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的嗅觉,依旧灵敏。
1
信号
顶级大佬又传来新的动向。
几天前,李嘉诚长子、长和系主席李泽钜首次公开家族办公室进程:
“李氏家族一直于香港进行不同投资,会就于香港成立家族办公室一事制度化,管理人包括共事多年的友好同事以及家族成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资料显示,这也将是首个在港成立家办的香港富豪家族。
对超级富豪而言,家族办公室几乎是一种标配。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大“Domus”(家族主管)以及中世纪时期的大“Domo”(总管家)。
可以理解为,富豪给自己家族找了一个“超级管家”,帮助家族进行资产配置、法律服务、慈善事业、家族治理、家族教育等。
李氏家族确实需要这么一个“管家”。今年96岁的李嘉诚,曾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2024年2月,李嘉诚以362亿美元位列2024福布斯中国香港富豪榜榜首,宝刀未老。
再厉害的富豪,也得考虑传承问题。实际上,早在多年前,李嘉诚就设立了家族信托基金,不仅将上市公司股权装入家族信托,还提前规划了资产分配事宜。
在外界看来,随着李嘉诚长孙女的公开亮相,李嘉诚家族的接力棒已经来到第三代。如今,家族办公室的成立,也标志着李嘉诚家族的财富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也是一个大趋势。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香港有超过270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这个数据,是新加坡的近2倍。
更重要的信息是,家族办公室落地香港,意味着李嘉诚家族将进一步押注香港。
这不禁令人好奇,这一次李超人又嗅到了什么信号?
2
回归
这不是李嘉诚的第一次大动作。
时间回到2023年6月,有网友称,李嘉诚与好友同游西湖,并喝了价值不菲的龙井。尽管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长和方面的证实,但这无疑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
拉长时间看,其实信号早已出现。
2022年10月,长实集团以46.01亿港元获得一宗位于中国香港新界的住宅用地。
同年12月,长实集团以投标金额11.61亿港元中标中国香港市建局皇后大道西/贤居里项目。
彼时,根据媒体测算,仅2022年四季度,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就在香港囤地投入149亿港元(约133亿元)。
再往前看,2022年5月份,在广州白云区的白云空港大道地块的竞拍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也参与了竞标。
还有2020年1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吉电股份组建合营公司,一起探讨电力能源合作计划,李嘉诚给出的诚意是10个亿。
此外,根据时代财经的报道,李嘉诚父子曾“爆买”长实,2020年内至少进行了80次增持,耗资超50亿港元,这是用真金白银在加码。
不难发现,纵观李嘉诚这几年的动作,有一条颇为清晰的线索:
回归。
3
等待
风向悄然生变。
时间回到2015年,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了一篇文章,标题非常轰动:
《别让李嘉诚跑了》。
舆论汹涌,李嘉诚在内地的形象骤然扭转。这种变化背后,是李嘉诚资产布局的迁移。中国基金报曾做过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卖掉的内地和香港的资产,至少已经超过2500亿元。还有消息传出,早在2018年底,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在亚洲的资产占比就已下降至10%。
大甩卖背后,彼时的李嘉诚正兴致勃勃地押注欧洲。
根据当时的统计,李嘉诚在英国投资已超过4000亿港元。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都姓李。
财报也显示,2018年底,李嘉诚旗下公司在欧洲的资产总和已高达6736.9亿港元,占总资产比重达到54.67%。
那时候,人们一度以为李嘉诚要买遍整个欧洲。
这种“清仓式”的资产腾挪,一度让李嘉诚陷入“跑路”的争议。但从商业视角看,李嘉诚的行为很纯粹:哪里有更高的利润,就去哪里。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点就算是精明的李超人也不能避免。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李嘉诚重仓的英国,经济几乎停滞。2019年,李嘉诚花430亿港元收购了英国最大的连锁酒吧,还没回本,大半酒吧就面临全年无法正常营业的困境。
2020年,李嘉诚公司净利润暴跌超过50%,由于股价的下跌,李嘉诚个人财富损失达1000亿,甚至跌下了蝉联21年的香港首富宝座。
正因此,李嘉诚及时调整,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国。除了频频买入资产,李嘉诚也在回笼资金,伺机抄底。
去年8月,长江实业旗下新楼盘“亲海駅II”公布了首张价单,折后售价约为14.87万港元/平方米。这个价格,足足比周边的二手房便宜了30%。
这把炸裂的操作,直接让香港人癫狂。楼盘正式发售的第一天,626套房子全部被抢光,1万多人来到了楼盘销售中心参与摇号。
炸裂还在继续。最新的消息是,李嘉诚5折抛售东莞在售物业,尽管并非大面积降价抛售,但也足够引起轰动。
面对这一系列操作,我们可能还是得感慨一句:
姜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