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阴
早上五点半被我家先生叫醒,他要到屯堡的双龙村的车坝水库去钓鱼,我要他带上我,虽然我不喜欢钓鱼,但是我喜欢旅行,即使在附近山村的小道上散步,我都觉得是在旅行。然而,实在是太早了,开车一个多小时到了一户农家,先生和两个钓友去钓鱼了,我就在这个农家的客房里睡了一个回笼觉。
一觉醒来快到十一点了,这户农家就在公路旁边,是集养鱼、钓鱼、吃鱼、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休闲场所,过完年从昨天开始就有许多人来这边钓鱼,还有从利川过来的,渔夫们把车停在这个院子里,他们不愿耽误时间跑回到这户农家来吃饭,于是请老板娘做好中饭后送到河边去。盒饭一份20元,味道还不错的。
这里依山傍水、花木葱茏,清幽宁静,特别是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盛开了,一片一片的,真是美极了!这里是我们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感受田园风光,融入大自然的理想去处。门前苍松绿叶、坝中的碧水、远处的郁郁葱葱的青山、白雾朦胧、点点人家、袅袅炊烟……
这里环绕大山的河流是是恩施市备用水源地——屯堡乡车坝河库区,水原本是清澈透明的,然而岸边的绿树将水染成绿色。前年秋天的时候来过,那时这水可有几十米,显得有些幽深,而现在是枯水期,河里的水有些少了,直接由大湖变成了小河,但河水依旧是碧绿色的。老公和钓友们在岸边钓鱼。我睡醒后,老板娘给我煮了一碗面条还煎了两个鸡蛋,吃饱喝足后便准备到村里走走。
我看见院子里有一辆自行车,这是这个农家的老板娘的儿子的自行车骑,于是我借来沿着公路一路向山上骑行。看到路边的美景也会停下来拍照片。
骑行到高处,向山谷眺望,这村子真是处于一个好地方,背靠着大山,前面又是风景秀丽的水库,清亮的水在青山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绿,对面的山峦上缥缥缈缈的白雾缭绕,让此处看起来真的像是人间仙境。看到了几头牛在草地上吃草,看见鹅冲着我叫唤,感受这个小山村的宁静,感受春天的山清水秀。山环水绕之间,宛然一幅世外桃源的山水画卷!
临水静观,水色清明,水波不兴,晨光熹微间,波光潋滟里,丝丝初春的薄雾,氤氲蒸腾,引人入胜……新绿的茶树沿着山势盘旋而上,田里的农民正在春耕,恍若千年前那位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诗人。此刻的江南山水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重叠,让人忽然懂得:真正的归隐不是逃离,而是在泥土与星空间找到生命的坐标系。
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挂印而去时,带走的唯有三斗薄田的稻种。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看似闲适的诗句背后,是躬身稼穑的艰辛。春耕时晨起踩碎田埂上的薄霜,夏耘时汗水滴入龟裂的泥土,秋收时垛起的麦穗——这些在诗文中隐去的细节,恰是隐藏在桃花源美景下的真实农夫的写照。正如他在南山脚下种下的野菊,总要经历雨打风吹,才能在某个秋晨绽放出黄金的花朵。
车坝水库的两岸边有几位钓鱼人正在垂钓,田埂上有农夫正在耕田,我同他们打着招呼。这画面让我想起五柳先生与樵夫的晨间偶遇。他们互换新酿的黍酒与松柴,陶渊明在乡野间与溪畔捣衣的农妇共分半块麦饼,听牧童用柳笛吹奏俚俗小调,看邻家稚子将茱萸插满他的柴门。这些沾染烟火气的温暖,远比首都洛阳城中的争名夺利更接近生命的本真。
暮色中的水库泛起青雾,对岸农舍升起袅袅炊烟。这让我想起陶渊明在《饮酒》中描绘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千年后的我们依然会被这样的画面触动,或许因为钢筋混凝土里的现代城市人,骨血里仍流淌着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乡愁。陶渊明选择归隐山林像一面铜镜,照见每个疲惫灵魂内心深处的渴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到野外去钓鱼,去赏花,去踏春去农家吃柴灶煨热的米粥,以及不需要WiFi连接的真诚对视。
夜色渐浓时,我看见老农扛着锄头走过田埂,他的身影与陶渊明诗中的"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渐渐重合。原来桃花源不在世外,而在弯腰插秧时望见的云影里,在捧饮山泉时喉间的清甜中,更在将菊花插满竹篱的指尖上。当我们把手机镜头对准车坝水库农家小院的刹那,镜头里盛开的不仅是春日的桃花、梨花,更是千年未改的、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永恒追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