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潜伏者不幸暴露,临刑时高呼:不要以为中国人是怕死的

青史如烟随风散 2025-02-19 12:04:20

1943年1月12日,夜,运漕镇镇西的一间屋外,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闪至门前,其中一人贴近门,扬手猛地拍了拍门。

“嘭、嘭、嘭”,这沉闷的拍门声,惊得周边响起了数声犬吠,如同在这沉寂的古镇之中猛地投入了一块石子,顿时激起阵阵涟漪。

“谁呀?三更半夜的!”屋内的程用书直起身,警惕地看了眼外面,嘴里面却故作含糊呓语、嘟囔着。

“嘭、嘭”,外面的人又加重了拍门的力道,大声催促着,“快开门,查户口!”

程用书心里一沉,这么晚了来查户口,而且自己先前并没有听到周边邻居家里面的动静,明摆着是直接冲自己来的。

程用书将手伸进墙侧的被窝之内,从里面掏出了一支八音枪,一面仰头从外面高声回应着,马上,马上给你们开门;一面悄悄起身,蹲在床前,快速撬开一块砖,将八音枪藏进砖下的土坑之内,然后迅速恢复了砖头的放置。

镇上的人都知道,程用书是伪区政府内的要员,但很少有人知道,程用书的真实身份其实是运漕镇党支部书记。

程用书原名孙化中,曾就读于西安军官学校,“八一三”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程用书与部分校友被调至上海,投身于保卫大上海的战斗之中。

其后,有感于国民党抗战的虚伪,程用书愤而离去,随后,在报国无门、救国无路的情况之下,最终寻到了真正的抗日中流砥柱。

1939年5月,在组织的安排之下,程用书回到了运漕镇,担任运漕镇党支部书记,他以教师为公开身份,在当地采取交朋友、拜把子、拉关系等方式,和伪区长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随后打入了伪区政府之内,担任了伪区员,以“合法”身份潜入敌人内部,秘密开展抗日活动。

因为有程用书的存在,运漕据点的日伪军频频行动失利,或清剿计划落空、或日军物资被劫、时而还有日军士兵失踪的情况。

日军头目在大为火光的同时,也是心生疑窦,在秘密自查的过程当中,程用书最终进入了日伪特务的视线当中。

因为程用书深得伪区长的信赖,日伪特务这边没有确凿的证据,一时间不好直接动手,因此,当晚,特务们便想到了借着查户口的名义,搜一搜程用书的家中,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然而,令这些特务们感到失望的是,甭管他们如何翻寻,却始终一无所获,最后,一众特务们在程用书的连连责问之下,不得不落荒而逃。

看着敌人们狼狈离去的背影,程用书慢慢地合上了门,静静地站在门扇的后面,夜色将他包裹在黑暗之中,静夜里,只听见程用书那粗重的呼吸声,一起一伏。

敌人的这次盘查,虽说没有找到任何东西,但程用书知道,这绝对不是敌人的一次偶然行动,对方一定是注意到自己了,而真正的危险,还在后面。

当时,考虑到程用书的处境,组织上建议他立即撤离,但程用书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潜伏到敌人的腹心之内,如果就这样被风吹草动就吓走了的话,往后,同志们再想打进来,可就难上加难了。

对于程用书来说,自己是运漕人,熟悉本地情况,现下还有伪区员的身份,敌人一时间还不能把他怎么样,毕竟敌人只是怀疑他,可并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

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证据”竟然很快便被敌人们给攥住了。

1943年3月26日,运漕镇交通站交通员叛变,并出卖了程用书。日伪特务冲入程用书的家中,搜查了程用书家中的每个角落和衣柜箱子。

领队的日军指着程用书大声怒吼:

“你的,大大的马虎子(敌人对新四军的蔑称)。”

程用书装作十分委屈的样子,冷静地回答:“我是政府人员,不知道什么是马虎子!”

当天程用书被日伪军带走,关在了运漕镇东街美孚洋油栈。当晚敌方进行了突击审讯,没有任何结果,恼羞成怒的日军头目,随后对程用书施以酷刑,逼他供出组织内的人员名单、联络方式。程用书面对敌人的拷打、灌辣椒水等酷刑,始终沉默,一言不发。

当时,日军将程用书倒挂在一个大油罐上,对他浇灌辣椒水,直至鲜血从鼻孔、口腔内呛出,然后再用凉水将人叫醒,随后继续用刑。

几次三番,敌人对程用书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折磨,程用书被折磨得是昏死过去后,又苏醒过来,随后再次被打得昏死过去。

酷刑用尽,无计可施的日军头目,最终决定从肉体上彻底消灭眼前这个“铁一般的汉子”。

1943年4月7日,上午,运漕镇阴云密布,原本春意和暖的微风,吹起来,让人感到一阵彻骨的寒凉。

运漕镇的老百姓们听说抓到了一个新四军,日军这边准备将之枪毙。当天,所有人都伫立在街道两旁,等待目送着程用书。

奄奄一息的程用书戴着手铐脚镣,在日伪军的推搡之下, 来到了西门处。程用书才站定,日军便指挥着几条大狼狗,扑了过去。

一时间,程用书的胸部、背部、腿部,全都被狼狗撕裂,鲜血染红了大地,围簇在一旁的老百姓们惊呼掩面之际,无不低头啜泣。

剧痛之下,程用书吃力地睁开眼,用尽力气对老百姓们喊道:

“乡亲们,不要在强盗面前流泪,不要让敌人们以为,咱们中国人是怕死的!”

几声枪响,程用书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倒在了年仅二十五岁的花样年华。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698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含山文史资料》

1 阅读:135
青史如烟随风散

青史如烟随风散

感谢大家的关注