加坡影院经理现在可能正抱着排片表怀疑人生:哪吒2首映场爆满后紧急加开两场,结果新加的场次居然比原场还早开场半小时。这哪是动画片上映,简直是大型时间管理翻车现场。

外媒拿着计算器蹲守全球票房榜的样子,像极了村口等着看新媳妇会不会做饭的大妈。他们死活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人非要执着于"全球第几"这个头衔。但真正的狠人早就在新加坡电影院里悟了——当本地观众为敖丙的新造型尖叫时,当马来西亚粉丝自制哪吒表情包刷屏时,谁在乎华尔街日报的排名算法有没有把东南亚市场算进去?
有个冷知识可能颠覆认知:哪吒2在新加坡的票价折合人民币120块,比国内贵一倍,但凌晨场的上座率照样碾压某些好莱坞大片。这根本不是票房问题,而是某些人死活不承认,华语文化圈早就不需要看西方脸色吃饭了。就像你妈觉得你冷非要你穿秋裤,但你早就在赤道国家买了度假别墅。

更打脸的是海外观众的反馈。油管上有个马来小哥的reaction视频火了,他看哪吒变身时激动到把爆米花撒了满腿,字幕组连夜给配了"这才是东方超级英雄"的弹幕。相比之下,某些执着于"文化折扣"理论的老学究,倒像是守着算盘批判移动支付的账房先生。
不过要说全无槽点也不客观。那些喊着"有本事去征服欧美市场"的人,可能没发现这届年轻人的叛逆期到了——我们早就不稀罕什么"东学西渐"的老剧本了。东南亚院线里,00后们跟着哪吒念中文台词时,柏林电影节那帮评委可能还在查"申公豹"的正确发音。文化输出这件事,从来就不是单选题。

最讽刺的是某些"理中客"的论调。他们一边嘲笑国产动画走不出亚洲,一边假装看不见《疯狂动物城》日本票房扑街的事实。合着迪士尼失手叫"水土不服",哪吒没攻下北美就叫"文化壁垒"?这双标玩得,奥斯卡都欠他们一座小金人。
但观众用脚投票才是最真实的。菲律宾某影院经理说加场加到保洁阿姨都学会用中文喊"我命由我不由天"了,泰国粉丝在首映礼现场教学如何用中文唱主题曲。这些自发形成的文化涟漪,比砸钱买纽约时代广场广告位实在多了——毕竟自来水永远比消防栓有说服力。
所以别被那些排行榜PUA了。当哪吒在热带雨林里杀疯了的时候,某些人还抱着北美票房统计表当圣经呢。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早就不止一种成功模板,就像不知道火锅蘸料除了麻酱还有油碟。
墨竹
现在票房涨的没那么快了,我感觉最后能到第五名是比较合理的
Anesthesia
哪吒2在东南亚火成这样,华尔街日报还在那儿算什么全球第几,真是搞笑
冰凌
哪吒2在东南亚火成这样,连大妈都看傻了,这波操作太6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