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3日,在几经推迟之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终于发布了对华新加征301关税的最终细则
——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出尽了风头的中国电动车,成为了被美国方面重点打击的对象,进口增税达到了惊人的100%。
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则紧随其后,增税50%。
此外,诸如电动汽车电池、关键矿产、钢铁、铝、医疗用品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等等中国制造享誉世界的各类“明星产品”,增税额度均达到了25%,直接梦回2018年中美贸易战!
美国究竟意欲何为?
美国总统拜登声称,对中国实施全面、战略和多边的方针,都是为了造福美国经济、美国工人和全球产业供应链...
再直白一点:
在2024年的今天,美国想要摧毁“中国制造”
可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原因很简单,虽然相较于6年前中美贸易战开始阶段的两党分歧,如今的美国人在对华贸易制裁的议题达成上,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时间里,美国国会密集表决通过了多项与中国有关的限制性制裁法案,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制造业领域...
同仇敌忾,已经成为了美国两党上下的基调!
这种“跨党派共识”的情绪,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美国舆论。例如,一向尤其热爱挑唆国内分歧的《华盛顿邮报》在最近的报道中,都开始炫耀美国刚刚达成的对华301关税加征,“是一份可确保美国赢得竞争的法案”...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如今的这种“同仇敌忾”,并不喻示着中国的弱势!
相反,在中美贸易战已经爆发6年之后的今天,在美国接连对华掀起外交战、科技战、舆论战、乃至于热战挑衅试探的今天,兜兜转转一大圈却什么都没捞到的美国,再度回归已经被证实“美国必输”的贸易战,恰恰是暴露了美国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无可奈何和战略短视...
戎评想,如今窃喜于“又捏到中国软肋”的美国政客们,大概已经忘记了自己为何又兜回了贸易战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以来,依托高科技禁运、歧视性贸易政策和无数上不得台面的阴损手段,而实质推动美元国际贸易体系下各成员国“对华全面脱钩”的美国政府,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中国的替代!
占据海运交通优势的东南亚诸国,首先进入了美国的视野。
然而,受限于东南亚国家的体量劣势、基础设施落后和破碎、分散的产业配套,美国梦想靠近中国打造一个新“世界工厂”的计划,始终被停留在纸面上...
东南亚不行,与中国人口数量相仿的印度行不行?美国人想试一试!
于是乎我们又看到,在白宫的一声号令下,刚刚在越南、印尼屁股都还没坐热的美资工厂们,又火速开启了向印度的搬迁。
印度倒是不负众望...
在摇摇拽拽下,被美国寄予了巨大希望的“印度制造”终于爬上了与中国竞技的舞台,然而还不等华尔街炫耀,印度制造紧随而来的超高次品率、高成本价格和大肠杆菌超标,直接让白宫的几个老头儿闭了嘴...
然后呢?
美国接着又盯上了紧挨的墨西哥,在之后又干脆直接要求必须在美国设厂,但是无论美国如何挖空心思的拆台,“中国制造”却愈加繁茂,已然一副不可撼动的姿态...
无疑,这样的残酷事实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是绝对难以接受的!
于是我们又看到,以美国财长耶伦为代表的一众美国官员,竟然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污蔑为是过剩产能,并且大搞政治施压,要求我们必须限期缩减...
怪中国吗?
但是面对美国及美国培植选手的对华“竞争不利”,美国联邦通信委员内森·西明顿在《美国事务》期刊上却又无耻宣称:
中国没有用恶意手段赢得贸易战,但从我们无法避免的错误漏洞和经济‘扭曲’中获利
美国的错误漏洞和经济扭曲,却需要没有恶意的中国人去买单,这就是他们想要表明的一切
——事实证明,不论是美国此前鼓噪的“中国去产能”还是美国日前宣布的对华新关税加征,其本质都是一种“讹诈”!
但是可以看到,这种“讹诈”却又是极端幼稚的。
无他,在制造业“战场”上失败的美国,竟然妄图通过矛盾激化,通过自以为很有用,但其实宛如狗屎的些许威压和恐吓,就可以在谈判桌上拿走本不该属于他们的一切...
还真就以为我们手里拎着的是自拍杆?
还是那句话:
当一个国家工业总产值,是全球排名第二到第十总和的国家,却还在执念于用无数条生产线去生产广泛涵盖吃穿住行的民用品!
当一个纸面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全面战争动员能力达到了骇人的94%,是世界排名前20各军事大国之总和,坐拥全球最大规模军队人数,一年下水全球50%舰船吨位、战机、导弹、坦克、无人机可以像火腿肠一样流水线生产的国家,却还在坚持军队只在国境之内救灾、舰船对外必是友好访问、军工产线长期处于佛系状态、每年将近百万日夜苦练,时刻准备族谱单开的硬骨头,真汉子却只能在一声命令下,眼含热泪解甲归田时!
这,才应该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幸运!
造福美国经济?中国和美一断交?美国就造福个屁?白灯老年痴呆又犯了?美国民众各方面生活己经离不开中国了?水涨船高的道理它都不懂!到头坑的还是美国民众自己!
美国到头了!
我们直接脱钩不行吗
对等制裁啊,苹果手机1万多有人买,2万,3万,5万一台还能有多少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