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拿着落后于侵略者的武器,付出血的代价、前仆后继,最终将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土地。
新中国成立之际,百废待兴,在其他国家的军队拿着研发的先进武器时,我们用的还是“小米加步枪”。
建国短短六年时间里,我们不断提升武力装备。我们的提升速度让美军看到拿手榴弹作战的志愿军时,只能望风而逃。

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以及统治者的无能腐败,导致中国由一个强盛的大国慢慢衰落。
在英、美等国加速工业化进程时,我们依旧采用过时的生产方式,他们成为了工业化的国家,造出汽车、飞机,而我们的社会生产水平却停滞不前,拿着冷兵器与列强的热兵器作战。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导致清朝夜郎自大,自诩世界大国,然而等列强的铁骑踏上中国的领土时,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当时的统治者也意识到我国工业化基础落后的问题,于是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当时的中国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割据不止,他们忙于内战、外战,根本无暇顾及工业发展。
他们的军工业无法就是从国外购入部件,然后自己组装,完全依赖于外国,无法自主生产。

当时的中国,造出来的热武器与外国的先进武器相差十万八千里,制造技术难一点的汽车甚至造不出来,只能从外国买。
国家工业化与军队机械化息息相关,我国在一开始的工业化大潮中就落后于其他国家,直至新中国成立,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差距依然是天壤之别。
在美、德军队实现机械化时,我们的兵工厂只能制造一些步枪、机枪,造出来的迫击炮还因质量不过关无法投入使用。

新中国成立初,美、苏、德的年弹药产量都在200万吨,而我们才能产出1万吨,这是200倍的差距。
在西方国家的空军日益发展壮大并投入作战时,我们仅有17架飞机。这17架飞机还是在战争时保存下来的落后飞机,几乎没有战斗力。

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顽强的作战意识,还要有不输于任何敌人的武器装备。
建国,我们解放军顽强的作战意识可以排在世界最前列,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极度落后的武器装备不得不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当时我们军队使用的武器既有从国外买来的,也有自己造的,还有从战场上缴获的。
这些装备品牌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因为这些武器来自于苏联、美国、英国、瑞士、加拿大、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于是人们称呼它们为“万国牌”武器。

“万国牌”武器的突出缺点就是不成套,常常会出现有枪无弹的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还缺少重武器,在西方军队配备大口径火炮与坦克装甲车时,我们的火炮还以小口径为主。
建国初面对这样的装备,我们决定经济发展与国防发展并举,“万国牌”武器成了我们装备建设的起点。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工业化落后,提升工业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于是我们决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从国外购入先进武器。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战前,我们的领导人就考虑过武器差距悬殊的问题,这种问题在战场上是致命的。
抗美援朝总指挥官彭德怀元帅看着可爱的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冰天雪地里,备受美国火炮、坦克、飞机的欺凌,他心痛如绞。周总理下令要求全国上下各部门解决所能保障志愿军战需。

1950年11月,毛主席致电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请求苏联为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以便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顺利作战。
当时我们从苏联赊购了步枪、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等苏式武器。
两个月后,苏联如期交货,志愿军换上了先进、统一的苏式武器。
因为武器装备落后,给冲锋在前的志愿者战士造成极大伤亡,此次武器换装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志愿军和美军的武器差距,提升了我军的战斗力。

5月,在主席和总理的指派下,解放军参谋长带领我国兵工厂代表团前往苏联参观、谈判,临行前,主席交待代表团这次谈判一定要买到武器、学到技术。
我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后,苏联谈判代表团团长什捷缅科为我国代表团接风洗尘。
苏联领导人非常重视此次谈判,他派什捷缅科与我国代表团进行谈判。
什捷缅科在谈判时强调了三点:一是我国一个重视建设师团力量;二是在提升火力的同时健全后勤保障;三是一定要建设师属坦克兵团。

代表团将双方谈判情况上报中央,中央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与苏方建议,提出用苏式武器装备60个师的方案,除了订购武器外,我方还就派遣军事留学生、援建工厂等问题与苏联进行商讨。
朝鲜战争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拉长谈判进程,我方代表团成员对苏方迟迟不做答复的情况难免心中着急,这种着急既出于对增强国防建设的迫切,也出于对在朝鲜战场是浴血奋战的志愿军的担心。但着急并没有用,他们只能耐心等待,等着把技术学到手。

经过4个多月的谈判,双方终于谈出了结果。中苏双方制度了订货协议,商定好了派遣军事留学生的相关事宜,对于我国提出援建兵工厂的请求,苏方决定派专家来我国进行实地考察。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及战需变化,我国后续又想苏联购入了建设坦克火炮团与机械化师的装备。
在购入国外武器的同时,我们的兵工厂也没闲着,争取到苏联的技术援助后,我们开始建造以防止为主的国产武器。

开国后,经过全国上下、军民齐心的建设,我国国防工业从毫无基础到初具规模。在加速武器自主研发进程的同时,我国还在迅速发展航空工业。
到了朝鲜停战的时候,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与刚入朝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抗美援朝及后续战争中,我们研发改进的手榴弹让敌人叫苦不迭。
手榴弹使用方法简单,杀伤力大,是近现代作战中不可或缺的近战“杀器”。
我们在加速自主研发武器的进程中不断对传统手榴弹进行改造,以使它能在战斗中发挥更大是作用。

当时我们使用的手榴弹主要是在德式手榴弹的基础上仿制的,这种手榴弹因为携带方便、投掷距离远、杀伤力大而深受志愿军喜爱。
在面对机械化程度高、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军时,志愿军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虽然我们没有原子弹,但我们有手榴弹,在战场上,志愿军将灵活机动的作战战略发挥到了极致。

据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回忆,志愿军在危机时刻会拉响手雷、手榴弹、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美军面对志愿军手中的手榴弹一直都很头疼,他们尽量避免与志愿军近战,防止被手榴弹炸伤。
经过此次抗美援朝战争,美国与南朝鲜都意识到了我国国防工业的建设速度与人民解放军的恐怖实力。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

新中国不是清政府,面对一切试图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我们会举国之力进行反抗。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党部分残余实力跑到沿海地区,妄图在沿海地区建立防线,掩护台湾,伺机侵袭大陆。
我们必然不会对他们的阴谋视而不见,最初没有攻打这部分残余实力是因为时机不成熟,当时我们国防力量较弱,只能先尽力保障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军需,把重心放在朝鲜战场上。

到了1955年,建国的第六年,我国的军事武器装备飞速提升,与此同时提升还有我军的作战能力。
1955年1月18日我军在一江山岛发起战斗,此次战斗是我军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战争持续不到十个小时,敌人纷纷缴械投降,我军第一次三军联合作战大获全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敌人妄图依靠美国搞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我们的武器装备与作战能力居然提升的如此之快。
哪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也被我们在朝鲜战场上打得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在军民齐心的努力下,他们的阴谋破产了。

从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再到成了新中国,中华人民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好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们从不被联合国承认到成为五常国家之一,从百废待兴的国家成为了拥有话语权的世界大国,这一切都是中华人民脚踏实地努力的结果。
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终有一天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
新中国国防工业布局的形成与发展(1949-1980)(红色文化网)
苏式武器装备: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换装(红色文化网)
这种传统战斗武器,为何能在现代战争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