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资治通鉴》,就像找到一个老友,听他讲曾经的故事。那些王朝的兴衰,人物的起起落落,就那么直愣愣地摆在我面前,让我不得不去琢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初读这句话,以为老生常谈。等到有了人生阅历,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看看秦末汉初,刘邦和项羽,就是这话最好的注脚。刘邦,一个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人,他懂人。樊哙不过是一个屠夫,萧何是一个沛县的小吏,陈平名声极差,韩信只是个普通的士兵,张良虽然有贵族身份,可也是个通缉犯。就是这么一些人,刘邦能
给予他们信任,使其能尽情施展才能,进而奠定汉家四百年之基业。
再观项羽,其英勇卓绝,着实令人惊叹。他于乱世之中,尽显英雄气概,破釜沉舟的胆略,威震四方。其力能扛鼎,军事才能超群,虽最终败亡,然其一生之传奇,仍熠熠生辉,堪称厉害非凡之人。楚国贵族的后代,叔父项梁也是一代名将,项羽本人也是万人敌。即便是刘邦,面对项羽抓着自己父亲威胁,逼迫刘邦正面挑战,刘邦都只能用无赖的手段避其锋芒。
相较刘邦,项羽无疑更为夺目。这就是这么耀眼的项羽,就是不断胜利的项羽,最终变得刚愎自用,被他尊为“亚父”的范增也得不到信任。项羽只有自己,只有他的江东子弟。以一人敌天下。即便是项羽,也会失败。韩信、陈平离去,转投刘邦帐下。那个在战争谋略上远远不如项羽,却能让他们有更大舞台的刘邦。垓下一战,项羽是勇猛的,是无畏的,依旧是那个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可是,项羽还是败了。败给了自己,败给了更会用人的刘邦。
这是我读《资治通鉴》一个很深的体会。做大事的人,首先在用人。用人不当,任是天才,也是独木难支。在公司里,领导要是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公司肯定能发展得好。要是领导只知道用权力压人,不管员工的死活,那员工肯定都想走,公司也就完了。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生活就像一场漫长又艰难的旅行,一路上,困难像冬天的寒风,时不时就刮过来,那些流言蜚语,像暗处的刺,冷不丁就扎你一下。冷了,就得穿上厚衣服,面对别人的诋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强。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还是说回楚汉相争。韩信起初是个被人侮辱,要被当街钻胯下的青年,却从未放弃,依然在琢磨兵法,提升自己,才有机会得到重用。
孔子,一辈子都在各地跑,想把自己的学说传出去,可一路上没少遭罪。在陈蔡的时候,被围困在荒郊野外,没吃的,差点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情,真可谓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啊。常人所弃,孔子犹坚执。常人所不解者,孔子独坚守之。
虽然我们的境界不如孔子,可相信都遇到过类似经历。以我来说,刚开始做项目时,每次提出新思路,都是被同事质疑。起初也十分懊恼,想着争吵过对方,结果只能激化矛盾。后来就沉下心来,把精力放在研究上,不断改进方案,用结果去说服对方,质疑声自然也消失了。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就像赵括,读了一肚子兵书,说起打仗头头是道,可他没上过战场,没有真刀真枪干过。可这样一个人在长平之战成了千军万马的统帅。无论如何这都是不负责任。三军之重,莫重于统帅,一将无能,累及三军。诚然,赵括是英勇的。他在军败时依然敢于反抗。经此一役,赵国受到重创,往昔之盛景再难重现。那个昔日的强国最终亡了。
每及此段,辄不胜喟叹。
读《资治通鉴》时,仿若与历史人物比肩而坐,聆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智慧,不光是过去的事儿,对现在的我们,一样有用。以后,我还会接着读,从里面吸取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